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的研究领域,很多学者证明了合作型学习方式(collaborative learning)对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小组活动(group work)是实现学习者合作型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介绍了小组活动的外语教学实践意义,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小组活动在外语课堂中的积极作用的建议。
关键词: 二语习得 合作型学习方式 小组活动
西方大部分语言学家基本认为:“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系统。”(刘润清,2002:1)显然,语言是交际工具。然而,在传统外语教学中,往往忽略学习者的外语交际,影响到学习者实际运用外语的交际能力的发展。在二语习得教学方法的众多研究中,小组活动被认为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外语交际实践机会的课堂组织方式。Long和Porter(1985)总结了小组活动对于二语习得的教学实践的五个积极意义:“小组活动能够竲加学习者外语语言实践的机会”(P208);“小组活动能够促进提高学习者外语练习的质量”(P208);“小组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P210);“小组活动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互助的外语学习环境”(P211);“小组活动可以帮助提高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力”(P212)。
Gibbons(2002)详细地讨论了小组活动的外语教学实践意义。Gibbons首先总结了三条McGroarty在1993年对于小组活动有利于外语学习的讨论。第一,小组活动可以让学习者获取更多的外语输入(input),而且这些输入的形式多样,因为每个组员都有自己表达外语的方式;第二,组员之间互相交流,其外语输出(output)也相应增多。组员之间轮流地用外语交际,完成小组任务;虽然老师不在场,但是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学习任务,他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外语学习的自主与自我负责;第三,学习者交际的语言是有具体背景的(contextualized),这样的外语交际有明显的目的性,组员对交际内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P17)。Gibbons接着阐述了对于小组活动有利于外语课堂教学的看法。根据她的解释,通常小组成员用英语交际的同时,会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组员们通过彼此互相提问,交换意见和看法,不停地重复和阐述外语信息;外语信息的重复和详解更有利于学习者明白外语交际的目的,也更加了解外语交际的内容。此外,Gibbons强调了在小组活动中,组员之间互相提问的重要意义。在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问询的内容是检查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某些外语信息。而在小组活动中,为了了解小组成员的外语交际意图,学习者会主动提出与讨论话题相关内容的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来自于其他组员的外语信息。这种问答形式达到了外语交际的一个目的:交换信息。最后,Gibbons谈到了小组活动对于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帮助。相对于个体独立学习,要求学习者在全班面前练习外语,对于那些信心较弱的学习者来说是比较紧张的;然而,小组学习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会让他们更轻松,很容易地用外语来交际。值得一提的是,Gibbons也提出了如何更好地使小组活动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建议。她提出的建议包括,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划:任务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尽量要求每个学习者参与,避免有的组员逃避组内发言;在小组活动的最后,要求组员能够展示一个明确的结果;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小组成员完成任务,而且小组活动的内容设计应该考虑学习者现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等。
在实证研究中,小组活动被证明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外语交际。Pica和Doughty(1985)对比了在外语课堂上,以教师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和以小组活动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下,学习者之间的外语交际活动。根据他们的结论,小组活动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面对面地参与外语交际活动;当某些组员在交际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听不懂的时候,其他组员可以更容易、更近距离地观察到这些组员的疑惑,并且会用外语进一步解释和阐述,以此解答组员的疑惑。更重要的是,组员在小组中讨论,他们用外语交流时的焦虑程度比起站在讲台上发言要减轻许多。相对于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上,学习者在小组活动中会用更多的外语进行交流。Pica和Doughty(1985)指出,虽然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上,可能会听到更多的外语语言,但是教师或者外语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通常是产生外语的主导;而且在他们实践外语的过程中,他们也很少详细地解释,阐述某些观点。其结果是,很多情况下,他们所讲的外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理解,从而也不会对多数的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有太大的帮助。
小组活动对于外语课堂中实现学习者的合作型学习,以及实现外语交际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小组活动这种课堂组织方式应该被大力推广。教师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把学生分成小组,实现学习者的外语交际。同时,学习者也应该适应小组活动的课堂组织方式,利用小组活动的时间,积极参与,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习者学习,最终提高自身的外语交际能力,达到外语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Long,M.H.,
关键词: 二语习得 合作型学习方式 小组活动
西方大部分语言学家基本认为:“语言是用于人类交际的一种任意的、口语的、符号系统。”(刘润清,2002:1)显然,语言是交际工具。然而,在传统外语教学中,往往忽略学习者的外语交际,影响到学习者实际运用外语的交际能力的发展。在二语习得教学方法的众多研究中,小组活动被认为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外语交际实践机会的课堂组织方式。Long和Porter(1985)总结了小组活动对于二语习得的教学实践的五个积极意义:“小组活动能够竲加学习者外语语言实践的机会”(P208);“小组活动能够促进提高学习者外语练习的质量”(P208);“小组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P210);“小组活动可以创造一个积极的,互助的外语学习环境”(P211);“小组活动可以帮助提高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动力”(P212)。
Gibbons(2002)详细地讨论了小组活动的外语教学实践意义。Gibbons首先总结了三条McGroarty在1993年对于小组活动有利于外语学习的讨论。第一,小组活动可以让学习者获取更多的外语输入(input),而且这些输入的形式多样,因为每个组员都有自己表达外语的方式;第二,组员之间互相交流,其外语输出(output)也相应增多。组员之间轮流地用外语交际,完成小组任务;虽然老师不在场,但是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学习任务,他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外语学习的自主与自我负责;第三,学习者交际的语言是有具体背景的(contextualized),这样的外语交际有明显的目的性,组员对交际内容更容易接受和理解(P17)。Gibbons接着阐述了对于小组活动有利于外语课堂教学的看法。根据她的解释,通常小组成员用英语交际的同时,会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讨论。组员们通过彼此互相提问,交换意见和看法,不停地重复和阐述外语信息;外语信息的重复和详解更有利于学习者明白外语交际的目的,也更加了解外语交际的内容。此外,Gibbons强调了在小组活动中,组员之间互相提问的重要意义。在传统的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问询的内容是检查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某些外语信息。而在小组活动中,为了了解小组成员的外语交际意图,学习者会主动提出与讨论话题相关内容的问题,从而获得更多的,来自于其他组员的外语信息。这种问答形式达到了外语交际的一个目的:交换信息。最后,Gibbons谈到了小组活动对于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帮助。相对于个体独立学习,要求学习者在全班面前练习外语,对于那些信心较弱的学习者来说是比较紧张的;然而,小组学习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会让他们更轻松,很容易地用外语来交际。值得一提的是,Gibbons也提出了如何更好地使小组活动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建议。她提出的建议包括,教师对小组活动的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划:任务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尽量要求每个学习者参与,避免有的组员逃避组内发言;在小组活动的最后,要求组员能够展示一个明确的结果;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小组成员完成任务,而且小组活动的内容设计应该考虑学习者现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等。
在实证研究中,小组活动被证明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外语交际。Pica和Doughty(1985)对比了在外语课堂上,以教师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和以小组活动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下,学习者之间的外语交际活动。根据他们的结论,小组活动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面对面地参与外语交际活动;当某些组员在交际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听不懂的时候,其他组员可以更容易、更近距离地观察到这些组员的疑惑,并且会用外语进一步解释和阐述,以此解答组员的疑惑。更重要的是,组员在小组中讨论,他们用外语交流时的焦虑程度比起站在讲台上发言要减轻许多。相对于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上,学习者在小组活动中会用更多的外语进行交流。Pica和Doughty(1985)指出,虽然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上,可能会听到更多的外语语言,但是教师或者外语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通常是产生外语的主导;而且在他们实践外语的过程中,他们也很少详细地解释,阐述某些观点。其结果是,很多情况下,他们所讲的外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理解,从而也不会对多数的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有太大的帮助。
小组活动对于外语课堂中实现学习者的合作型学习,以及实现外语交际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小组活动这种课堂组织方式应该被大力推广。教师们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把学生分成小组,实现学习者的外语交际。同时,学习者也应该适应小组活动的课堂组织方式,利用小组活动的时间,积极参与,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习者学习,最终提高自身的外语交际能力,达到外语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Long,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