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议论文的开头形象起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开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但能体现作者对文题理解切入的角度,而且能为行文奠定独特的基调。记叙文开头重要,议论文开头同样重要。通常,高中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往往注重开头的形象生动性,而在写议论文开头时,往往只通过抽象的道理阐述引出中心论点。其实议论文的开头也不拒绝“形象”,通过形象的例子引出中心论点往往使得议论文的开头情理兼具,独具魅力。
   那么如何让记叙文的开头形象起来呢?主要方法有三:
   1.撷取课本素材。
   高中议论文写作,尤其是高考作文,对课本资源的运用一直不够理想。其实,大多数作文题完全可以从学生平时研读的课文中找到相应素材,从而对文题作出准确而深刻的阐释,但写作中能合理运用课本素材的考生可谓凤毛麟角。这其中缺乏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意识。
   示例:课本名人引入:一介布衣的陈胜如果没有揭竿而起的“鸿鹄之志”,只是做逆来顺受的“燕雀”,最终的命运只能是守死,在史册上也绝不会留下耀眼的痕迹。拒绝平庸,关键是要从阴暗的自卑心态中走出来。
   评点:上述素材是源自于课本,形象而极具说服力。此素材不仅可以自然引出中心论点,而且为“破题”寻得了一个很醒目的角度——拒绝平庸,需要克服阴暗的自卑心态,可谓一举两得,效果颇佳。当然,许多考生都在重复常用的经典论据:为了拒绝平庸,屈原要一次次地跳江,司马迁要一遍遍写《史记》;项羽要一次次地自刎……这种“拾人牙慧”式的简单复述,极易陷入严重雷同庸俗的窠臼。因此,挖掘课本中“曝光率”不高的冷点素材大有可为。
   2.巧用鲜活素材。
   抽象的论点可以影射现实生活中林林种种鲜活而生动的具象化事例;同样,丰富的鲜活素材都可以提炼出抽象的论点。鲜活素材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媒体的新闻素材,二是源自身边的亲和素材。以“过程与结果”为例,这是一道关系题。从逻辑的角度看,只能开掘有限的几个论证方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要结果更要过程”,“过程与结果都不可偏废”等等。如果在文章开头仅仅作理论阐释必然泯然众人,显得平庸乏味,而通过鲜活的素材引出论点,则会让人眼前一亮。
   示例:媒体素材引入: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我们更多人在意的是中国籍的首次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但屠呦呦等一批仁人志士走过的历程倒更值得我们玩味。
   评点:媒体鲜活素材,与时俱进,往往总能化抽象的论点于形象生动之中,给人与众不同的新鲜感。通过这一类媒体素材引中论点,关键在于一个新字,越新越不容易雷同“撞车”,越新越具有新引力。学生平时不但要留心各类媒体上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还有对素材进行整理挖掘和记忆巩固。如此,作文时才能信手捏来。
   3.善用形象比较。
   比较会使概念更清晰、观点更鲜明,形象的比较则更具感染力。例如“不要轻易改变”。题目由复杂短语构成——动宾结构中夹有偏正结构。通过审题可以得到正确的目标、好的习惯,优良的传统等不要轻易改变等有限的立意。如果在开头直接阐释就显得空洞浅薄,而采用形象比较的手法引出论点往往显得更具表现力。
   示例:形象类比引入:纵然风云变幻,寒暑易节,滴水都没有轻易改变方向,终至穿石;纵然寒风吹彻,纵然冻雨肆虐,野草都没有熄灭梦想,直到重生。真我之美,不要轻易改变,真心呵护,潜心守望,阳光总在风雨后。
   评点:议论文的开头并不拒绝文采,“滴水穿石”、“野草重生”,形象而生动的类比为抽象枯燥的文题赋予了鲜活而灵动的生命。这样的开头将自然百态同人间万象紧密联系,从而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议论文开头,如果直接呈现论点或通过抽象的道理阐释引出论点往往难以脱颖而出。而通过撷取课本资源,巧借生活素材,善用形象比较则能进行巧妙立意,自然引出论点,从而使文章的开头形象深刻,别具一格。
其他文献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的本质,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这种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
期刊
同义复用,是指意义相同的两个字或词语连在一起使用,表示同一概念或同一个事物,这在古汉语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词汇现象。语言学者老早就关注到了这种语言现象,其中唐朝的孙颖达在《左传正义》里将其称为“重言”或“复语”,而清朝的顾炎武、王引之、俞樾和近代的刘师培等人都在各自的著述中,列举分析了不少同义复词的例子,为现代人研究这种语言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保证。    其实,这种同义复用的现象在文言文学习和高
期刊
一、问题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并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日益被教师、学生、家长所认识和接受,如,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曾提出“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然而,在课堂内外实施阅读的过程中,人们也十分清楚地看到,还存在很多不足,甚至是问题:一
期刊
经过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语文学习,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如秋蝉般萎靡不振。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课上激情四溢时,学生昏昏欲睡,无精打采;语文教师课下谆谆教导时,学生不屑一顾,置若罔闻。那么,难道九年的语文学习真的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不再燃烧?解铃还须系铃人,当下青年语文教师应做好以下四点:   一、造好课堂,做真教师   最好的课堂是那种教师轻松、学生快乐、学生思维紧张的课堂,最好的
期刊
雨果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转眼间,又是一年风吹麦浪时,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扑面而来。在本学期最后一节课,凝望学生那一张张青春的面孔,仿佛一位劳作一年的农夫伫足田边,守望着自己的麦田。今年的收成会好吗?该做的事都做好了吧?该是问心无愧了吧?“农夫”每次伫足麦田思考时,似乎总能收获比“麦子”更重要的东西。   一、数据分析   在分层次走班教学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了
期刊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确立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地位   1946年,陕甘宁边区出版的《中等国文》就曾指出:“国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对于汉语、汉文的基本规律与主要用途的掌握”。《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更是明确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的“基础工具”的属性决定了它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或者说,具有很强的功能性。   当学生结束九年义务教育,走上社会或是进入高等学府时,语文水平之高下,对他的
期刊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学生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对教师的要求尤其是对语文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不但要做到传授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还要做到愉快教学,在课堂上博学多才,风趣幽默,亲切和蔼而又不失时尚。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一、要对语文教育无比热爱   热爱看似和专业无关,但是如果把热爱和事业、时间结合起来,确
期刊
文言虚词的考查是高考文言文部分考查的重难点,“之”字的用法是常考的点,在“之”字的诸多用法之中,“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理解上的难点。   “万丈高楼平地起”,要理解并学好文言文中与语法相关的知识,就一定要先让学生知道句子结构、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及由哪些词语充当的,用现在的一般规律理解古代的特殊用法,这样,学习古代语法才不会是沙上建塔。   用在主谓之间是就“之“字在句中的位置来说的
期刊
中华文化辉煌灿烂,源远流长,学好文言文,就是掌握了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宝库的钥匙。学好文言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既是升学考试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传统文化素质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必由之路。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激趣导入,营造氛围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抓住学
期刊
一、歌声唱响语文课   音乐是一种美的享受,是一种艺术的熏陶,没有人不喜欢音乐,我们的语文课如果能伴着音乐氤氲飘香,让学生在艺术的感染下,在美的享受中学习语文,对于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激发情感会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播放歌曲《水调歌头》创设一种学习的情境,学生轻声跟唱音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背诵记忆的过程。而且诗词的那种意境完全可以通过聆听歌曲来赏析。在教学朱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