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传媒的依赖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传媒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探讨了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积极作用与双刃剑效应,以及应采取策略。
关键词:传媒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36-01
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为代表的传播媒介具有多项功能,其中,传播信息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传媒以文字、图像、符号等形式向社会公众表达和传递信息,而人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传媒各种因素的影响。因为传媒在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总会将一定的倾向渗透其中。传媒的这种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向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其中之一。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传媒的依赖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传媒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积极作用
1、传媒向人们传播一定的主流政治思想
在我国,传媒是面向大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国家通过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主要媒介的掌握和监控,在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四个基本原则这一主线,向人们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在现阶段,以央视、中央人民电台及三报一刊为代表的传媒也是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以各种形式宣传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要决议,宣传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向人们传播党的政治思想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2、传媒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正面导向作用
在社会转型时期,在改革开放及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意识形态、文化思想激烈交锋,社会思想处于多元、多样和多变的状态,各种利益诉求纷呈。面对这种情况,传媒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江发生特大洪灾时,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朗颂诗《你的名字是闪电》,介绍和歌颂了平南县女民办教师文洁铭在洪水中舍己救学生的英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西江两岸人民抗洪救灾的斗志。在去年汶川大地震中,央视、四川电视台等传媒也是冲锋在前,以最快的速度播发了谭千秋等人的英雄事迹的新闻,为全国人民抗震救灾树立了光辉榜样。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民众追求的最高社会公共性理念,其中包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法制、共同富裕和对社会公正、公平与正义的追求等内容。传媒正是利用自身与大众的紧密的纽带关系,向大众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传媒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并引导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生存空间得到拓展,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与此同时,也容易产生追逐物质利益,轻视政治思想的倾向。尤其是部分年轻人,理想信念淡薄,思想道德退化,对人生感到迷惘,拜金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盛行,有的甚至为了追求享受而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传媒利用自身在大众教育方面的优势,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人物专访、事件追踪等内容中。比如央视对湖南怀化学院洪战辉的追踪报道,就大力弘扬了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勇挑重担的当代青年主流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经常对好人好事进行报道,宣传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也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如吸毒、传销、赌博、诈骗等进行揭露,用以褒扬美善、针贬丑恶,向人们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效地引导并规范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
4、传媒培养提高大众公民意识和文明意识
近年修改的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不仅仅是引进了一个新的概念,而是表明当前我国在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中,亟待培养和重塑公民意识,从而为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提供内生原动力。只有有相当数量的有辨别和决策能力的公民存在,才能形成实行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媒介特别是现代传媒的兴起促进了社会信息化转型,推动了公民知情能力、评论能力和参政能
力以及文明意识的提高,促进了社会进步,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和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双刃剑效应
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传播的发展,一些大众媒介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使一些宣扬色情、暴力、庸俗和虚假的内容得以传播;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但西方意识形态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些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难。
1、人们的政治信仰、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
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激荡,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对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垄断优势,利用网络大肆倾销他们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价值观;西方一些敌对势力也企图利用人权、宗教等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人们传统观念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冲击,容易导致信仰迷失,价值观扭曲,思想意志消沉。
2、助长人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倾向
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传播,导致社会上金钱至上、及时行乐和个人主义思想盛行,使人们的人生观、道德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义利观、婚恋观、家庭观也受到严重的扭曲,社会风气受到污染。一些人为了金钱享受,置伦理道德于不顾,甚至违法犯罪。
3、网络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网络的虚拟性、娱乐性以及充斥着的不负责任的传播,会对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带来危害。据悉,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日益增多,其中18岁以下的占总数8.9%,而且儿童网迷也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在文化、知识领域正于学习阶段,他们尚未形成完整的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知识基础薄弱,辨别能力差,一旦沉入网络,势必影响学习和生活,更严重的会产生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心理失衡,导致人格分裂。
三、加强传媒思想政治教育效能采取策略
1、加强对传媒的管理与监督
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对传媒的管理与监督。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电信息、扫黄打非各部门形成合力,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严格要求,常抓不懈;完善法规,规范媒体行为,净化文化市场;推进管理工作创新,重视和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促使媒体不断提高传播质量,用丰富、正确、有效的信息,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信息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活力。
2、培养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素质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这个个问题。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媒体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播的内容,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3、大力在网络中开辟思想政治工作领地
首先要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懂得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熟悉网络特点、较精通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其次要深入研究,构建体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对待各种外来的精神产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第三利用网上优势,开展各种形式对内对外宣传,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思想观念,消除西方不良思想影响。
参考文献:
[1]梅尔文.大众传播学绪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2]张宏树,刘毅.媒介素养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4)
关键词:传媒 思想政治教育 功能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9-036-01
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为代表的传播媒介具有多项功能,其中,传播信息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功能。传媒以文字、图像、符号等形式向社会公众表达和传递信息,而人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会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传媒各种因素的影响。因为传媒在信息的获取、选择和传播的过程,总会将一定的倾向渗透其中。传媒的这种影响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向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其中之一。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传媒的依赖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传媒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一、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积极作用
1、传媒向人们传播一定的主流政治思想
在我国,传媒是面向大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国家通过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主要媒介的掌握和监控,在信息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紧紧围绕四个基本原则这一主线,向人们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在现阶段,以央视、中央人民电台及三报一刊为代表的传媒也是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以各种形式宣传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党的一系列重要决议,宣传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向人们传播党的政治思想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
2、传媒对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正面导向作用
在社会转型时期,在改革开放及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意识形态、文化思想激烈交锋,社会思想处于多元、多样和多变的状态,各种利益诉求纷呈。面对这种情况,传媒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江发生特大洪灾时,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朗颂诗《你的名字是闪电》,介绍和歌颂了平南县女民办教师文洁铭在洪水中舍己救学生的英雄事迹,极大地鼓舞了西江两岸人民抗洪救灾的斗志。在去年汶川大地震中,央视、四川电视台等传媒也是冲锋在前,以最快的速度播发了谭千秋等人的英雄事迹的新闻,为全国人民抗震救灾树立了光辉榜样。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成为民众追求的最高社会公共性理念,其中包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法制、共同富裕和对社会公正、公平与正义的追求等内容。传媒正是利用自身与大众的紧密的纽带关系,向大众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传媒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规范并引导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生存空间得到拓展,生活质量大大改善。与此同时,也容易产生追逐物质利益,轻视政治思想的倾向。尤其是部分年轻人,理想信念淡薄,思想道德退化,对人生感到迷惘,拜金主义、极端自由主义盛行,有的甚至为了追求享受而走上违法犯罪之路。传媒利用自身在大众教育方面的优势,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人物专访、事件追踪等内容中。比如央视对湖南怀化学院洪战辉的追踪报道,就大力弘扬了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勇挑重担的当代青年主流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电视、广播、报纸等传媒经常对好人好事进行报道,宣传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也对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如吸毒、传销、赌博、诈骗等进行揭露,用以褒扬美善、针贬丑恶,向人们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效地引导并规范人们的思想道德行为。
4、传媒培养提高大众公民意识和文明意识
近年修改的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这不仅仅是引进了一个新的概念,而是表明当前我国在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过程中,亟待培养和重塑公民意识,从而为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提供内生原动力。只有有相当数量的有辨别和决策能力的公民存在,才能形成实行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媒介特别是现代传媒的兴起促进了社会信息化转型,推动了公民知情能力、评论能力和参政能
力以及文明意识的提高,促进了社会进步,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和现代政治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双刃剑效应
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现代传播的发展,一些大众媒介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使一些宣扬色情、暴力、庸俗和虚假的内容得以传播;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带来了社会的进步,但西方意识形态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些都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难。
1、人们的政治信仰、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
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激荡,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对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垄断优势,利用网络大肆倾销他们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价值观;西方一些敌对势力也企图利用人权、宗教等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人们传统观念受到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冲击,容易导致信仰迷失,价值观扭曲,思想意志消沉。
2、助长人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倾向
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传播,导致社会上金钱至上、及时行乐和个人主义思想盛行,使人们的人生观、道德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义利观、婚恋观、家庭观也受到严重的扭曲,社会风气受到污染。一些人为了金钱享受,置伦理道德于不顾,甚至违法犯罪。
3、网络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
网络的虚拟性、娱乐性以及充斥着的不负责任的传播,会对生理、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带来危害。据悉,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日益增多,其中18岁以下的占总数8.9%,而且儿童网迷也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在文化、知识领域正于学习阶段,他们尚未形成完整的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知识基础薄弱,辨别能力差,一旦沉入网络,势必影响学习和生活,更严重的会产生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心理失衡,导致人格分裂。
三、加强传媒思想政治教育效能采取策略
1、加强对传媒的管理与监督
传媒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对传媒的管理与监督。文化教育、新闻出版、广电信息、扫黄打非各部门形成合力,建立长效监督机制,严格要求,常抓不懈;完善法规,规范媒体行为,净化文化市场;推进管理工作创新,重视和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促使媒体不断提高传播质量,用丰富、正确、有效的信息,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提供信息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活力。
2、培养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素质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这个个问题。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媒体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业务素质,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播的内容,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3、大力在网络中开辟思想政治工作领地
首先要建立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懂得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又能熟悉网络特点、较精通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工作队伍;其次要深入研究,构建体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对待各种外来的精神产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第三利用网上优势,开展各种形式对内对外宣传,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思想观念,消除西方不良思想影响。
参考文献:
[1]梅尔文.大众传播学绪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
[2]张宏树,刘毅.媒介素养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