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小学数学概念类模型的教学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i7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次数学教师骨干班培训活动中,我有幸参加了在江苏海门举办的第二届“学程导航、活力课堂”全国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令我激动的是,我听到了来自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特级教师吴正宪执教的《认识方程》。
  《认识方程》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记得一年前自己执教这个内容时,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脑中搭建的“方程”这个模型不够全面,导致课后作业一半学生错误。那么,吴老师是怎么建构“方程”这个概念模型的呢?
  一、建模准备,感知对象
  在开门见山式的揭示要研究的课题内容后,吴老师问学生:“要想学习方程,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朋友,你们知道我带来了什么吗?”学生猜出天平后,老师揭开黑板上用白纸掩盖着的简易天平图片。接下来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让学生充分感知天平。
  概念类模型的建立是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实施“模型化”数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和基础。高年级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思维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殊阶段,知识的形成大多以实物图、形象图作蓝本。因而整节课,吴老师以天平为线索,从“实物天平”到“心中的天平”,让学生借助“天平”这个脚手架搭建“方程”的模型。
  二、建模过程,丰富表象
  接下来,教师通过黑板上的砝码和水果,让学生初步体验天平平衡和不平衡两种情况。吴老师的设计分为三步:
  第1步:从熟悉的算式入手。黑板上天平的右边摆了300克的砝码,要求学生选择相应的水果使其左右两边平衡。学生很快就在黑板上选出1根香蕉180克和1个苹果120克进行操作。但吴老师并没有立即进入下一环节的操作,而是问学生:你能用数学语言记录下这种现象吗?引导学生用式子来进行表达。当学生说出:180 120=300。吴老师及时给予肯定:真好,这是我们过去学习过的加法。这沟通了方程和加法算式的联系。
  第2步: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吴老师从黑板上拿走1个120克的苹果,问学生:这时候天平会怎么样?毫无疑问,学生都说:斜了!紧接着她又拿出另一个苹果,继续说:“我现在要把这个苹果换上来,这个苹果有多重,并不知道。该怎么表示?”学生在下面说:x,用字母x表示。老师笑着说:“和我想到一块去了。那你说,把这个苹果放入盘中,天平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根据学生的操作,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记录下三种情况:180 x=300,180 x>300,180 x<300。此时,老师又把黑板上的香蕉拿下来,换成质量相等的都为x克两个苹果,学生又顺利地列出了含有乘法的等式。
  第3步:丰富学生表象。有了前面充分的铺垫,学生对后面发生在天平上的现象都能正确记录。但吴老师并没有让学生进行重复地练习,而是让学生“摆脱”操作,在头脑中进行想象。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表达。由于思维定势,学生都想到用字母来表示。于是老师问学生:“还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吗?不是用字母表示的,请你在纸上写出来。”终于,一个孩子展示了她的式子:30 □=50。吴老师相机展示了另外一种表达方式:30 1个核桃=50。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吴老师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了丰富的感性学习材料,从具体到半具体半抽象再到抽象,运用类比、概括等方法,把实际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将其数学化。
  三、建模本质,“分类”“抽象”
  吴老师问学生:这么多算式,都是被谁给“称”出来的?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天平。“面对黑板上这么多的算式,你有什么想法?”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分类。由于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分类,吴老师又用到了“天平”。当学生把这些算式分为两大类——等式和不等式时,吴老师说:“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等式。这里等式都一样吗?哪儿不一样,还可以再分类吗?”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分类。学生观察思考后提出把都是数字的分为一类,把含有字母的分为一类,含有文字和□的分为一类。在学生把黑板上的等式用粉笔圈出来后,吴老师指着都是数字的算式说:“像这种情况,你们过去见过吗?”学生齐说:见过。老师说:“这就是我们学习过的算式。那这样的情况(师指着剩下的两类),大家没有见过。这样的式子,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什么?”部分学生脱口而出:方程。此时教师顺势而问:“什么叫方程呢?……”
  至此,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方程”这个概念进行了描述,脑中建立了“方程”这个概念的模型。课堂上,吴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思维活动,复合表象,将本质属性抽取出来,构成同类对象本质的关键特征。同时,让学生对“方程”的关键特征尝试用语言或符号进行概括与表征,从而获得概念。
  四、建模目的,“内化”“应用”
  揭示出方程的定义后,吴老师请学生到黑板前圈出是方程的式子。意料之中,这个学生出现的错误和当年我班上学生出现的问题一样。他只圈出了含有字母的等式!于是,老师引导其他学生和这个学生对话,通过“苏格拉底式”的问答,让这位学生认识到自己对概念认知方面的不足,从而完善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
  在模型应用阶段,老师出示了一道题:把2000毫升的水倒入一个200毫升的水杯和2个热水瓶,正好倒完。理解题意后,吴老师问学生:“这里有天平吗?”学生纷纷摇头:没有。吴老师又问:“真的没有天平吗?”学生开始说:有!吴老师紧接着说:“真好,都看见天平了。那把你心中的天平‘亮’出来。”于是,学生又一次用肢体语言表达出这道问题。此刻,吴老师说:“把你看到的这个现象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也就是要列出什么?”学生接口说:方程。借助于“心中的天平”,学生顺利地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在我的课堂,学生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学习效果,教学就结束了。但在吴老师的课堂,思维还在延伸。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方程:30 x=100。你能看着这个冷冰冰的方程,讲一个生活中的故事吗?在她的引导之下,学生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生动而有数学味的故事……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它既能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消化旧知,又能在比较的过程中消除新旧知识的障碍,突破新旧知识的难点,更能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新知。下面,笔者就以自己执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为例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抓住学生发言对比——体现数学语言精确性  
【摘要】“算用结合”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之一,也是新教材编排的最明显的特点。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计算教学中,借助“算用结合”的方式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因此,在引导时,需要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比较中去发现算理,逐步揭示算法,对各种不同的算法进行评判、思考,理解法则规定的合理性。  【关键词】算用结合 混合运算 解决问题  一、教前思考  在很多教师的观念中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意义是教学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这与我区的“新三学”主张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是最终目的相同,即教是为了不教;不同之处在于为促进学生学而教。这里包含如何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如何提升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我们离为促进学生学而教的目标就不远了。  在NOC的比赛中,笔者接触到了翻转课
【摘要】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中,应用文写作处在被边缘化的弱势地位。本文通过对其当前处于这一窘境的原因分析,阐述重视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提供在教学实践中以资参考的几点原则,提出让应用文写作回归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让小学生通过应用文的知识学习和写作实践,提高包括写作能力在内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应用文 写作 弱化 强化   “因研究学问的需要,社会生活的必要,我们不能不教他实用文。”蔡
随着传统课堂向现代化教育课堂逐渐转变,课堂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过去教师对学生单向评价,逐渐转变成师生间评价、小组间评价、生生间评价等。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评价的方式并没有运用得很好,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缺乏一定的有效性。  一、评价的导向性  现在的课堂倡导民主性,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多用激励性语言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自觉性。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全是
【摘要】为了改变小学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益低”的态势,笔者倡导践行“模块教学”。本文试图厘定“模块教学”的实施背景、理论支撑与操作流程,以追求高效、本真的阅读教学,提升语文教学品质。  【关键词】整体 模块教学 效益  学校现行阅读教学主要围绕教材展开,一篇课文讲两三个课时,老师们期望通过“一篇”“一本”的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教学效率有待提高。此外,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提升。  笔者
词语是组成句子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在第一学段的语文教学中备受老师们的重视。在人教版教材中,从四年级开始,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词语盘点”,但很多时候,它被“边缘化”了,教师只是让学生读读抄抄写写便了事。基于以上现状,笔者对其进行了如下一些思考。  一、何为“盘点”  “盘点”,原本是商业用语,本意是清点(货物),指的是在某个时间清点存货,与财务账目进行核对。通过“盘点”,可知道存货是否损坏、遗失等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的教育思想精髓。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要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需教。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合一》中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学科教学的目的固然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的方法,使学生离开教师的教也能独立学习,终生受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提到:“教师要发挥主导作
【摘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寻找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自主纠错能力的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针对学生的主观因素,可以采取在学习中养成认真仔细读题的好习惯,减少错误率,平时鼓励学生独立出题,同伴互改,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根据教师的教学管理,可以建立学生错题档案,在复习与整理知识中做到有的放矢,建立数学板报,拓宽纠错渠道等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纠错能力。运用上述手段,使学生的
【摘要】能否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捕捉课堂教学中的微小细节,并能善加利用,成为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要能敏锐发现、做出迅速反应并很好地应用有价值的细节,抓住教育时机,深入挖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那么英语课堂将会变得更精彩,更具魅力。  【关键词】课堂 细节 智慧  细者,小也;节者,环节或者情节也。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教学细节,顾名思义,就是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细末之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