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市小学课外阅读的指导,大多停留在课外阅读作品介绍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欠缺,阅读兴趣不足。笔者认为,要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能,真正从阅读中获益,非进行精读的指导不可。而主要的指导策略,可以从精读兴趣的培养、精读作品的选择和精读方法的指导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精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有效措施,所以很难真正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纵然现在对小学课外阅读的要求越来越多,课外阅读指导课程也走进了小学课堂,但从总体来看,多数的阅读指导课仅停留在给学生介绍一本书,或者给学生讲解一本书的基础上,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多是囫囵吞枣式的泛读,无法真正吸收课外读本的精华。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课外阅读应着重进行精读的指导,并以此进行了一些探索与研究,对小学课外阅读的精读指导积累了一些见解。
精读,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反复仔细地阅读。笔者则认为,精读,是通过认真地揣摩、理解作品中的词意、句意、段意,准确地了解文章的情节线索和中心内容,从而去品味、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掌握其写作的构思和表现方法的过程。
在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方式有泛读、略读、通读、精读等,然而,在笔者看来,要真正有效地从阅读中获益,非精读不可。而指导学生精读,又实在需要讲究一些策略。
一、精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精读兴趣。精读兴趣与阅读兴趣有所不同。阅读兴趣,只需要让学生产生读的念头,至于看懂多少、理解多少并不作过多要求。而精读兴趣,是要让学生产生非把书卷读“穿”不可的韧劲。只有养成这样的精读兴趣,方能读有所成。
(一)课堂引导激趣
学生精读兴趣的激发与养成,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引导密不可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课文教学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遇到一些节选类的课文,便可以从课文中跳出去,给学生讲一讲全篇中相关的更加精彩的故事,与学生一起探讨作品全本,从而引导学生对全本产生深厚的兴趣。遇到一些故事类的课文,比如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便可以介绍一些相似的更为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比如笔者在教学林海音的节选作品《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时候,便跟学生介绍这篇课文是选自《城南旧事》,里面还有很多小英子的童年趣事,并举了几个小故事的例子,充分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课后,便有几名学生自己找了《城南旧事》来看,看完之后,又引起了连锁反应,更多的学生也纷纷看起了这本书。由此看来,只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引导,同时把课文教学中指导精读的一些方法,让学生用到课外阅读上,学生自然而然便会对阅读产生兴趣,甚至会自己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二)读书交流会激趣
小学生大多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在精读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可以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会上介绍自己近来读到的作品,谈谈自己的理解与心得,讲讲读本中的精彩片段等。如此一来,便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强心理,形成你追我赶的读书氛围。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每周都会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一开始的时候,学生都无话可谈,笔者就给他们介绍好书,然后让他们读后来谈谈感受。后来,有一些学生读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在读书会上,讲得眉飞色舞,笔者从来不阻止他们的自由发言,其他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读书会开得越来越好,大家读的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会读书了。读书交流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还能不断为学生提供新的阅读作品推荐和阅读方法互补,好处多多。
(三)影视、电子作品激趣
一部分学生喜欢看电视、玩游戏,也许一开始并不爱读书。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影视作品或者电子游戏入手,给他们讲一讲作品原著的精彩之处,激发学生阅读作品原著的兴趣。比如学生都十分喜爱看《西游记》,在一次读书会上,笔者对学生说:“《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比电视作品中所呈现的要丰富得多,他在学艺的过程中,历经千难万苦才寻得名师,在取经路上,对观音和佛祖的点化也能马上领悟,其比电视中所塑造的形象要更加聪明,更加勤奋,大家不信可以看看。”结果,有些学生真的回去看了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后来还在读书会上进行了分享,认可了笔者的话,同样也吸引了更多学生去阅读这本书。只要是学生日常喜欢的,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电子游戏,爱屋及乌,只要教师让他们发现原著的魅力所在,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加喜欢阅读。
二、精读作品的选择
可供阅读的作品多如牛毛,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如何选择精读的作品?笔者认为,应当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求精不求多。精讀,不光指的是读的过程,也要注重读的选择。要精读的作品,自然应该是作品中的精品才好。所以,精读作品的选择,首要的就是要选精不选多。比如《城南旧事》《青鸟》《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等作品,笔锋精彩、故事动人、有教育意义,都可算是精品。
第二,求趣不求深。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能力有限,理解能力也尚显不足,没有过多的人生经验,为其推荐的阅读作品自然不能太过于深奥、难懂。比如过于科技性的,又或者是哲学类的,都不应该作为推荐作品的首选,而应该选择一些趣味性、故事性强的作品。四大名著固然是精品,可要让一个小学生去看古文版本的原著就实在有点强人所难了,这会极大地削弱他们对阅读的兴趣。相反,如果把四大名著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情节,如《三打白骨精》《火烧赤壁》《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等推荐给他们看,却能大大增强他们阅读的兴趣。
第三,求普不求偏。普遍性的常识类作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如果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知识,则比较令人费解。简单来说,让一个小学生读一读《小鸡是怎么孵出来》的,自然要比让他读一读《小鸡进化史》要来得轻松多。
另外,针对学生的年龄不同,作品选择自然应当有所区别。低年级可以推荐绘本、连环画类型的作品,中年级则可以推荐故事类,比较简短的作品,而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可以推荐一些名著的白话本和儿童文学类作品。
三、精读方法的指导
要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作品做到精读,就要指导其掌握一定的精读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自然要经历几个阶段的阅读。
首先是初品。初品其实是一个浏览、感知的过程。通篇全读,从而对作品的梗概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以方便进一步去掌握应该抓住的阅读重点。在这个阶段,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只要看过、记得、知道就好。
然后是精品。精品是精读的重要阶段,是获取作品信息最主要的过程。在通篇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读中闪现出来的精彩片段和未解之谜,细细推敲其中的词、句、段及章节,体会其用词之精妙,造句之精彩,布局之精美,务求破除疑惑,理解深刻。
最后是悟品。悟品是理解作品必不可少的过程。通过对作品精彩之处的领悟,体会作者的用意,从而掌握作者如此表现的精妙所在,如此,方可算是真正读出了自己的见解。
阅读,就好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精读,则能让学生对这个世界看得更加清晰。课外阅读的精读指导,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更好地做好精读的指导,是值得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和积累总结的。
参考文献
[1]宋正义.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2]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
略读指导举隅[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规划课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16005)研究成果]
关键词:小学;课外阅读;精读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有效措施,所以很难真正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纵然现在对小学课外阅读的要求越来越多,课外阅读指导课程也走进了小学课堂,但从总体来看,多数的阅读指导课仅停留在给学生介绍一本书,或者给学生讲解一本书的基础上,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多是囫囵吞枣式的泛读,无法真正吸收课外读本的精华。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课外阅读应着重进行精读的指导,并以此进行了一些探索与研究,对小学课外阅读的精读指导积累了一些见解。
精读,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反复仔细地阅读。笔者则认为,精读,是通过认真地揣摩、理解作品中的词意、句意、段意,准确地了解文章的情节线索和中心内容,从而去品味、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掌握其写作的构思和表现方法的过程。
在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方式有泛读、略读、通读、精读等,然而,在笔者看来,要真正有效地从阅读中获益,非精读不可。而指导学生精读,又实在需要讲究一些策略。
一、精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精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精读兴趣。精读兴趣与阅读兴趣有所不同。阅读兴趣,只需要让学生产生读的念头,至于看懂多少、理解多少并不作过多要求。而精读兴趣,是要让学生产生非把书卷读“穿”不可的韧劲。只有养成这样的精读兴趣,方能读有所成。
(一)课堂引导激趣
学生精读兴趣的激发与养成,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引导密不可分。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课文教学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遇到一些节选类的课文,便可以从课文中跳出去,给学生讲一讲全篇中相关的更加精彩的故事,与学生一起探讨作品全本,从而引导学生对全本产生深厚的兴趣。遇到一些故事类的课文,比如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便可以介绍一些相似的更为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比如笔者在教学林海音的节选作品《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时候,便跟学生介绍这篇课文是选自《城南旧事》,里面还有很多小英子的童年趣事,并举了几个小故事的例子,充分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欲望。课后,便有几名学生自己找了《城南旧事》来看,看完之后,又引起了连锁反应,更多的学生也纷纷看起了这本书。由此看来,只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引导,同时把课文教学中指导精读的一些方法,让学生用到课外阅读上,学生自然而然便会对阅读产生兴趣,甚至会自己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二)读书交流会激趣
小学生大多具有争强好胜的特点,在精读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可以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在交流会上介绍自己近来读到的作品,谈谈自己的理解与心得,讲讲读本中的精彩片段等。如此一来,便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好强心理,形成你追我赶的读书氛围。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每周都会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一开始的时候,学生都无话可谈,笔者就给他们介绍好书,然后让他们读后来谈谈感受。后来,有一些学生读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在读书会上,讲得眉飞色舞,笔者从来不阻止他们的自由发言,其他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读书会开得越来越好,大家读的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会读书了。读书交流会,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还能不断为学生提供新的阅读作品推荐和阅读方法互补,好处多多。
(三)影视、电子作品激趣
一部分学生喜欢看电视、玩游戏,也许一开始并不爱读书。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影视作品或者电子游戏入手,给他们讲一讲作品原著的精彩之处,激发学生阅读作品原著的兴趣。比如学生都十分喜爱看《西游记》,在一次读书会上,笔者对学生说:“《西游记》原著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比电视作品中所呈现的要丰富得多,他在学艺的过程中,历经千难万苦才寻得名师,在取经路上,对观音和佛祖的点化也能马上领悟,其比电视中所塑造的形象要更加聪明,更加勤奋,大家不信可以看看。”结果,有些学生真的回去看了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后来还在读书会上进行了分享,认可了笔者的话,同样也吸引了更多学生去阅读这本书。只要是学生日常喜欢的,不管是影视作品,还是电子游戏,爱屋及乌,只要教师让他们发现原著的魅力所在,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加喜欢阅读。
二、精读作品的选择
可供阅读的作品多如牛毛,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中,如何选择精读的作品?笔者认为,应当遵循三个原则。
第一,求精不求多。精讀,不光指的是读的过程,也要注重读的选择。要精读的作品,自然应该是作品中的精品才好。所以,精读作品的选择,首要的就是要选精不选多。比如《城南旧事》《青鸟》《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等作品,笔锋精彩、故事动人、有教育意义,都可算是精品。
第二,求趣不求深。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阅读能力有限,理解能力也尚显不足,没有过多的人生经验,为其推荐的阅读作品自然不能太过于深奥、难懂。比如过于科技性的,又或者是哲学类的,都不应该作为推荐作品的首选,而应该选择一些趣味性、故事性强的作品。四大名著固然是精品,可要让一个小学生去看古文版本的原著就实在有点强人所难了,这会极大地削弱他们对阅读的兴趣。相反,如果把四大名著中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情节,如《三打白骨精》《火烧赤壁》《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等推荐给他们看,却能大大增强他们阅读的兴趣。
第三,求普不求偏。普遍性的常识类作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如果是平时难得一见的知识,则比较令人费解。简单来说,让一个小学生读一读《小鸡是怎么孵出来》的,自然要比让他读一读《小鸡进化史》要来得轻松多。
另外,针对学生的年龄不同,作品选择自然应当有所区别。低年级可以推荐绘本、连环画类型的作品,中年级则可以推荐故事类,比较简短的作品,而高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可以推荐一些名著的白话本和儿童文学类作品。
三、精读方法的指导
要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作品做到精读,就要指导其掌握一定的精读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自然要经历几个阶段的阅读。
首先是初品。初品其实是一个浏览、感知的过程。通篇全读,从而对作品的梗概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以方便进一步去掌握应该抓住的阅读重点。在这个阶段,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只要看过、记得、知道就好。
然后是精品。精品是精读的重要阶段,是获取作品信息最主要的过程。在通篇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在读中闪现出来的精彩片段和未解之谜,细细推敲其中的词、句、段及章节,体会其用词之精妙,造句之精彩,布局之精美,务求破除疑惑,理解深刻。
最后是悟品。悟品是理解作品必不可少的过程。通过对作品精彩之处的领悟,体会作者的用意,从而掌握作者如此表现的精妙所在,如此,方可算是真正读出了自己的见解。
阅读,就好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精读,则能让学生对这个世界看得更加清晰。课外阅读的精读指导,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更好地做好精读的指导,是值得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和积累总结的。
参考文献
[1]宋正义.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02).
[2]叶圣陶,朱自清.精读指导举隅
略读指导举隅[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规划课题《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c1600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