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意外而催生美丽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se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第二次上琦君的《春酒》了。白先勇先生曾这样论述:“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春酒》就是其中浅显却深厚、温馨却怆痛的一张。它通过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以一种洗尽铅华的笔调絮说着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深情,同时也展示了家乡的民俗风情。而这一切意蕴情感都积聚在文末“家乡味”一词中,“家乡味”是本文的文眼。因此在备课设计时,我决定从“家乡味”这一文眼切入,通过认识春酒的“家乡味”、品析细节、品味意蕴这三个环节来读懂琦君所酿的这杯醇厚的春酒。但学生在一开始就没有按照我的思路推进。
  课堂实录片段一:
  师:琦君笔下的春酒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你品尝到了吗?请大家快速跳读课文,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
  生:甜味。第四段——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说明母亲酿的春酒很甜。
  生:第七节“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
  他们的话随即得到了许多学生的肯定。这个“意外”的环节,是我在备课时所没有预想到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忽视了问题中“特殊”这个词语的限定。提醒他们一下,拉到自己预设目标中,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教学?但是这“甜味”是学生在对文章最初把握的基础上所得到的一个原始、本色的印象,而且泡了八宝的春酒也确实是甜的。直觉告诉我,也许这个“甜味”是一个值得好好咀嚼的生成性知识。于是我决定尊重学生阅读的体验,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
  师:的确春酒是甜美的,这是琦君直接告诉我们的。请大家再找找,文中还有哪些细节,作者也在间接告诉我们春酒的味道是甜的?
  生:“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我趁着母亲说话不注意,好几次“伸”、“舔”,动作很快,全然不顾“流鼻血”,可见“八宝酒”对我的诱惑,这也间接写出了酒的甜美。
  生:……
  师:是啊,这些细节真可谓神来之笔,特别是一些动词功力十足,反映出我这个小酒仙对春酒的珍爱、喜欢,让我们也间接地品尝到了春酒是那么甜美、诱人。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些细节,注意这些动词。
  课上到这儿,学生对春酒的“甜味”已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对课文的意蕴还没有真正体会。怎么来解决这个瓶颈,让学生突破浅读的误区,探根究底,推动对课文的深层理解?我还是决定继续在“甜味”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对文本语言进行细品深究,品味出真正的“甜味”,品味出春酒真正的味道。
  课堂实录片段二:
  师:春酒甜美的味道一直浸润在琦君的齿间,萦绕在琦君的记忆中。但是请大家深入细想一下,这些细节烙在琦君的记忆中只因为是春酒的甜美吗?
  生:这份记忆也是甜美的。从刚才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童年时候的琦君是那么机灵、调皮、可爱,现在回忆起那时候的自己来感到甜美。
  师:你的分析也令我感到甜美。记忆中春酒的味道是甜美的,而童年的味道更是记忆中最美好、最甜蜜的。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还有没有如春酒一般甜美的记忆?
  生(杂):母亲、阿标叔、乡邻、过年的风俗……
  师:请大家一一找出与上述内容相关的细节一一赏析。
  ……
  师:刚才我们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和传神词语,品尝到了春酒的甜美,更品尝到了比春酒更甜美的那份童真、亲情、乡情、风俗,那时的生活是如此甜美。这些都是琦君记忆中最醇厚、最温馨的怀念,这些记忆如这一杯春酒越陈越甜美。但是这些记忆留给琦君的都是甜美的吗?(出示琦君小档案)
  生:琦君离开了家乡,一切都成记忆,无法重来。
  师:是啊,琦君三十多岁就离开大陆到台湾,后来一直定居美国。她写本文时,童年已逝去,母亲已故去,故乡也远去,一切都无法回到从前,“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一声叹息几多怀想几多遗憾!因此这杯甜美的春酒中还夹杂着——
  生(杂):遗憾、酸楚、哀伤、叹息……
  师:浓浓的甜美中浅浅地流着淡淡酸楚、丝丝遗憾、缕缕苦涩,这就是琦君所酿的春酒的特殊味道。现在再次请大家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杯春酒的特殊味道——
  生(齐):家乡味!
  师:琦君就这样絮絮地说着对童年、对母亲、对乡情的无限眷恋,诉说着心中难以割舍的家乡味,这杯春酒中流淌着浓浓的——
  生:思乡之情!
  ……
  课结束了,但给我的思考远没有结束。这堂课没有按照我的课前预设进行,但远比按照预设的课上得精彩。这促使我对课堂的预设与生成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课前预设从春酒的味道“家乡味”切入,这是从文眼切入。文眼是文章主题、意境的聚焦点,能起到统摄全文的作用。但“家乡味”又是作者人生情感的结晶,学生囿于生活背景、人生阅历的限制,无法咀嚼出其中的味道,这是个难点。而没有对“家乡味”的品味,就会造成细节品析的生吞活剥,课堂上有“隔”的感觉就在所难免了。
  而这一堂课从学生生成知识“甜味”切入就截然不同了。学生从浅层的春酒的“甜味”读到记忆的“甜味”,从记忆的“甜味”品析出其背后的“淡淡酸楚、丝丝遗憾、缕缕苦涩”,这是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深读,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深化,难点“家乡味”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酒醉情更醉,学生真正品味到了这杯别样醇厚的春酒,也难怪学生最后的朗读那么深情、那么陶醉。整堂课层层剥笋,步步推进,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纵深度,有效地促进新知的建构。这堂课因一个意外而别样美丽。
  课堂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生成的,课堂中教师、学生、文本、环境等多种要素在交流碰撞中会产生许多“意外”,从而超出教师课前的预设。这时教师该怎么做?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于课堂上产生的一些“意外”、生成性知识要关注并作出正确判断,“以生为本”,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课程标准》还告诉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对作品的阅读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理解,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否则师生之间只会是一种居高临下与被动接受的关系而不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如果继续坚持自己的课前预设,实施“拉郎配”教学,显然是强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他们陷入被动学习的境地。
  而能否清醒而及时对这些“意外”作出正确地判断;能否将这些“意外”与自己的预设进行有效地整合;能否从这些“意外”中生发出有价值的、值得一嚼的东西;能否从这些“意外”中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思考……这正是考验教师的时候:如果做到了,课堂就会灵动、美丽;如果做不到,就会扼杀学生萌动的思绪、抑制学生表达的热情,学生永远只能跟着教师走,缺少平等对话的机会,课堂就会失去许多灵动的表达,长期以往只会压制学生对文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要做到这一切有赖于教师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对文本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赖于教师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更有赖于教师的教学机智……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意外往往衍生出亮丽的风景,催生出无法预约的美丽。
  
  王柳群,教师,现居浙江宁波。
其他文献
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应从孩子抓起,全社会对此已达成共识。小学美术教学实施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思维培养
选修4-5《不等式选讲》,是实施了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省高考附加题部分的内容,且选做题中必有一道出自其中。本专题要求学生了解不等式及其证明的几何意义与背景,加深对这些不等式的数学本质的理解,且以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为主。
结合考试大纲和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高考现代文阅读真题,在此梳理出九大基本题型,并具体阐释这些题型的解决方法,以引导学生总结和提高现代文阅读的技巧。 Combining with th
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什么?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我们一方面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要择善固执、固守革命时代的优秀传统——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
一个企业的文化不能停留在书本或报刊上,也不能只出现在领导的讲话或经验总结材料中,它应该成为一个企业迎接挑战、创新业绩、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从经验总结、理论探索到实
楼顶水箱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二次供水设施。由于居民用水量的时间变化及进出水等一些因素,楼顶水箱的实时水位在居民用水时间变化上存在一定规律性。基于模糊控制不依赖于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
人生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的“拦路虎”, 阻挡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但也有许多“武器“可以帮助我们消灭这些障碍,它们便是信念、尊严、谦逊等美好的品德。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
13年前,陈立民22岁。他刚从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和同学一样憧憬着进一家大公司。“如果进了我们单位,你对将来有什么想法?”陈立民尝试应聘的企业几乎都会问他同一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很多新观点,有的是对已有命题的丰富和深化,有的是首次提出。按照创造学理论,这两类都具有创新性。经过初步归纳,主要有以下45点: 1.指出“三个代表”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