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朗读训练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v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语感是指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整体把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规范的语言文字,处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起始阶段。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正确的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也是他们接受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让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可感悟文章的真谛,能悟出仅凭语言分析难以真切理解的思想内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的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情感,在读中培养语感。那么,如何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展开想象,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音乐美
  低年级教材中,诗歌、童话等体裁的课文有着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回环的音韵、错落的节奏、丰富的联想,它们都是培养儿童语感的极好材料。教师不仅要发现其中的情感性,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来感受、认识、欣赏语言的音乐美。
  如教学《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四句短短的韵文,写得优美动听、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画面:幽蓝的夜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星星,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提着小灯坐在月亮上欣赏着美丽的夜色。美妙的画面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情境,然后在画面的下端出示课文内容,重点指导学生朗读。1. 帮助学生划出轻声词:“月/”“船/” (用 “ ~ ~ ”表示),指导学生读出轻声。2. 根据内容划分出音步(用 “/ ”表示),读出顿挫舒缓的节奏。3. 确定朗读的重音(用“·”表示)。这样,强弱的重音,加上顿挫舒缓的音步,节奏更加鲜明,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极具感染力。朗读时,配上轻柔的音乐,孩子们反复吟诵,陶醉于诗的优美旋律,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夜空中。
  一位老师在教学《雨点儿》第一小节“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时,老师不讲解,让学生自己读,等学生读出感觉、读出节奏时,才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于是有的学生说“数不清”形容雨点儿很多;有的学生说“飘落”写出雨点儿落下来很轻,很快乐;有的还能用手势做出雨点飘落的动作。再一次朗读时,学生就能读得声情并茂。
  在朗读中,把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变成了语言性的“音乐”,学生聆听着自己朗读的声音,想象着美妙的画面,真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美。久而久之,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对语言的敏锐感受。
  二、适当点拨,在朗读中领会语言的意蕴美
  人教版新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着生动活泼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意旨,有着启智育人的巨大作用。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课文中关键词语、句子、句式的点拨、引导,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象,再通过朗读吟诵,让课文内容深深地感染学生,做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如《我要的是葫芦》这则寓言故事,讲述了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不想治叶子上的虫,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短小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时,我抓住了“盯”这个关键词;让学生把“盯”换成“看”“望”等其他词读一读,在读中比较、体会,从而领会课文用“盯” 一词生动刻画出种葫芦的入只关心葫芦,一心想要葫芦的形象特征。最后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进一步悟出种葫芦的人之所以一无所获是他只“盯”葫芦的结果。
  又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青蛙作为有益于人类的动物,作者用精彩的语言把它写得很美:“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洁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朗读前,让学生找到几个最关键的词:“蹲、披、露、鼓、碧绿的、雪白的”,理解后再反复朗读句子,从而更深刻地感受青蛙生动活泼的形象。
  抓住关键词语、句子来指导朗读,在朗读中比较推敲,不但能更好地读出文章的味道,而且让学生在对文章“滋味”的体味中领会文章语言的内在意蕴,使思维活动更加活跃,使学生对语言的美感认识更为深刻,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三、扮演角色,在朗读中体验语言的情趣美
  低年级教材中童话、寓言占有较大比例。这些课文情节生动有趣,人物栩栩如生,为儿童所喜爱。低年级儿童想像力极其丰富,常常将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来看待,与之同喜忧、共哀乐。依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凭借角色效应,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担当不同角色,引导他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这样朗读起来不但抑扬顿挫,还包含感情,极富情趣与感染力,课堂气氛也会活跃而有序。如《狼和小孩中》凶狠的狼,善良的小羊,《小白免和小灰兔》中勤劳的小白兔、懒惰的小灰兔,在《美丽的小路》中的兔姑娘、鸭先生,《雪孩子》中可爱的雪孩子,《小松鼠找花生》中的小松鼠等都是孩子们爱扮演的角色。分角色朗读《狼和小羊》一文时,让学生先各自揣测狼和小羊说话时的语气,然后一起讨论、朗读,学生时而愤怒,时而怜悯,极富感情色彩。他们与主人公一同思考,一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体验得真切深刻,读起来绘声绘色,情趣盎然。分角色朗读不但能让学生读好课文,还培养了他们对朗读的热情和兴趣、发展了他们的语感能力。
  朗读,是符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学习方式,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有效的朗读是耳、眼、口、鼻等多种感官以及大脑同时参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识活动,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训练思维等多种功能。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文章中极具感染力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之美,可以充分地感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所表达的内涵意蕴,可以和作者的情感共鸣,培养良好语感。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艺术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借助红外摄像仪观察了不同条件下沥青混合料摊铺面的温度分布,分析了其温度离析的不同表现性状和温度差异的形成原因,利用无核密度仪(PQI)研究了温度离析对沥青面层压实质量的影
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提高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积极探索优质教学的策略,构建自主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我觉得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目标的达成应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重视兴趣培养  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是为了学生更主动、快乐地
环境法学的交叉性、综合性和技术性等特征使学科处于边缘性的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冲淡学科的法学定位。对这一问题的克服,要求教师在授课中要突出环境法学的法律关系要素、以
新疆南疆地区是新疆梨树主产区,栽培梨树历史悠久,以库尔勒香梨为代表的梨品种已成为新疆特色林果的代表.2012年,新疆库尔勒香梨种植面积为6.72万公顷,占全疆梨树种植面积的9
新疆属于半干旱地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棉花生产中主要依靠大量施肥满足棉花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增效水溶复合肥是一种新型专用配方肥,肥料总养分含量≥50%,其中,含N≥24.0%
在语文教学中,作为精神引导者的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文本内涵,用心建造能让学生与伟大的灵魂对话的桥梁,让学生对健康高尚的思想情感有所体验,并能有所表现,最后才能有所理解,形成意识。而思想的建成必须由实践来落实,语文教学活动就应该为学生的人格养成搭建坚实的舞台。引导学生真正沉潜到语言中去,既是理解文本的不二法门,也是阅读理解的真正乐趣所在。但是,如果仅限于沉潜到文本的言语中,而不希求再从语言的海洋中漂浮
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无非是严谨而抽象的概念、定义,单调而枯燥的公式和定理,因而对学习数学缺少兴趣,甚至畏惧、厌恶。如何才能使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有信心,并喜欢上数学课呢?注重课堂导入艺术,进行个性化导课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  一、有效的个性化导课方法,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源泉  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
为验证含有机硅大量元素水溶肥对盐碱地棉花的增产效果,为在兵团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特设置此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一、播前准备1.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农家红皮、农家白皮、紫花白等品种。2.切块提倡小整薯播种。使用大种薯播种时为防止浪费需要切块处理。
关于不作为成立要件,我国采用不作为客观方面“三要件说”为通说观点。可是,对于不作为“三要件说”的研究尚未完备,形式的作为义务理论又存在着自身缺陷,再加上警察的特殊社会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