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只有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基于此,阐述初中学校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学校;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行为习惯
在新课改的深入推行下,教育事业不断发生改变,随之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教育方法,家校合作共育就是其中之一。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很难完成,需要家庭方面进行配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完善的沟通形式,提高沟通的效率,确定统一的教育方向和目标,家长和教师分工合作,进一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挥家长学校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第一,明确家校合作的具体制度。初中学校在开展家校合作共育工作时,需要建立明确的制度,才能依规开展工作,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学校要完善家长会制度。初中教师可以在开家长会的过程中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结合学生在家的状况,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现状,并且还能与家长探讨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确定解决的方案。其次,学校可以成立家委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二,加大家长的培训力度。为了提高家校共育的有效性,需要重视对家长的培训。进行新教育实验的初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听专家讲座,使家长了解更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拓宽家校沟通渠道,构建家校共育平台
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教育行业,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出现在课堂中。初中学校为了长远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融入家校共育中。实行新教育实验的初中学校需要完善家校共育网络平台,确保家长通过平台信息,可以了解学生的在校状况,并且能在平台上直接和本班教師沟通,共同商议制订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计划,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另外,在家校共育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能提升合作的有效性。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公共平台,定期向家长推送关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文章,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家校教育的方向,实现同频教育,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三、开展家庭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初中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共育,不仅要组织常规的学习教育活动,还要重视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这是因为家庭教育会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多与教师进行沟通,根据阶段性的教学目标细化家庭教育任务,营造相应的家庭教育氛围。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家庭日常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强化过程监督,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首先,家长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与教师沟通学生的情况。在家校共育环节中,家长具有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家长的反馈中找到家庭教育的不足,指导家长进行改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学校要组织教师不定期地总结教育效果。学校教育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学校要做好反思工作。教师要对自身的教育定期进行反思,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弥补,在此过程中要融合学生在家的表现进行总结,再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在进行考评之前,先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在实行的过程中,分别对学校和家庭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告知家长与教师,使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和可塑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只有将两者进行融合,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要根据现阶段的教育需求,结合信息化教育手段,增加与家长沟通的频率,制订合理的教育方案,形成共同管理。另外,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委会等方式,与家长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提升家校共育的整体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朱永新.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7,38(11):75-80.
注:本文系兰州市“十三五”2019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学校‘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19]GH996)成果。
关键词:初中学校;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行为习惯
在新课改的深入推行下,教育事业不断发生改变,随之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教育方法,家校合作共育就是其中之一。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很难完成,需要家庭方面进行配合,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这就需要学校建立完善的沟通形式,提高沟通的效率,确定统一的教育方向和目标,家长和教师分工合作,进一步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发挥家长学校作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第一,明确家校合作的具体制度。初中学校在开展家校合作共育工作时,需要建立明确的制度,才能依规开展工作,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学校要完善家长会制度。初中教师可以在开家长会的过程中与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结合学生在家的状况,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现状,并且还能与家长探讨学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确定解决的方案。其次,学校可以成立家委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第二,加大家长的培训力度。为了提高家校共育的有效性,需要重视对家长的培训。进行新教育实验的初中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听专家讲座,使家长了解更多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拓宽家校沟通渠道,构建家校共育平台
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教育行业,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出现在课堂中。初中学校为了长远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融入家校共育中。实行新教育实验的初中学校需要完善家校共育网络平台,确保家长通过平台信息,可以了解学生的在校状况,并且能在平台上直接和本班教師沟通,共同商议制订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计划,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另外,在家校共育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能提升合作的有效性。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公共平台,定期向家长推送关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文章,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家校教育的方向,实现同频教育,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三、开展家庭活动,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初中学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共育,不仅要组织常规的学习教育活动,还要重视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这是因为家庭教育会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家长要发挥榜样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多与教师进行沟通,根据阶段性的教学目标细化家庭教育任务,营造相应的家庭教育氛围。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家庭日常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强化过程监督,完善学生评价机制
首先,家长每间隔一段时间就要与教师沟通学生的情况。在家校共育环节中,家长具有监督和指导的作用,可以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在家长的反馈中找到家庭教育的不足,指导家长进行改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学校要组织教师不定期地总结教育效果。学校教育具有主导作用,因此学校要做好反思工作。教师要对自身的教育定期进行反思,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弥补,在此过程中要融合学生在家的表现进行总结,再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在进行考评之前,先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在实行的过程中,分别对学校和家庭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告知家长与教师,使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和可塑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只有将两者进行融合,才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要根据现阶段的教育需求,结合信息化教育手段,增加与家长沟通的频率,制订合理的教育方案,形成共同管理。另外,通过召开家长会、家委会等方式,与家长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提升家校共育的整体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朱永新.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7,38(11):75-80.
注:本文系兰州市“十三五”2019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学校‘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19]GH996)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