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是联结世界各类文明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与印度、埃及、巴比伦等古国的文明相识相知、相辅相成,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但除此之外呢,您对丝绸之路又知多少,比如丝绸之路起源于何时?经过哪些地方?有多少路线可走?路上到底是种什么情形?古就有之的丝绸之路又为何在近代由一位德国人命名?数千年来,一直不曾停歇的风沙把太多故事吹散,诸多细节在也漫漫历史长河中埋没。但我们拨开迷雾,探寻真相的心从未停止。时至今日,丝绸之路到底是条什么路,人们也渐渐有了答案。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路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其实,早在远古时期,虽然人类面对着难以想象的天然艰险的挑战,但是欧亚大陆东西之间并非像许多人想象中那样地隔绝。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之北的草原上,存在着一条由许多不连贯的小规模贸易路线大体衔接而成的草原之路。这一点已经被沿路诸多的考古发现所证实。这条路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的雏形。
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并不是以丝绸为主要交易物资,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
人们在商代帝王武丁配偶坟茔的考古中发现了产自新疆的软玉。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13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依照晋人郭璞在《穆天子传》中的记载,公元前963年周穆王曾攜带丝绸、金银等贵重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中国。虽然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还没有定论,但是目前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中,确实出土了部分在这一时期的丝绸制品。在中国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经存在了相当规模的对外经济交流。
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西汉王朝国力日渐强盛。汉武帝刘彻想联合大月氏一起出击匈奴,故派遣张骞前往。但在途中张骞一行不幸被匈奴俘虏,没有完成任务。但在逃脱后,在大夏市场上,张蓦却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国的海西布,尤其是汉朝四川的邓竹杖和蜀布。他由此推知从蜀地有路可通身毒、大夏。公元前126年张骞几经周折返回长安,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这是历史上中国政府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团。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国、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自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各国,向汉武帝报告关于西域的详细形势后,汉朝对控制西域的目的由最早的制御匈奴,变成了“广地万里,重九译,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通过丝路的交流与贸易在印度、东南亚、斯里兰卡、中国、中东、非洲和欧洲之间迅速发展。无数新奇的商品、技术与思想源源不断的来往欧亚非三洲的各个国家。大陆之间的贸易沟通变得规则、有序。罗马人很快就加入到这条商道中,从1世纪起罗马人开始狂热的迷恋着从帕提亚人手中转手取得的中国丝绸。那时,古罗马的市场上丝绸的价格曾上扬至每磅约12两黄金的天价。不仅仅是罗马人对来自东方的神奇玩意儿感兴趣。埃及历史上著名的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也是一位丝绸爱好者,被记载曾穿着丝绸外衣接见使节,并酷爱丝绸制品。
公元97年,东汉班超重新打通了丝路,再次建立了汉朝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后,派甘英携带大量丝织品到达条支(可能是今日土耳其的安条克),而当时安条克以南正是埃及和安息争夺的国土。因而中国与埃及最早的官方沟通应当就是在这一时期。而记载中的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官方沟通似乎不止于此。《后汉书》亦记载了公元166年罗马使节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建立了大使馆的事情。东汉末年,由于内患不断增加,自汉哀帝以后的政府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西域内部纷争不断,出入塔克拉玛干的商路难以通行,当时的中国政府为防止西域的动乱波及中原,经常关闭玉门关,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丝路东段天山北南路的交通陷入半通半停。
随着中国进入繁荣的唐代,西北丝绸之路再度引起了中国统治者的关注。为了重新打通这条商路,中国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新修了唐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各关隘。并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这样一来丝绸之路的东段再度开放,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人们在青海一带发现的波斯银币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多的,这证明青海也随着丝路的发展成为与河西走廊同等重要的地区,加上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波斯帝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统治,令这条商路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
与汉朝时期的丝路不同,唐朝控制了丝路上的西域和中亚的一些地区,并建立了稳定而有效的统治秩序。西域小国林立的历史基本解除,这样一来丝绸之路显得更为畅通。不仅是阿拉伯的商人,印度也开始成为丝路东段上重要的一份子。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也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们也逐渐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一时间唐朝人在文化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丝路商贸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大大激发了唐朝人的消费欲望,因为商贸往来首先带给人们的是物质(包括钱财等)上的富足,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次是不同的商品来源地域带给人们的精神差异的影响。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这一切都成了唐朝人尤其是唐时高门大户的消费对象与消费时尚。
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开始衰落,西藏吐蕃越过昆仑山北进,侵占了西域的大部;中国北方地区战火连年,丝绸、瓷器的产量不断下降,商人也唯求自保而不愿远行。唐朝以后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因而相对稳定的南方对外贸易明显增加,带动了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成都和泉州也因此逐渐成为南方经济大城。当中国人开始将他们的指南针和其他先进的科技运用于航海上时,海上丝绸之路迎来了它发展的绝佳机会。北宋南方高度发达的经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经济最为发达的北宋没有控制以往丝路的河西走廊,这成为日后丝路上青海道繁荣的机遇。到了南宋時期,南宋政府早已无法控制整个西北。因而西北丝路的衰落日益明显,而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路的开辟,逐渐有取代西北丝路的迹象。
12世纪以后,当成吉思汗及他的子孙们孜孜不倦的开辟着广阔的疆土时,丝绸之路——不仅是这条西北丝绸之路,包括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蒙古帝国内部的交通路线。
但蒙古帝国也摧毁了以往在丝绸之路上的大量关卡和腐朽的统治,令丝绸之路的通行比以往各个朝代都要方便一些。不过沿着丝路前进的人们,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了。马可·波罗和长春真人的游记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从侧面反映西北丝路的衰落。此外,包括中国在内亚欧大陆进入了逐渐寒冷的阶段。当丝路的历史步入14世纪——中国称为“明清小冰期”的开端后,西域地区脊背上已不再适合当时的人类居住。西北丝绸之路的东端几乎已经荒废。而西域各古国大多已不复存在,成为流沙之中见证丝路辉煌的遗迹。
但除此之外呢,您对丝绸之路又知多少,比如丝绸之路起源于何时?经过哪些地方?有多少路线可走?路上到底是种什么情形?古就有之的丝绸之路又为何在近代由一位德国人命名?数千年来,一直不曾停歇的风沙把太多故事吹散,诸多细节在也漫漫历史长河中埋没。但我们拨开迷雾,探寻真相的心从未停止。时至今日,丝绸之路到底是条什么路,人们也渐渐有了答案。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约于前5世纪形成的草原丝绸之路,在宋代发挥巨大作用的海路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宋初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雏形
其实,早在远古时期,虽然人类面对着难以想象的天然艰险的挑战,但是欧亚大陆东西之间并非像许多人想象中那样地隔绝。在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之北的草原上,存在着一条由许多不连贯的小规模贸易路线大体衔接而成的草原之路。这一点已经被沿路诸多的考古发现所证实。这条路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的雏形。
早期的丝绸之路上并不是以丝绸为主要交易物资,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易往来。
人们在商代帝王武丁配偶坟茔的考古中发现了产自新疆的软玉。这说明至少在公元前13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依照晋人郭璞在《穆天子传》中的记载,公元前963年周穆王曾攜带丝绸、金银等贵重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中国。虽然这种说法的真实性还没有定论,但是目前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中,确实出土了部分在这一时期的丝绸制品。在中国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经存在了相当规模的对外经济交流。
张骞的凿空之行和丝路的繁荣
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西汉王朝国力日渐强盛。汉武帝刘彻想联合大月氏一起出击匈奴,故派遣张骞前往。但在途中张骞一行不幸被匈奴俘虏,没有完成任务。但在逃脱后,在大夏市场上,张蓦却看到了大月氏的毛毡、大秦国的海西布,尤其是汉朝四川的邓竹杖和蜀布。他由此推知从蜀地有路可通身毒、大夏。公元前126年张骞几经周折返回长安,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这是历史上中国政府派往西域的第一个使团。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国、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等国。自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各国,向汉武帝报告关于西域的详细形势后,汉朝对控制西域的目的由最早的制御匈奴,变成了“广地万里,重九译,威德遍于四海”的强烈愿望。为了促进西域与长安的交流,汉武帝招募了大量身份低微的商人,利用政府配给的货物,到西域各国经商。这些具有冒险精神的商人中大部分成为富商巨贾,从而吸引了更多人从事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通过丝路的交流与贸易在印度、东南亚、斯里兰卡、中国、中东、非洲和欧洲之间迅速发展。无数新奇的商品、技术与思想源源不断的来往欧亚非三洲的各个国家。大陆之间的贸易沟通变得规则、有序。罗马人很快就加入到这条商道中,从1世纪起罗马人开始狂热的迷恋着从帕提亚人手中转手取得的中国丝绸。那时,古罗马的市场上丝绸的价格曾上扬至每磅约12两黄金的天价。不仅仅是罗马人对来自东方的神奇玩意儿感兴趣。埃及历史上著名的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也是一位丝绸爱好者,被记载曾穿着丝绸外衣接见使节,并酷爱丝绸制品。
公元97年,东汉班超重新打通了丝路,再次建立了汉朝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后,派甘英携带大量丝织品到达条支(可能是今日土耳其的安条克),而当时安条克以南正是埃及和安息争夺的国土。因而中国与埃及最早的官方沟通应当就是在这一时期。而记载中的中国和其他大国的官方沟通似乎不止于此。《后汉书》亦记载了公元166年罗马使节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建立了大使馆的事情。东汉末年,由于内患不断增加,自汉哀帝以后的政府放弃了对西域的控制,西域内部纷争不断,出入塔克拉玛干的商路难以通行,当时的中国政府为防止西域的动乱波及中原,经常关闭玉门关,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丝路东段天山北南路的交通陷入半通半停。
丝路的二度繁荣大大刺激了唐朝人的消费欲望
随着中国进入繁荣的唐代,西北丝绸之路再度引起了中国统治者的关注。为了重新打通这条商路,中国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新修了唐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各关隘。并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这样一来丝绸之路的东段再度开放,新的商路支线被不断开辟,人们在青海一带发现的波斯银币是目前中国境内最多的,这证明青海也随着丝路的发展成为与河西走廊同等重要的地区,加上这一时期东罗马帝国、波斯帝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统治,令这条商路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
与汉朝时期的丝路不同,唐朝控制了丝路上的西域和中亚的一些地区,并建立了稳定而有效的统治秩序。西域小国林立的历史基本解除,这样一来丝绸之路显得更为畅通。不仅是阿拉伯的商人,印度也开始成为丝路东段上重要的一份子。往来于丝绸之路的人们也不再仅仅是商人和士兵,为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们也逐渐出现在这一时期。中国大量先进的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其他国家,并接纳相当数量的遣唐使及留学生,让他们学习中国文化。同时佛教、景教各自迎来了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机会,一时间唐朝人在文化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丝路商贸活动的直接结果是大大激发了唐朝人的消费欲望,因为商贸往来首先带给人们的是物质(包括钱财等)上的富足,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次是不同的商品来源地域带给人们的精神差异的影响。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这一切都成了唐朝人尤其是唐时高门大户的消费对象与消费时尚。
西北丝绸之路的衰落
经过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开始衰落,西藏吐蕃越过昆仑山北进,侵占了西域的大部;中国北方地区战火连年,丝绸、瓷器的产量不断下降,商人也唯求自保而不愿远行。唐朝以后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因而相对稳定的南方对外贸易明显增加,带动了南方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成都和泉州也因此逐渐成为南方经济大城。当中国人开始将他们的指南针和其他先进的科技运用于航海上时,海上丝绸之路迎来了它发展的绝佳机会。北宋南方高度发达的经济为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经济最为发达的北宋没有控制以往丝路的河西走廊,这成为日后丝路上青海道繁荣的机遇。到了南宋時期,南宋政府早已无法控制整个西北。因而西北丝路的衰落日益明显,而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路的开辟,逐渐有取代西北丝路的迹象。
12世纪以后,当成吉思汗及他的子孙们孜孜不倦的开辟着广阔的疆土时,丝绸之路——不仅是这条西北丝绸之路,包括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都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蒙古帝国内部的交通路线。
但蒙古帝国也摧毁了以往在丝绸之路上的大量关卡和腐朽的统治,令丝绸之路的通行比以往各个朝代都要方便一些。不过沿着丝路前进的人们,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了。马可·波罗和长春真人的游记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从侧面反映西北丝路的衰落。此外,包括中国在内亚欧大陆进入了逐渐寒冷的阶段。当丝路的历史步入14世纪——中国称为“明清小冰期”的开端后,西域地区脊背上已不再适合当时的人类居住。西北丝绸之路的东端几乎已经荒废。而西域各古国大多已不复存在,成为流沙之中见证丝路辉煌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