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绘画教育的几点建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hai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儿童绘画教育进行阐述:一是儿童绘画的意义。儿童绘画不仅能够引导幼儿发现美、欣赏美,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还能够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从而强化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二是儿童绘画的教育价值。儿童绘画不仅是单纯的视觉艺术,还能够使儿童充分展示自我并形成健康的人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儿童绘画 教育价值 建议
  一、儿童绘画的意义
  对于幼儿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新鲜事物,他们用双眼观察世界,用心灵感受世界。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所有儿童都喜欢在墙上、地上、沙滩上随意涂抹。这随意的涂抹给他们带来的最初的快乐绝大部分不是绘画的结果,而是儿童在不由自主的涂抹过程中挥动手臂在媒介上留下的痕迹,伴随这种快乐的“自我发觉”的感受经历,而对其产生浓厚兴趣,日后的发展是顺应和展示了这一兴趣。这是儿童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幼儿时期的绘画几乎没有计划性,整幅画面表达的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想象及情绪变化,从来不考虑后果,更不考虑是否有人看得懂,他们善于想象并在绘画初期,画得一团乱,但凌乱的线条之中不缺想象。
  绘画是幼儿无师自通的一种自然发现,也是儿童兴趣的一种自然展示。兴趣是幼儿绘画的内在动力。他们在绘画时把它当做一种游戏,是游戏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活动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形式。儿童每天都在进行想象创造,这种行为本身就孩子们天真活泼的情感,和玩耍一样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儿童愿意用绘画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创造力,培养自信心,享受成功。美术教育者要充分给儿童创造条件,使其在周围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享受美、创造美,释放感情。绘画是幼儿表达内心的一种需要,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这种表达方式能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创造力。
  二、儿童绘画教育的价值
  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儿童自由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动按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成长》中提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利用视觉艺术进行人生教育,调动儿童的创作热情,让他们认识自身价值,发现美、感受美并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建议
  1.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并发挥想象力创造美好事物。积极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性,正确引导儿童审美观的发展。美术教育者,可以利用周围的环境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儿童的心灵,带他们去郊外踏青、玩耍等,利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美好事物对他们进行美的指引和教育,使美感深化并演化为他们对美事物的追求和外在表现,通过各种美术创作活动,使儿童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从中体验生活的美好。
  2.注重发挥儿童的创作个性。
  赫伯里德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儿童自然本性的发展。”美术教育是内在艺术,儿童通过看体验美,用绘画表达个人情感并从中体验快乐。儿童的画面总是随心所欲的,他们用画笔表达想法和愿望,色彩大胆、丰富,画面多抽象,没有规则。这些凌乱的画面恰恰充分表现了儿童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愿望。对于他们通过绘画宣泄情感,应采取积极鼓励的教育方式,肯定用他们的眼光看待世界,理解画面;要多给予鼓励,不要追求像与不像,而应积极倡导儿童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让他们以异于他人的表达方式树立自我表现的信心。
  3.挖掘儿童的创造力。
  儿童时期精神是最自由、最不受约束、想象力最丰富的。儿童的想象和思维相当活跃,他们喜欢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儿童绘画给予相应的引导、鼓励和帮助。儿童思路广阔,有很强的创造力,关键是教师要帮助引导、挖掘。陈鹤琴先生指出:“从前的艺术太注重技能,现在的艺术是注重儿童的个性,儿童的天真,儿童的创作。”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培养艺术家,而在于利用这种教育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使他们学会欣赏,成为自己内心世界的创造者。
  4.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帮助儿童归纳提升经验,为以后的艺术创作积累素材。儿童的艺术表现以经验为基础,创造条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通过谈话、交流、回忆等多种方式使儿童更好地结合经验加以表现。
  5.鼓励合作,多留空间。
  每个孩子都存在天生差异,有的思维敏捷,想象丰富,有的思路狭窄,缺乏想象,在创造中鼓励儿童合作创造,在合作中进行互补,相互促进。儿童对同伴的了解要比成人更深刻,让幼儿在自由创作中体验成功。在创新兴致正浓时,不要轻易打扰他们。我们在美术活动中,担心能力弱的孩子不会绘画,画得不完整,常在开始绘画不久就举起画得好的儿童的作品进行表扬,让其成为榜样。殊不知,多少孩子正沉浸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创作中,这短时间的暂停使部分孩子的创作进入了茫然,打断了部分孩子创作的思路。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创作,他们脸上的微笑表示他们正在体验画中的情感。
  四、结语
  对于孩子来说,绘画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在绘画过程中体验快感。这种活动能够使儿童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生气、高兴、自卑、喜爱等),很自然地抒发和宣泄。儿童进行绘画其实是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能对儿童的心理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语言和表达方式,他们借助这种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甚至宣泄内心的愤怒,流露忧伤。儿童的绘画就像一面镜子,明明白白映照出他们的思想状况及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看法,教师要正确把握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不能以成人为中心,想着教给孩子点什么,那刻板的模仿和干扰。这样的美术教育只会使儿童变得小心谨慎,失去创作力,不敢大胆创造或带有讨好的心态迎合成人的要求,失去自主人格。儿童的早期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主要在于重视孩子的天性和性格培养,多给予他们自由表达情感的时间和空间。儿童绘画反映和传达了他们的情感,以及他们对自我的认识,并起到了重要作用。美术教育者更应该正确把握和利用这一种手段。如果儿童美术教育只是对儿童灌输以技能为主的训练,或是对他们不加任何积极的影响,就很难让儿童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教会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美好的事物;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并愉快进行创作、表现,体现自身的价值所在,这才是儿童美术教育的中心任务。
  参考文献:
  [1]邱云.论儿童美术教育的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1988(5).
  [2]马林.陈鹤琴关于儿童美术教育的理论[J].中国美术教育,1977(5).
  [3]周岩,郭红.关于儿童绘画及其教学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1998(108).
其他文献
摘 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积极性情感和消极性情感;前者往往具有维持、强化和指向性等正能量作用,而后者则具有相应的抑制性作用。现代教育观认为,情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因而产生了“情感智力论”。学校教育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项情感性实践工程,因而情感元素对于“唯情趣论”且缺乏责任自控能力的小学生而言,显得既非常必要又十分重要。作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反思,在小学
摘 要: 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倡的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全新价值定位,要求关注学生的优点和积极因素,提倡用积极的心态,对学生的心理现象作出正面、积极的解读,从而挖掘人的潜能,并利用这些积极的品质,帮助学生主动寻求良好的生活状态,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目的。它从新的视角丰富大学生心健康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更多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事件,从而利用积极的思维应对可能出现的
临近期中,按照学校的行事历安排,轮到我上组内公开课了。xx班是比较活跃的班级,我对在这个班上课是比较得心应手的。但是在授课之前,A学生跑来对我说:“老师,你上课时不要叫我们pair work了,我的同桌B什么都不会,我要么和后桌C pair work好了,不然我们班会倒霉的。”说实话,谁不想自己的公开课上得有声有色,虽不需要上得波澜壮阔,但至少要泛起些许涟漪。事后,我一直在思考:要不要采取学生的建
阅读常常被看做是人类打开通向理性世界大门的钥匙。阅读是一种基本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是由一系列行为和过程构成的总合。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由此获得重要信息,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在实践中,我发现,当没有课业负担时,学生十分乐意阅读课外读物,并且阅读的面非常广,各种类别都涉及。然而一旦阅读与作业、与考试挂上钩后,学生这种主动阅读的兴趣就会
浩浩五千年历史长河,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多少古典名著千古流芳,世代传诵。小学语文教材编有四大名著的选段,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及在六下“练习”中出现的《红楼梦》中关于“笑”的精彩片段。编者的目的是什么?从教材编撰的角度而言,是为了提高小语教材的文化品位;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而言,是为了让小学生尽早地接触、了解并亲近名著,在涵泳体察中提高人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名
美国教育学家埃根等人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一书中谈到,教学中不存在一种可以适应所有教学情境的模式或结构,世界上不存在一种万能的教学模式。必须考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选择、有针对性地使用多媒体,力争使“多媒体”成为“多美体”。下面是我对应用多媒体教学《苏州园林》一课的反思,以抛砖引玉。  《苏州园林》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质兼美、趣味盎然的说明文,这篇说明文是作者1979年为
真的美玉,常温馨人的心胸,控制人的手腕。温馨的是诱惑,控制的是能力。以艺术心琢玉,随物赋形,顽石雕情种,美玉琢颦颦。育人如养玉,以长者心教人,因材施教,慢生温馨的是修正,优生奖予的是激励。育人如养玉,相悦两欢娱。  一、白玉微瑕,童心性灵  白璧微瑕,唯在真情,天下本无全,无瑕非真品。前两天,听一大师讲琢玉,玉女天成,可惜开脸时才发现玉石有一黑处,俏身斑脸,本想报废,猛然想到《聊斋》瑞玉洗黑的故事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通过自身活动所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来得透彻,掌握得快,同时也善于应用,还可以保持较长久的记忆。由此可见,真正的学习不是告诉,而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情境中蕴含的新知识相互作用,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目前,一些数学活动进入了热闹有余,意义不大的误区。如何让活动课既好玩有趣又深刻有用,鱼与熊掌,能否兼得?笔者认为,教师只有明确活动体验与学生发展
摘 要: 区域活动是幼儿发展能力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载体,它相对于其他活动,更适合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展。老师应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灵活便捷的区域活动环境,对于一些班级空间比较小的,老师需要在小空间里发挥大智慧,通过巧设计、变废为宝、一物多用等方法,创造有效、实用的活动环境,当然还应注重审美,增添审美情趣,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 区域活动 环境创设 幼儿教育  教
摘 要: 新的教育背景与体系决定了旧有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历史教学现状,主题型的教学策略则是满足课程改革需求的有效策略。本文旨在对高中历史的主题型教学策略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主题型 教学策略  主题型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广泛受到关注与使用的新型教学模式策略,所谓主题型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以某一主题为核心,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的主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