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知识相比,难度增加很多,同时也更抽象。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结合所授知识的特点,选用适合教学内容的方式,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教学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过程也适用于这句话。只有教师采用合适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将他们带入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才能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集中精神,掌握新知识。以下笔者将以自己在教授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减法”时的课堂导入为例,分析一下怎样有效使用合适的课堂导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有理数减法”的课堂教学导入实例
在教授“有理数减法”时,因为学生已学习过有关“有理数的加法”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可把学习目标设定为:1 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 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而本节的重点、难点则为: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方向后,教师将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选用合适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有理数的加法,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生:在足球赛上,我们班第一场比赛赢了一个球,第二场输了一个球。如果把赢一个球记为“+1”,输一个球记为“-1”。那么我们的净胜球数为(+1)+(-1)=0。
生:从学校出发,小明向东走了100米,又向西走50米。如果把向东走100米记做“+100”,把向西走50米记-做“50"。那么小明与学校的距离为(+100)+(-50)=50米。
师:刚才两位同学所举的例子都很好,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并且能把它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需要有理数减法的情况呢?
生:……
师:同学们平时有没有注意过天气预报?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我们北方的气温最低能达到多少度呢?
生:我知道,去年冬天的一天,我注意到那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六摄氏度。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当温度达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我们可以记做“~6℃”。如果那天的最高气温是7℃,在零摄氏度的温度以上记做“+7℃“。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此时我们要计算这天的温度差值,需要怎么进行计算呢?
生:用最高值“+7‘‘减去最低值“-6”,就可以得出温度差。
师:对,同学们回答地很好。那么,此时我们运用的是有理数的哪种运算法则呢?
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师:对,同学们已经总结出了我们今天需要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堂教学导入实例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需要选择适合知识的课堂导人方式。从而事半功倍,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以下,笔者将结合“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节的课堂实例,进一步说明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对于几何图形,初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曾接触过。然而,在小学阶段的知识中,学生学习的多数是平面图形,对立体图形只有形状上的认识,而没有尝试过将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抽象为立体图形。因此,在教授本节内容时,教师应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 经历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因此,教学的重点也就成了:认识多种立体几何图形。确定了教学的目标后,教师需要准备较多的实物或者实物照片作为教具,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抽象出立体几何图形。
师:同学们,大家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了一些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那么,同学们可以举出哪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大家看一看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什么物体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生:文具盒像长方体,粉笔盒像正方体,铅笔像圆柱,足球像球。
师:大家总结得不错。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学过的知识用到了实际的生活中。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生活中其它物体的形状呢?比如,大家喜欢吃的甜筒、做实验用到的漏斗、笔筒、装饮料用到易拉罐、薯片筒、图书馆门口的柱子等等。
生:……
师:同学们平时没有留心,对吗?没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包括我们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我们今天要掌握的新知识圆锥、菱柱等,从而体会生活中存在的丰富多彩的立体图形。
通过这样课堂教学导入,教师拉近了学生与新课之间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如何从实物抽象出立体图形,帮助他们掌握新知识。
三、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材内容越来越难,也越来越抽象,因此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很多老师都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生动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文林。谈初中数学导入设计[J]。保山师专学报,2004(5)。
[2]
叶亚美。找准切入点。提高有效性:对学案教学中情景研讨的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4):1R-20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教学法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过程也适用于这句话。只有教师采用合适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将他们带入自己感兴趣的学习领域,才能顺利地进行接下来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集中精神,掌握新知识。以下笔者将以自己在教授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减法”时的课堂导入为例,分析一下怎样有效使用合适的课堂导人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有理数减法”的课堂教学导入实例
在教授“有理数减法”时,因为学生已学习过有关“有理数的加法”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可把学习目标设定为:1 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 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而本节的重点、难点则为: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方向后,教师将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选用合适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有理数的加法,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生:在足球赛上,我们班第一场比赛赢了一个球,第二场输了一个球。如果把赢一个球记为“+1”,输一个球记为“-1”。那么我们的净胜球数为(+1)+(-1)=0。
生:从学校出发,小明向东走了100米,又向西走50米。如果把向东走100米记做“+100”,把向西走50米记-做“50"。那么小明与学校的距离为(+100)+(-50)=50米。
师:刚才两位同学所举的例子都很好,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并且能把它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需要有理数减法的情况呢?
生:……
师:同学们平时有没有注意过天气预报?特别是冬天的时候,我们北方的气温最低能达到多少度呢?
生:我知道,去年冬天的一天,我注意到那天的最低气温是零下六摄氏度。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当温度达到零摄氏度以下时,我们可以记做“~6℃”。如果那天的最高气温是7℃,在零摄氏度的温度以上记做“+7℃“。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此时我们要计算这天的温度差值,需要怎么进行计算呢?
生:用最高值“+7‘‘减去最低值“-6”,就可以得出温度差。
师:对,同学们回答地很好。那么,此时我们运用的是有理数的哪种运算法则呢?
生: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师:对,同学们已经总结出了我们今天需要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堂教学导入实例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需要选择适合知识的课堂导人方式。从而事半功倍,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以下,笔者将结合“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节的课堂实例,进一步说明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对于几何图形,初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曾接触过。然而,在小学阶段的知识中,学生学习的多数是平面图形,对立体图形只有形状上的认识,而没有尝试过将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抽象为立体图形。因此,在教授本节内容时,教师应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 经历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因此,教学的重点也就成了:认识多种立体几何图形。确定了教学的目标后,教师需要准备较多的实物或者实物照片作为教具,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抽象出立体几何图形。
师:同学们,大家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了一些有关立体图形的知识,那么,同学们可以举出哪些立体图形的名称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那么大家看一看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什么物体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生:文具盒像长方体,粉笔盒像正方体,铅笔像圆柱,足球像球。
师:大家总结得不错。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学过的知识用到了实际的生活中。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生活中其它物体的形状呢?比如,大家喜欢吃的甜筒、做实验用到的漏斗、笔筒、装饮料用到易拉罐、薯片筒、图书馆门口的柱子等等。
生:……
师:同学们平时没有留心,对吗?没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如何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立体图形,包括我们已经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我们今天要掌握的新知识圆锥、菱柱等,从而体会生活中存在的丰富多彩的立体图形。
通过这样课堂教学导入,教师拉近了学生与新课之间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他们如何从实物抽象出立体图形,帮助他们掌握新知识。
三、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材内容越来越难,也越来越抽象,因此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很多老师都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生动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文林。谈初中数学导入设计[J]。保山师专学报,2004(5)。
[2]
叶亚美。找准切入点。提高有效性:对学案教学中情景研讨的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0(4):1R-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