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名21世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以身作则育人,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根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乐学、好学、会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合作、生存、创新、解决问题……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综合与实践”内容教学是很好的载体。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开发更好、更有时代性的数学实践课程,架设融合桥梁,革新学习数学方式,促进更多学生喜爱数学、乐学数学,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彰显育人新高度呢?经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顺承课本素材,开发有意义的数学校本实践课程;二、革新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实践课程的效度;三、创设分享平台,促进数学实践课程快乐延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课程;创新意识;乐学好学;“学在前”体验
当今,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时代呼唤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解决问题……是21世纪教师必须挑起的重担,而数学实践课程是最好的载体,它可融合各科教学,可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可交织几何、代数、统计等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乐学数学。经过笔者在实践教学中的研究、反思、探索和总结,下面谈谈对小学数学实践课程开发的看法和经验。
一、顺承课本素材,开发有意义的数学校本实践课程
读懂、读透,用好、用活教材是教师必要的基本功。人教版每册教材都注重安排了两个相应的数学实践应用内容,巧妙联结沟通知识点,让学生学会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但笔者认为,结合本地区学生特点,每学期还可适当增加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因此,顺承教材内容,我们开发了更多数学实践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开启学生乐学好学之门。
1.开发凸现生活味浓厚的数学实践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是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激发学生爱上数学。平时教学中,我们可联系大量的真实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推理、尝试、思考、探索、发现、分析、交流、归纳、应用,激发求知欲望。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第8页至第16页的百分数(二)教材内容可进行巧妙处理,这部分内容是十一册百分数(一)知识的延展,全部知识点与生活紧密联系,关键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此内容我们开发为课内课外融合的数学实践课程——《走进生活,了解百分数》。利用寒假提前学在前体验,让学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自主搜集资料了解百分数应用的相关知识,然后走进社会调查,和爸爸妈妈逛商场体验“生活中的打折”,走进餐厅探讨纳税知识,了解生活中为什么要开发票,走进银行进行合理存款……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在新学期学习此单元知识轻而易举即可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这样的实践学习充满体验生活的味道,更体现了小主人翁的精神。
2.开发开放空间广的数学实践
数学教材中一部分内容留有一定的生成性空间,尤其是几何板块的知识点,更能有效生成数学实践活动材料。例如,人教版第十册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可开发一系列的数学实践课程,让学生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让学生用卡纸亲自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探秘包装盒的学问”,让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通过这样有效的实践,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空间思维发展,更为小升初的几何融合銜接发挥重要作用。
3.开发唤起学生数学兴趣的数学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枯燥,乏味,做题计算,如何改变呢?笔者认为,开发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很重要。我们要多创设数学实践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慢慢感觉数学原来那么有趣,数学原来那么有用。例如,低年级可开发:我会购物,我会量一量,我会称一称等活动。中年级可开发:我们一起玩24点。高年级可开发:魔方,真好玩。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有发现“趣”的慧眼,要用心吸引学生爱上数学。
二、革新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实践课程效度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有很多也各有其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综合实践”板块内容的教学方法呢?关键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
1.创造活动机会,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为实践与应用内容开放性比较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有利于改善课堂的心理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索,更能触发他们的创新念头,既培养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又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如何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呢?教师并非毫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活动,应注重恰当的指导,指导过程中应注意:(1)讲规则。每次活动要讲清要求,实践活动张弛有度。活动安排不应过多过密,或过于松散,可以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个学生都要记录活动的过程;(2)“活动”是手段,不要把活动视为“玩乐”,注意提高数学知识运用的效果,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发展思维。
(二)创设应用契机,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有这样一句名言:“I hear and I forget,I see and I remember,I do and I understand。”(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句名言生动地阐明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动手做只有应用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要激励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发现、多猜想验证,多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六年级在学习《确定起跑线》时,如果简单地按教材讲授知识,大部分学生会甚觉枯燥,一知半解,难以真正弄懂前移原理。笔者是这样创设校本研究契机,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第一阶段:与体育课融合,特意实地组织一次200米的比赛,然后提出问题:起跑线为什么要前移?第二阶段:让学生自主围绕探究单的内容落实分组展开研究,到跑道上走一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自主探究出前移原理:确定起跑线前移是为了保证比赛公平,保证在内圈与外圈的跑道跑的距离都相等,然而直道距离是一样的,关键看弯道,生活中的确定起跑线实际上是运用了求弯道的周长之差的数学知识。第三阶段:组织小组汇报展示课。这样的学习方式,教师一直处于配角位置,真正放手让学生深入探索,真正理解知识运用的规律,真正知其然,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终生受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课程;创新意识;乐学好学;“学在前”体验
当今,国际形势纷繁复杂,时代呼唤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复合型人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解决问题……是21世纪教师必须挑起的重担,而数学实践课程是最好的载体,它可融合各科教学,可沟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可交织几何、代数、统计等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乐学数学。经过笔者在实践教学中的研究、反思、探索和总结,下面谈谈对小学数学实践课程开发的看法和经验。
一、顺承课本素材,开发有意义的数学校本实践课程
读懂、读透,用好、用活教材是教师必要的基本功。人教版每册教材都注重安排了两个相应的数学实践应用内容,巧妙联结沟通知识点,让学生学会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但笔者认为,结合本地区学生特点,每学期还可适当增加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因此,顺承教材内容,我们开发了更多数学实践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开启学生乐学好学之门。
1.开发凸现生活味浓厚的数学实践
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是在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激发学生爱上数学。平时教学中,我们可联系大量的真实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推理、尝试、思考、探索、发现、分析、交流、归纳、应用,激发求知欲望。例如,人教版第十二册第8页至第16页的百分数(二)教材内容可进行巧妙处理,这部分内容是十一册百分数(一)知识的延展,全部知识点与生活紧密联系,关键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此内容我们开发为课内课外融合的数学实践课程——《走进生活,了解百分数》。利用寒假提前学在前体验,让学生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自主搜集资料了解百分数应用的相关知识,然后走进社会调查,和爸爸妈妈逛商场体验“生活中的打折”,走进餐厅探讨纳税知识,了解生活中为什么要开发票,走进银行进行合理存款……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在新学期学习此单元知识轻而易举即可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这样的实践学习充满体验生活的味道,更体现了小主人翁的精神。
2.开发开放空间广的数学实践
数学教材中一部分内容留有一定的生成性空间,尤其是几何板块的知识点,更能有效生成数学实践活动材料。例如,人教版第十册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内容,可开发一系列的数学实践课程,让学生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框架,让学生用卡纸亲自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探秘包装盒的学问”,让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展开图……通过这样有效的实践,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空间思维发展,更为小升初的几何融合銜接发挥重要作用。
3.开发唤起学生数学兴趣的数学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枯燥,乏味,做题计算,如何改变呢?笔者认为,开发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很重要。我们要多创设数学实践活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学生,使学生慢慢感觉数学原来那么有趣,数学原来那么有用。例如,低年级可开发:我会购物,我会量一量,我会称一称等活动。中年级可开发:我们一起玩24点。高年级可开发:魔方,真好玩。作为一个数学教师,要有发现“趣”的慧眼,要用心吸引学生爱上数学。
二、革新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实践课程效度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有很多也各有其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综合实践”板块内容的教学方法呢?关键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
1.创造活动机会,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为实践与应用内容开放性比较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有利于改善课堂的心理气氛,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索,更能触发他们的创新念头,既培养互帮互助的协作精神,又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如何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开展呢?教师并非毫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活动,应注重恰当的指导,指导过程中应注意:(1)讲规则。每次活动要讲清要求,实践活动张弛有度。活动安排不应过多过密,或过于松散,可以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个学生都要记录活动的过程;(2)“活动”是手段,不要把活动视为“玩乐”,注意提高数学知识运用的效果,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发展思维。
(二)创设应用契机,激励学生自主探究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有这样一句名言:“I hear and I forget,I see and I remember,I do and I understand。”(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句名言生动地阐明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动手做只有应用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要激励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多发现、多猜想验证,多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六年级在学习《确定起跑线》时,如果简单地按教材讲授知识,大部分学生会甚觉枯燥,一知半解,难以真正弄懂前移原理。笔者是这样创设校本研究契机,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第一阶段:与体育课融合,特意实地组织一次200米的比赛,然后提出问题:起跑线为什么要前移?第二阶段:让学生自主围绕探究单的内容落实分组展开研究,到跑道上走一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自主探究出前移原理:确定起跑线前移是为了保证比赛公平,保证在内圈与外圈的跑道跑的距离都相等,然而直道距离是一样的,关键看弯道,生活中的确定起跑线实际上是运用了求弯道的周长之差的数学知识。第三阶段:组织小组汇报展示课。这样的学习方式,教师一直处于配角位置,真正放手让学生深入探索,真正理解知识运用的规律,真正知其然,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