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光荣任务。这是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纲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行动指南。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9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取得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实践证明,这是实现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最可靠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各项成绩,都是以经济健康发展为前提的,没有经济上的成就,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失去了可靠的物质条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团结各族人民、凝聚全国力量的政治信念,是抵制各种歪风、扫除各种干扰的政治保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在复杂的国内外矛盾斗争中进行的。我们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警惕敌对势力“分化”、“西化”我们的图谋,警惕那些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正是改革开放,使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GDP位居世界第四,许多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历史潮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对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科学分析,辩证对待。我们应当看到,许多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衡量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因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最终都要统一到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没有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就失去了基础。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目标,任何时候都应放在治国理政的核心位置。
关注民生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民生问题提到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谆谆告诫党员干部要关注群众生活的一切方面,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都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视改善民生为最大的政绩。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执政为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民生连着党运、国运。一个政党要想长期执政,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富强,最根本的是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求全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出了一系列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建设,实现科学发展。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如果我们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削弱思想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错误思想就会泛滥,各种不正之风就会滋长蔓延,影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以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好思想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对于提高全党、全民的思想觉悟,调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广泛深入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积极用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社会舆论,深入学习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风尚,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低级庸俗、尔虞我诈、消极颓废、纸醉金迷以及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要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关键在党,关键在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班子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中国共产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重任,必然要由我们党来领导,来推动,来落实。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好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广大党员和党组织保持先进性,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好党章的各项要求。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对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做什么、怎样去做,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都作了明确规定,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根本。一个党组织真正按照党章的要求去做,就会成为一个坚强的政治核心,就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党员真正按照党章要求去做,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要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等许多独具风格的优良传统,这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的坚实基础。要从学习党的历史中加深对党的认识,从经验教训中加深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集中全党智慧,调动全党积极性,增强党的活力;只有正确的集中,才能使全党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总之,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一定要使党的好思想、好传统代代相传,与时俱进,永不变色,永葆青春。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现在有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发生群体事件,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是一个重要原因。要着力解决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等,拿出切实的措施和办法。腐败问题严重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阻碍和谐社会建设,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水火不容。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我们要增强反腐倡廉的责任感,自觉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从历史经验看,反对腐败必须整顿吏治。吏治清明可以消除腐败,吏治腐败必然导致各方面的腐败。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干部培养、选拔、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健康发展。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29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取得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巨大成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实践证明,这是实现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最可靠的政治保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各项成绩,都是以经济健康发展为前提的,没有经济上的成就,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就失去了可靠的物质条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团结各族人民、凝聚全国力量的政治信念,是抵制各种歪风、扫除各种干扰的政治保证。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在复杂的国内外矛盾斗争中进行的。我们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警惕敌对势力“分化”、“西化”我们的图谋,警惕那些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正是改革开放,使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GDP位居世界第四,许多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历史潮流,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对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科学分析,辩证对待。我们应当看到,许多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关注民生
改善民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衡量执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因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最终都要统一到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来。没有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就失去了基础。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目标,任何时候都应放在治国理政的核心位置。
关注民生是我们党的一贯追求。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民生问题提到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早在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谆谆告诫党员干部要关注群众生活的一切方面,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都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视改善民生为最大的政绩。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执政为民,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民生连着党运、国运。一个政党要想长期执政,一个国家要想繁荣富强,最根本的是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求全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出了一系列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建设,实现科学发展。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如果我们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削弱思想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错误思想就会泛滥,各种不正之风就会滋长蔓延,影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可以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好思想战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对于提高全党、全民的思想觉悟,调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广泛深入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积极用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社会舆论,深入学习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弘扬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风尚,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反对低级庸俗、尔虞我诈、消极颓废、纸醉金迷以及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要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关键在党,关键在各地区各部门的领导班子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中国共产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重任,必然要由我们党来领导,来推动,来落实。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好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广大党员和党组织保持先进性,切实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学习、宣传、贯彻和落实好党章的各项要求。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对党组织和党员应当做什么、怎样去做,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都作了明确规定,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根本。一个党组织真正按照党章的要求去做,就会成为一个坚强的政治核心,就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个党员真正按照党章要求去做,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
要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要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等许多独具风格的优良传统,这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党的生命力、战斗力、号召力、凝聚力的坚实基础。要从学习党的历史中加深对党的认识,从经验教训中加深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集中全党智慧,调动全党积极性,增强党的活力;只有正确的集中,才能使全党形成统一的意志和行动。总之,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一定要使党的好思想、好传统代代相传,与时俱进,永不变色,永葆青春。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现在有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发生群体事件,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干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是一个重要原因。要着力解决当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等,拿出切实的措施和办法。腐败问题严重影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阻碍和谐社会建设,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水火不容。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我们要增强反腐倡廉的责任感,自觉同腐败现象作斗争。从历史经验看,反对腐败必须整顿吏治。吏治清明可以消除腐败,吏治腐败必然导致各方面的腐败。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干部培养、选拔、管理、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