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小学数学教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在任教的班级当中,总会出现那么一些问题学生,他们要么数学成绩特别差,要么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态度消极并伴有抵触情绪,要么总是不能按时完成数学作业等等。这些学生我称之为后20%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除了具有上述的学习问题之外,还普遍存在着学习品质差、参与意识不强、没有毅力等诸多毛病。经过长期的恶性循环,其学习成绩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极个别是因为自身的智力或生理上有缺陷,有些是由于教师搞“一刀切”的教学,有些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要求不严,当然还有一些是来自社会上的不好的思想因素影响着孩子的学习观,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均是由于学生自身的因素造成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这部分学生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这学期初,我们学校高段数学教研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时,特别关注了班级数学成绩位于后20%的学生,同时针对这批学生如何进行帮扶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最后决定在六年级段试点专门组建一个由各班后20%学生组成的兴趣小组,每周定期集中学习两次,而辅导的任务则落到了我的头上。
怎么办呢?原本任教班级中有几个这样的学生已经够让我筋疲力尽了。现在要面对整个年级段几十个这样的学生,还真是有点手足无措啊。可事已至此,也只好服从安排了。转念一想,这些学生虽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也并非都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在各自班级里,他们可能接受知识相对较慢,毕竟与其他同学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把他们都集中到一块,大家程度都差不多,反而更利于教学。只要着眼于基础,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制订合理的帮教计划,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关爱、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相信一定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说干就干,我马上着手让同级段的其余两位数学教师从每班挑选5名后20%的学生,组成了一个由30 名学生组成的临时班级。同时制订了初步的学习计划:每周四、周五中午各学习一次,每次40分钟。第一次集中学习,我并没有马上安排学习内容。而是着手选班干部,让他们分别负责点到、卫生等工作,然后让学生们相互认识。其实对于其他班级的几个学生,我也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平时都是数学教师办公室的常客,有几个男生还特别“骁勇善战”。他们几乎每一次考试的成绩都在及格分数线以下,以三四十分居多,基本就靠做对几题填空、选择、判断和口算题得分。其他几个班级的学生换了我这个老师还觉得挺新鲜的,我也常常参与到他们的聊天中,与他们拉近距离。不得不承认,只要不跟学习搭上边,这些学生都是很可爱的。而当了班干部的学生显得尤其兴奋,因为在班级中,他们可能永远都摊不上这样的美差。还有一些学生向我透露,他们要珍惜这额外的学习机会,要在这里和其他人比一比,回去要让班级里的同学刮目相看。我很高兴,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学生有了这样一股劲,不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吗?
接下来最关键的是学习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了,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安排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一、基础中的基础——计算
计算是在人们的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中的基础。笔者认为,要提高后20%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进行有关计算的训练。六年级上学期的重点计算内容是分数乘除法的相关计算,我给每位学生配了一本与教材配套的《口算训练》(所使用的仅有的一本教辅书籍,其他都是自己精心挑选的)。我把这本《口算训练》作为每次学习开始后的热身,从不间断。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就能自然、迅速地先做好热身运动了。此外,我也会隔三岔五地安排一些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等让学生进行计算,并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在批改学生的练习作业时如发现有错,先让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再订正。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计算错误原因: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查等。最后,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精神。虽然迄今为止,这些学生的计算能力谈不上有显著的进步,但他们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还是有小幅的提升。一般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10题里面能做对5题以上的学生人数达到了11人,这比刚开始接手时又多了3人。这说明类似的强化训练还是有效果的,更可贵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明显端正了不少,对此我及时地给予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因为我始终认为对待学习的态度远比成绩更加重要。
二、解决问题训练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及数学素养的提高。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一般的学生尚且感到困难,更不用说后20%的学生了。尤其是在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后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时,后20%的学生在解决问题这一块常常是“全军覆没”。可见,除了计算方面的强化训练之外,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训练尤其重要。我从一些教辅书籍中找了许多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的题组进行对比练习(一般选取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典型练习),这也是教材中欠缺的。练习时,我仍然会要求他们像一二年级那样找、圈题目中的关键词、单位“1”等,让他们清晰地了解题目,并作简单的分析,找出数量关系,再尝试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决问题。一个题组做完之后,再来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概括出计算方法,让他们印象深刻。有时,我也会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出发叫他们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因为有图的题目和他们的形象思维更加接近。这些学生看到几行文字头就晕,但是把文字转化成图形之后效果就不同了。几个月下来,学生在解题时已经养成了找、圈关键词、画线段图的习惯,已经能找出相对明显的数量关系。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现在,每回练习解决问题(通常6题),“剃光头”的学生几乎没有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对1至2题,少数能做对3至4题。我想,只要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还会更有起色的。
三、基本的数学概念不放松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除了以上的两部分内容,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我也会经常提及或以判断题和选择题的方式呈现。因为这些学生对概念掌握得都比较模糊,遗忘得也很快。例如,“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分数与百分数意义的不同等,基本上是不断地练习学生还是搞不清。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也只有常常挂在嘴边,时时加以提醒,也才会有那么一点效果。对此,我早是有心理准备,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同时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学得更轻松、更自信。
最近的一次综合测试,虽然还是没有学生达到及格分数线,但有5名学生的分数超过了50分,相比30分以下的学生减少了1人。
以上这些是我主要的辅导内容和策略,尽管也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但要想切实提高后20%学生的成绩,使他们远离后20%,要做的肯定远远不止这些方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辅导教师充满信心,持之以恒,寻求有效的更具针对性的策略并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借用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也就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不管怎么样,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关心和尊重他们,暂时的落后并不代表将来不会迎头赶上。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牢牢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确定“一个都不能少”的教学目标,决不轻言放弃!
(责编 黄春香)
怎么办呢?原本任教班级中有几个这样的学生已经够让我筋疲力尽了。现在要面对整个年级段几十个这样的学生,还真是有点手足无措啊。可事已至此,也只好服从安排了。转念一想,这些学生虽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也并非都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在各自班级里,他们可能接受知识相对较慢,毕竟与其他同学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把他们都集中到一块,大家程度都差不多,反而更利于教学。只要着眼于基础,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制订合理的帮教计划,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关爱、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相信一定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说干就干,我马上着手让同级段的其余两位数学教师从每班挑选5名后20%的学生,组成了一个由30 名学生组成的临时班级。同时制订了初步的学习计划:每周四、周五中午各学习一次,每次40分钟。第一次集中学习,我并没有马上安排学习内容。而是着手选班干部,让他们分别负责点到、卫生等工作,然后让学生们相互认识。其实对于其他班级的几个学生,我也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平时都是数学教师办公室的常客,有几个男生还特别“骁勇善战”。他们几乎每一次考试的成绩都在及格分数线以下,以三四十分居多,基本就靠做对几题填空、选择、判断和口算题得分。其他几个班级的学生换了我这个老师还觉得挺新鲜的,我也常常参与到他们的聊天中,与他们拉近距离。不得不承认,只要不跟学习搭上边,这些学生都是很可爱的。而当了班干部的学生显得尤其兴奋,因为在班级中,他们可能永远都摊不上这样的美差。还有一些学生向我透露,他们要珍惜这额外的学习机会,要在这里和其他人比一比,回去要让班级里的同学刮目相看。我很高兴,并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们要认真学习,不断进步。学生有了这样一股劲,不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吗?
接下来最关键的是学习内容如何安排的问题了,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主要安排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训练内容。
一、基础中的基础——计算
计算是在人们的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中的基础。笔者认为,要提高后20%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进行有关计算的训练。六年级上学期的重点计算内容是分数乘除法的相关计算,我给每位学生配了一本与教材配套的《口算训练》(所使用的仅有的一本教辅书籍,其他都是自己精心挑选的)。我把这本《口算训练》作为每次学习开始后的热身,从不间断。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就能自然、迅速地先做好热身运动了。此外,我也会隔三岔五地安排一些分数乘除法的混合运算、简便计算等让学生进行计算,并且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在批改学生的练习作业时如发现有错,先让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再订正。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计算错误原因:不认真审题,字迹潦草,不检查等。最后,引导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精神。虽然迄今为止,这些学生的计算能力谈不上有显著的进步,但他们口算的速度与正确率还是有小幅的提升。一般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10题里面能做对5题以上的学生人数达到了11人,这比刚开始接手时又多了3人。这说明类似的强化训练还是有效果的,更可贵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明显端正了不少,对此我及时地给予肯定,树立学生自信,因为我始终认为对待学习的态度远比成绩更加重要。
二、解决问题训练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及数学素养的提高。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一般的学生尚且感到困难,更不用说后20%的学生了。尤其是在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后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时,后20%的学生在解决问题这一块常常是“全军覆没”。可见,除了计算方面的强化训练之外,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训练尤其重要。我从一些教辅书籍中找了许多用分数乘除法解决的题组进行对比练习(一般选取数量关系比较明显的典型练习),这也是教材中欠缺的。练习时,我仍然会要求他们像一二年级那样找、圈题目中的关键词、单位“1”等,让他们清晰地了解题目,并作简单的分析,找出数量关系,再尝试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决问题。一个题组做完之后,再来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概括出计算方法,让他们印象深刻。有时,我也会从数形结合的角度出发叫他们画线段图帮助理解,因为有图的题目和他们的形象思维更加接近。这些学生看到几行文字头就晕,但是把文字转化成图形之后效果就不同了。几个月下来,学生在解题时已经养成了找、圈关键词、画线段图的习惯,已经能找出相对明显的数量关系。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现在,每回练习解决问题(通常6题),“剃光头”的学生几乎没有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对1至2题,少数能做对3至4题。我想,只要养成了这样的好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还会更有起色的。
三、基本的数学概念不放松
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除了以上的两部分内容,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我也会经常提及或以判断题和选择题的方式呈现。因为这些学生对概念掌握得都比较模糊,遗忘得也很快。例如,“半圆的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分数与百分数意义的不同等,基本上是不断地练习学生还是搞不清。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也只有常常挂在嘴边,时时加以提醒,也才会有那么一点效果。对此,我早是有心理准备,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同时教给他们一些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学得更轻松、更自信。
最近的一次综合测试,虽然还是没有学生达到及格分数线,但有5名学生的分数超过了50分,相比30分以下的学生减少了1人。
以上这些是我主要的辅导内容和策略,尽管也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但要想切实提高后20%学生的成绩,使他们远离后20%,要做的肯定远远不止这些方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辅导教师充满信心,持之以恒,寻求有效的更具针对性的策略并不断地摸索总结经验。借用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也就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成才的可能,不管怎么样,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关心和尊重他们,暂时的落后并不代表将来不会迎头赶上。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牢牢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确定“一个都不能少”的教学目标,决不轻言放弃!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