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使工作学习变得更加科学高效的工具,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将其引入无疑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思维导图的引用可以在教学多方面上起到巨大的作用,其中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最为明显。本文主要就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63-01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十分必要。如何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思维,很多教师都做过大胆尝试,通过各种教学模式的革新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至此,本文笔者就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作出探索,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
1.符合教师教学的要求
初中生物学科的知识点零散、细节较多,学生往往是学了这章遗忘那章,长此以往,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会令生物教师极为失望。但利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使知识“点”讲解全面深入,还可及时、有效引导学生对“面(知识框架)”的联系构建与重塑生成。由此,便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最终达到令教师满意的教学效果。
2.符合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
在生物学教学中,要求学生能有条理、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展现思维过程的能力。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忽视生物知识的整体建构,导致知识点孤立、割裂,知识间缺乏联系。这种形势下,有效利用思维导图,便可促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形成科学、严密的逻辑推理,将生物学知识的核心概念与信息资源有效匹配。
我们知道,思维导图的核心环节是围绕某一知识点,通过彩线联系各个知识点,进而将有关知识内容串联与拓展。由于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中对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也提出很高要求,使得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知识储备和深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把握,还可以对所学知识更好地记忆。而通过图像或者图形也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中,还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帮助性格内向的学生突破自我的心理束缚,大胆地投入到师生间的交流中,找到学习的存在感和乐趣感。鉴于思维导图的本身特点,在建立过程中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而学生也养成多年对教师过分依赖的习惯,一时间很难适应自主建立思维导图的习惯,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我们知道,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很多的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融合,以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再加上学生自身认知发展特点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个体的差异也会影响思维导图的使用效果。所以,思维导图虽然有着很好的教学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积极地调整。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策略的应用
1.应用于预习环节
课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预习,并画出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导图。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也会在预习导图的制作中,发现问题,并带着疑问走进知识内容,从而带着求知的欲望,集中精力并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2.应用于课堂讲解环节
在课堂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出不同小组的思维导图,使学生互相评价优点与不足,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并耐心的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这样的过程,会使学生在积极肯定与鼓励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提升了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并不断的完善自我。
3.应用于课堂练习环节
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策略的优势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通过导图的制作与完善,使学生把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衔接,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況,经过各种典型习题的解答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分析题并组织好语言,并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
4.应用于课堂设问和解答环节
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内容,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问题,并巧妙解答各种问题,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逐渐延伸并扩展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教会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后,教师应该在每节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之前知识的掌握,从而引领学生进行宏观的复习过程,也会让学生感觉到,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既快捷又容易抓住重点。
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每个学生的笔记都会不同,因为每个学生的笔记都显示出各自的个性,直观上也会比较美观,他们会在课余,拿出笔记给同学家长展示,从而也会在不经意间起到复习的效果。在使用思维导图方法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基本都会有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的习惯,在课前提问中,学生们也会出现争先恐后的局面。新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复习中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在考前复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平时“记笔记”式的思维导图进行参考,对知识重新整理,并找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一个具有概况性的更大的思维导图,为了更好地将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重点和之间的关联搞清楚,一般可以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大教育背景下,鉴于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再者,思维导图可以串联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有效记录知识重点。围绕要点,层层学习,将相关知识间的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以此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卓,汤婷婷.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6(30).
[2]韩国良.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22).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63-01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自然学科,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就十分必要。如何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思维,很多教师都做过大胆尝试,通过各种教学模式的革新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至此,本文笔者就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作出探索,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必要性
1.符合教师教学的要求
初中生物学科的知识点零散、细节较多,学生往往是学了这章遗忘那章,长此以往,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会令生物教师极为失望。但利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使知识“点”讲解全面深入,还可及时、有效引导学生对“面(知识框架)”的联系构建与重塑生成。由此,便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最终达到令教师满意的教学效果。
2.符合学生能力提升的要求
在生物学教学中,要求学生能有条理、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展现思维过程的能力。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忽视生物知识的整体建构,导致知识点孤立、割裂,知识间缺乏联系。这种形势下,有效利用思维导图,便可促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时,形成科学、严密的逻辑推理,将生物学知识的核心概念与信息资源有效匹配。
我们知道,思维导图的核心环节是围绕某一知识点,通过彩线联系各个知识点,进而将有关知识内容串联与拓展。由于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中对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也提出很高要求,使得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知识储备和深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中也可以提高对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把握,还可以对所学知识更好地记忆。而通过图像或者图形也能增加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思维导图的建立过程中,还可以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帮助性格内向的学生突破自我的心理束缚,大胆地投入到师生间的交流中,找到学习的存在感和乐趣感。鉴于思维导图的本身特点,在建立过程中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而学生也养成多年对教师过分依赖的习惯,一时间很难适应自主建立思维导图的习惯,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我们知道,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很多的实验内容与教学内容融合,以此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再加上学生自身认知发展特点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个体的差异也会影响思维导图的使用效果。所以,思维导图虽然有着很好的教学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积极地调整。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思维导图策略的应用
1.应用于预习环节
课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预习,并画出与课程内容相对应的导图。在预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也会在预习导图的制作中,发现问题,并带着疑问走进知识内容,从而带着求知的欲望,集中精力并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2.应用于课堂讲解环节
在课堂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出不同小组的思维导图,使学生互相评价优点与不足,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并耐心的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这样的过程,会使学生在积极肯定与鼓励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提升了对生物学科学习的兴趣,并不断的完善自我。
3.应用于课堂练习环节
教师要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策略的优势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通过导图的制作与完善,使学生把一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充分的衔接,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況,经过各种典型习题的解答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分析题并组织好语言,并让学生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
4.应用于课堂设问和解答环节
根据思维导图中的内容,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问题,并巧妙解答各种问题,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过程中,逐渐延伸并扩展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在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教会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后,教师应该在每节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之前知识的掌握,从而引领学生进行宏观的复习过程,也会让学生感觉到,利用思维导图复习既快捷又容易抓住重点。
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每个学生的笔记都会不同,因为每个学生的笔记都显示出各自的个性,直观上也会比较美观,他们会在课余,拿出笔记给同学家长展示,从而也会在不经意间起到复习的效果。在使用思维导图方法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基本都会有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的习惯,在课前提问中,学生们也会出现争先恐后的局面。新课程的学习,可以在复习中奠定基础,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氛围。
在考前复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对平时“记笔记”式的思维导图进行参考,对知识重新整理,并找出各章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一个具有概况性的更大的思维导图,为了更好地将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重点和之间的关联搞清楚,一般可以在课堂上分组进行讨论。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在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大教育背景下,鉴于初中生物的学科特点,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再者,思维导图可以串联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有效记录知识重点。围绕要点,层层学习,将相关知识间的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系统,以此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卓,汤婷婷.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6(30).
[2]韩国良.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