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球”在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52-01
  
  纸球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可靠,制作简便的体育器材。同时充分的利用了废旧的报纸及其他废纸,变废为宝。“纸球”的使用不但能缓解学校的场地及器材的不足,还能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消除了不安全的隐患。让学生们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学到知识、积累知识,从而更好的锻炼自己。
  
  一、纸球的制作方法
  
  1、准备材料:废旧报纸、胶带及水彩笔等。
  2、制作方法:将废旧的报纸揉成团,尽量松一点,然后用胶带均匀的缠绕在“纸球”的外围来加固,为了让“纸球”的颜色更加的丰富多彩可以用水彩笔均匀的涂上颜色,让“纸球”更加的活跃起来。同时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的进行废物利用来锻炼身体。
  
  二、利用纸球进行练习
  
  1、用“纸球”充当沙包作投掷练习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不知轻重在进行沙包的投掷练习时,一不小心便会砸在脸上、手上等部位,从而引起争吵,严重的会砸青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用“纸球”代替,体育教师可以动员学生们自己动手制作器材。这样既发展了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又节约了资源,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在学生动手制作的同时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及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
  2、用“纸球”充当篮球
  在小学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在进行活动篮的投准练习时。学生们对于篮球的控制能力较差,而用纸球代替进行投准练习,大大降低学生的畏惧心理能够大胆的进行尝试和更好的练习会增加学生们的命中率。从而增强了学生们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投准能力。用“纸球”充当篮球还很好的节约了资源让学生们都能进行充分的练习。
  3、用“纸球”充当足球
  在进行小足球练习时,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于足球的认识不足。往往会出现学生跟着球跑,弄得学生们手足无措,非常的狼狈。如用纸球代替,可以减少不少麻烦。小纸球滚动慢且不易伤及学生。学生们你追我赶趣味极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身心又增进了学生们之间的友谊。“纸球”五颜六色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练习时学生们都能够很好的分清自己的球这样大大的降低了争球、抢球的现象从而可以更有利于体育教学。
  4、用“纸球”充当标志物
  在往返跑、接力跑及跳跃练习等活动中。用纸球充当标志物,安全轻便,容易放置。在进行步幅练习时,将纸球均匀的摆放在一条线上。这样减少了学生的畏惧心理,从而很好的开展了短跑的教学。
  
   三、用“纸球”进行各种游戏练习
  
  1、自抛自接:教师指挥学生们将纸球抛向高空,以击掌的次数为准。看谁抛的高,且能接住。
  2、二人对抛:将学生分成二人一组,面对面站立。互相对抛,密切配合。
  3、轻物掷远:三四个同学为一组,在练习场地中分别设立不同分值的线。这样,充分的培养了学生们的自信心,认为我能行都愿意尝试且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可以针对学生们个体差异进行更好的教学。因为学生个人能力不同所以设置的任务与要求不同让每一位学生有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总之,利用“纸球”进行体育教学既活跃了体育课堂又为学校节省了资源。利用“纸球”能够很好的激发低学生的兴趣,将运动伤害降到了最低。利用“纸球”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调动学生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利用“纸球”大大的缩小活动空间解决了我校场地小班级多的难题。利用“纸球”降低了难度,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从而更好的进行体育教学。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46-01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表现为:高兴、忧愁、赞叹、喜爱、惊恐等。   初中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为此,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收到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45-01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理念鼓励并倡行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来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突出对学生能力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48-01    一、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  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索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成分。
摘 要:论述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并提出发展数学思维的方法与对策: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判断自己的思维,发展自己的思维等。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49-01    数学大纲提出:“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而数学课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50-01    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教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人担任了两届高中数学循环教学都取得较好的成绩,前两年又带了两届初三毕业班,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证实了本人在处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8)09-151-01    本文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为例,从导学诱思提纲的设计、实施导学诱思模式的步骤、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谈谈对运用“导学诱思模式”方面的理解,希望能够通过总结探讨,为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作出有益的探索。    一、导学诱思提纲的设计    导学诱思提纲(以下简称“导纲”)是导学诱思模式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