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儿童绘画教育进行阐述:一是儿童绘画的意义。儿童绘画不仅能够引导幼儿发现美、欣赏美,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还能够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从而强化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二是儿童绘画的教育价值。儿童绘画不仅是单纯的视觉艺术,还能够使儿童充分展示自我并形成健康的人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儿童绘画 教育价值 建议
一、儿童绘画的意义
对于幼儿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新鲜事物,他们用双眼观察世界,用心灵感受世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所有儿童都喜欢在墙上、地上、沙滩上随意涂抹。这随意的涂抹给他们带来的最初的快乐绝大部分不是绘画的结果,而是儿童在不由自主的涂抹过程中挥动手臂在媒介上留下的痕迹,伴随这种快乐的“自我发觉”的感受经历,而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日后的发展是顺应和展示了这一兴趣。这是儿童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幼儿时期的绘画几乎没有计划性,整幅画面表达的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象及情绪变化,从来不考虑后果,更不考虑是否有人看得懂,他们善于想象并在绘画初期,画得一团乱,但凌乱的线条之中不缺想象。
绘画是幼儿无师自通的一种自然发现,也是儿童兴趣的一种自然展示。兴趣是幼儿绘画的内在动力。他们在绘画时把它当做一种游戏,是游戏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活动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形式。儿童每天都在进行想象创造,这种行为本身就孩子们天真活泼的情感,和玩耍一样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儿童愿意用绘画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培养自信心,享受成功。美术教育者要充分给儿童创造条件,使其在周围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享受美、创造美,释放感情。绘画是幼儿表达内心的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这种表达方式能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创造力。
二、儿童绘画教育的价值
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儿童自由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动按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成长》中提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利用视觉艺术进行人生教育,调动儿童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认识自身价值,发现美、感受美并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建议
1.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并发挥想象力创造美好事物。积极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正确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美术教育者,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儿童的心灵,带他们去郊外踏青、玩耍等,利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对他们进行美的指引和教育,使美感深化并演化为他们对美事物的追求和外在表现,通过各种美术创作活动,使儿童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从中体验生活的美好。
2.注重发挥儿童的创作个性。
赫伯里德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内在艺术,儿童通过看体验美,用绘画表达个人情感并从中体验快乐。儿童的画面总是随心所欲的,他们用画笔表达想法和愿望,色彩大胆、丰富,画面多抽象,没有规则。这些凌乱的画面恰恰充分表现了儿童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愿望。对于他们通过绘画宣泄情感,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肯定用他们的眼光看待世界,理解画面;要多给予鼓励,不要追求像与不像,而应积极倡导儿童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让他们以异于他人的表达方式树立自我表现的信心。
3.挖掘儿童的创造力。
儿童时期精神是最自由、最不受约束、想象力最丰富的。儿童的想象和思维相当活跃,他们喜欢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儿童绘画给予相应的引导、鼓励和帮助。儿童思路广阔,有很强的创造力,关键是教师要帮助引导、挖掘。陈鹤琴先生指出:“从前的艺术太注重技能,现在的艺术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天真,儿童的创作。”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利用这种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他们学会欣赏,成为自己内心世界的创造者。
4.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帮助儿童归纳提升经验,为以后的艺术创作积累素材。儿童的艺术表现以经验为基础,创造条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谈话、交流、回忆等多种方式使儿童更好地结合经验加以表现。
5.鼓励合作,多留空间。
每个孩子都存在天生差异,有的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有的思路狭窄,缺乏想象,在创造中鼓励儿童合作创造,在合作中进行互补,相互促进。儿童对同伴的了解要比成人更深刻,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中体验成功。在创新兴致正浓时,不要轻易打扰他们。我们在美术活动中,担心能力弱的孩子不会绘画,画得不完整,常在开始绘画不久就举起画得好的儿童的作品进行表扬,让其成为榜样。殊不知,多少孩子正沉浸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创作中,这短时间的暂停使部分孩子的创作进入了茫然,打断了部分孩子创作的思路。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创作,他们脸上的微笑表示他们正在体验画中的情感。
四、结语
对于孩子来说,绘画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快感。这种活动能够使儿童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生气、高兴、自卑、喜爱等),很自然地抒发和宣泄。儿童进行绘画其实是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能对儿童的心理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语言和表达方式,他们借助这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甚至宣泄内心的愤怒,流露忧伤。儿童的绘画就像一面镜子,明明白白映照出他们的思想状况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看法,教师要正确把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不能以成人为中心,想着教给孩子点什么,那刻板的模仿和干扰。这样的美术教育只会使儿童变得小心谨慎,失去创作力,不敢大胆创造或带有讨好的心态迎合成人的要求,失去自主人格。儿童的早期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主要在于重视孩子的天性和性格培养,多给予他们自由表达情感的时间和空间。儿童绘画反映和传达了他们的情感,以及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并起到了重要作用。美术教育者更应该正确把握和利用这一种手段。如果儿童美术教育只是对儿童灌输以技能为主的训练,或是对他们不加任何积极的影响,就很难让儿童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教会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并愉快进行创作、表现,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在,这才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中心任务。
参考文献:
[1]邱云.论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1988(5).
[2]马林.陈鹤琴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理论[J].中国美术教育,1977(5).
[3]周岩,郭红.关于儿童绘画及其教学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1998(108).
关键词: 儿童绘画 教育价值 建议
一、儿童绘画的意义
对于幼儿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新鲜事物,他们用双眼观察世界,用心灵感受世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所有儿童都喜欢在墙上、地上、沙滩上随意涂抹。这随意的涂抹给他们带来的最初的快乐绝大部分不是绘画的结果,而是儿童在不由自主的涂抹过程中挥动手臂在媒介上留下的痕迹,伴随这种快乐的“自我发觉”的感受经历,而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日后的发展是顺应和展示了这一兴趣。这是儿童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幼儿时期的绘画几乎没有计划性,整幅画面表达的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象及情绪变化,从来不考虑后果,更不考虑是否有人看得懂,他们善于想象并在绘画初期,画得一团乱,但凌乱的线条之中不缺想象。
绘画是幼儿无师自通的一种自然发现,也是儿童兴趣的一种自然展示。兴趣是幼儿绘画的内在动力。他们在绘画时把它当做一种游戏,是游戏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活动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形式。儿童每天都在进行想象创造,这种行为本身就孩子们天真活泼的情感,和玩耍一样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儿童愿意用绘画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培养自信心,享受成功。美术教育者要充分给儿童创造条件,使其在周围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享受美、创造美,释放感情。绘画是幼儿表达内心的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这种表达方式能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创造力。
二、儿童绘画教育的价值
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儿童自由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动按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成长》中提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利用视觉艺术进行人生教育,调动儿童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认识自身价值,发现美、感受美并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建议
1.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并发挥想象力创造美好事物。积极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正确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美术教育者,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儿童的心灵,带他们去郊外踏青、玩耍等,利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对他们进行美的指引和教育,使美感深化并演化为他们对美事物的追求和外在表现,通过各种美术创作活动,使儿童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从中体验生活的美好。
2.注重发挥儿童的创作个性。
赫伯里德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内在艺术,儿童通过看体验美,用绘画表达个人情感并从中体验快乐。儿童的画面总是随心所欲的,他们用画笔表达想法和愿望,色彩大胆、丰富,画面多抽象,没有规则。这些凌乱的画面恰恰充分表现了儿童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愿望。对于他们通过绘画宣泄情感,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肯定用他们的眼光看待世界,理解画面;要多给予鼓励,不要追求像与不像,而应积极倡导儿童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让他们以异于他人的表达方式树立自我表现的信心。
3.挖掘儿童的创造力。
儿童时期精神是最自由、最不受约束、想象力最丰富的。儿童的想象和思维相当活跃,他们喜欢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儿童绘画给予相应的引导、鼓励和帮助。儿童思路广阔,有很强的创造力,关键是教师要帮助引导、挖掘。陈鹤琴先生指出:“从前的艺术太注重技能,现在的艺术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天真,儿童的创作。”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利用这种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他们学会欣赏,成为自己内心世界的创造者。
4.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帮助儿童归纳提升经验,为以后的艺术创作积累素材。儿童的艺术表现以经验为基础,创造条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谈话、交流、回忆等多种方式使儿童更好地结合经验加以表现。
5.鼓励合作,多留空间。
每个孩子都存在天生差异,有的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有的思路狭窄,缺乏想象,在创造中鼓励儿童合作创造,在合作中进行互补,相互促进。儿童对同伴的了解要比成人更深刻,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中体验成功。在创新兴致正浓时,不要轻易打扰他们。我们在美术活动中,担心能力弱的孩子不会绘画,画得不完整,常在开始绘画不久就举起画得好的儿童的作品进行表扬,让其成为榜样。殊不知,多少孩子正沉浸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创作中,这短时间的暂停使部分孩子的创作进入了茫然,打断了部分孩子创作的思路。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创作,他们脸上的微笑表示他们正在体验画中的情感。
四、结语
对于孩子来说,绘画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快感。这种活动能够使儿童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生气、高兴、自卑、喜爱等),很自然地抒发和宣泄。儿童进行绘画其实是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能对儿童的心理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语言和表达方式,他们借助这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甚至宣泄内心的愤怒,流露忧伤。儿童的绘画就像一面镜子,明明白白映照出他们的思想状况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看法,教师要正确把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不能以成人为中心,想着教给孩子点什么,那刻板的模仿和干扰。这样的美术教育只会使儿童变得小心谨慎,失去创作力,不敢大胆创造或带有讨好的心态迎合成人的要求,失去自主人格。儿童的早期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主要在于重视孩子的天性和性格培养,多给予他们自由表达情感的时间和空间。儿童绘画反映和传达了他们的情感,以及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并起到了重要作用。美术教育者更应该正确把握和利用这一种手段。如果儿童美术教育只是对儿童灌输以技能为主的训练,或是对他们不加任何积极的影响,就很难让儿童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教会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并愉快进行创作、表现,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在,这才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中心任务。
参考文献:
[1]邱云.论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1988(5).
[2]马林.陈鹤琴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理论[J].中国美术教育,1977(5).
[3]周岩,郭红.关于儿童绘画及其教学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199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