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教学中引入赏识教育的理念。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赏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恰当地运用赏识教育,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课堂充满活力,进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赏识教育进行深思。
关键词: 皮格马利翁效应 高中英语 教学启发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赏识教育之所以能够激发学生潜力,原因在于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人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二、欣赏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认知层次、非智力因素及性格,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老师对学生的欣赏,就是要发现每个人身上那“独一无二”的特质,再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的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当老师能够发现学生这个独一无二的特质,并能给予欣赏时,那将使学生感到莫大的安慰,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往往能激发他怀着愉悦的心情不断地向前进步。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利与弊的两面性,赏识教育也是如此。在实施过程中,不弄清赏识对象的具体情况,不加区分地采取同一模式,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教师应当用心分析学生的全面情况,建立学生身心发展档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在这位学生身上“赏识”到何种层次产生的效果最佳。
三、赏识性课堂评价要多角度、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积极肯定的原则,可以理解为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正如每天清晨起来,我们可以选择微笑着开始,快快乐乐地度过这一天,也可以选择痛苦抱怨地度过这一天。我们评价学生这一主体时也可以选择出发点,是以瑕不掩瑜的态度还是吹毛求疵的态度?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应该本着积极肯定的出发点,不能局限于一定环境中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苛求,这种一味追求完美的评价结果不仅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而且会产生自卑心理,讨厌这位任课老师,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打击学生自信的句子,精选一些优美实用又能鼓舞信心的例句。问题的设置方面,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不同的问题给他们,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会有参与其中的成就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要作出及时的评价,可以分为对知识本身掌握好的,对他们积极行为的肯定,也可用委婉的语气表达对他们下次表现的美好愿望。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Excellent!”,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来鼓励,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说些鼓励的话。课后结合作业检查,作出积极评价。所有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平时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如果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情感的交流在这一环节就严重缺失了,长此下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没了,更谈不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了。另外,我们在学校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欣赏学生的分数,更要欣赏学生高尚的道德,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欣赏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分数上,对孩子道德水平的欣赏也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认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奇怪的、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观点里,没有人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这和我们现在的教学环境非常相似,一切以分数来衡量,结果使学生只顾考分,而不顾其他方面的发展。
四、提升教师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做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更不可能与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进取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依靠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智慧,依靠自己的感召力、吸引力,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陶冶、感染、示范,将他们集中凝聚在一起,达到教育之目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坚定的信念,为人师表。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专门接触的是人才,而且是最年轻和最富于敏感的人才。”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创造者。因此,我们不仅要爱那些在校表现良好、成绩优异的学生,更要对那些表现个性、思想敏感的学生以理解和尊重,对那些“有毛病”的学生以爱护和严格要求,处处关心他们,多和他们谈心,多倾听他们的心声。每当我走进教室,心中自然升起一种责任感和神圣感,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一丝不苟地教读每一个单词,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自始至终热情饱满,从而不知不觉地感染每一个学生,鼓舞每一个学生。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举手投足便能心领神会,和谐相处,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学成绩自然上升,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教师才有威信。
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赏识是一种艺术,教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自己的教学天地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 皮格马利翁效应 高中英语 教学启发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远古时候,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眼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赏识教育之所以能够激发学生潜力,原因在于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人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孩子觉醒,推掉压在无形生命上自卑的巨石,于是孩子的潜能像火山一样爆发,排山倒海,势不可挡。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
二、欣赏每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认知层次、非智力因素及性格,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老师对学生的欣赏,就是要发现每个人身上那“独一无二”的特质,再通过激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在每一个人(毫无例外的每一个人)的身上发现他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一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和感觉到自己身上的人类自豪的火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当老师能够发现学生这个独一无二的特质,并能给予欣赏时,那将使学生感到莫大的安慰,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往往能激发他怀着愉悦的心情不断地向前进步。每一种教学方式都有其利与弊的两面性,赏识教育也是如此。在实施过程中,不弄清赏识对象的具体情况,不加区分地采取同一模式,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教师应当用心分析学生的全面情况,建立学生身心发展档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考虑在这位学生身上“赏识”到何种层次产生的效果最佳。
三、赏识性课堂评价要多角度、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积极肯定的原则,可以理解为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正如每天清晨起来,我们可以选择微笑着开始,快快乐乐地度过这一天,也可以选择痛苦抱怨地度过这一天。我们评价学生这一主体时也可以选择出发点,是以瑕不掩瑜的态度还是吹毛求疵的态度?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应该本着积极肯定的出发点,不能局限于一定环境中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苛求,这种一味追求完美的评价结果不仅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而且会产生自卑心理,讨厌这位任课老师,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使用到大量的例子,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打击学生自信的句子,精选一些优美实用又能鼓舞信心的例句。问题的设置方面,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不同的问题给他们,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会有参与其中的成就感。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要作出及时的评价,可以分为对知识本身掌握好的,对他们积极行为的肯定,也可用委婉的语气表达对他们下次表现的美好愿望。对表现好的,别忘了用“Very good!”,“Excellent!”,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来鼓励,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说些鼓励的话。课后结合作业检查,作出积极评价。所有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平时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如果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情感的交流在这一环节就严重缺失了,长此下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没了,更谈不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了。另外,我们在学校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欣赏学生的分数,更要欣赏学生高尚的道德,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欣赏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分数上,对孩子道德水平的欣赏也很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认为,不能容忍把一切都归结为一条简单化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够格’。在这种奇怪的、缺乏教育学常识的观点里,没有人把人看成是多种特征、品质、才能和爱好的和谐的统一体。”这和我们现在的教学环境非常相似,一切以分数来衡量,结果使学生只顾考分,而不顾其他方面的发展。
四、提升教师自身修养和人格魅力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的老师,把本职工作当做苦差事来应付,学生更不可能与你身心交融,不可能让学生以主动进取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依靠自己的高尚品德和智慧,依靠自己的感召力、吸引力,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陶冶、感染、示范,将他们集中凝聚在一起,达到教育之目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坚定的信念,为人师表。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指出:“教师专门接触的是人才,而且是最年轻和最富于敏感的人才。”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创造者。因此,我们不仅要爱那些在校表现良好、成绩优异的学生,更要对那些表现个性、思想敏感的学生以理解和尊重,对那些“有毛病”的学生以爱护和严格要求,处处关心他们,多和他们谈心,多倾听他们的心声。每当我走进教室,心中自然升起一种责任感和神圣感,发自内心地自觉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一丝不苟地教读每一个单词,讲解每一个知识点,耐心细致地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自始至终热情饱满,从而不知不觉地感染每一个学生,鼓舞每一个学生。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举手投足便能心领神会,和谐相处,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学成绩自然上升,学生才会信任老师,教师才有威信。
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赏识是一种艺术,教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自己的教学天地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