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双边活动的主人,学生的高效学习唯有充分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强烈的自主探究欲望,才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高中历史课堂中自主探究课堂的构建谈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课堂;策略
学习不只是要学习别人告诉我们的东西,还要在学习中创新,主动地去学习,以此来开阔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和潜力,让历史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打造高效探究课堂,让学生一改之前历史课堂上的沉闷和被动,变得活泼和主动,在问题导学中主动思考,在小组合作中一展身手,在多元作业中学到方法,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高效、快乐地学习高中历史,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宝贵财富,提高自己全方面的能力。
一、 问题导学,激活思维
“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向未来”,不学历史不知道,它联系着昨天、今天和明天,如果没有一颗智慧的头脑,没有一颗谦虚的心,就无法体悟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基于此,历史老师以问题来导学,为学生布置驱动型任务,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课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切实激活学生的思维,主动去查阅资料,获得活的源泉。
在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读材料提出问题:为什么飞梭的发明不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一个学生指出,工业革命這个概念是一个大范畴,涉及采矿业、冶铁业、交通运输业、轻工业等,不能单从轻工业中飞梭的发明就断定开始工业革命,这样十分狭隘。还有一个学生指出,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劳动机械的出现,飞梭还属于工具,而不属于自动化的机器。所以相较而言,应该是蒸汽机的出现,才完成了从手工业向机器生产的完全过渡。这时候,大家注意到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看来差距从那时就拉开了,这是为什么呢?新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和影响有了全面的认知。
“以学为本,问题导学”,不再是“给”学生喂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导”活思维,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获得学习的“支点”,去探究未知的历史问题。彼时,学生主动上前,老师退居一旁;学生积极思考,老师从旁指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激情被充分的激活,历史课堂中生机盎然,课堂盈溢着勃勃生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收获新知,更感受着学习的快乐。
二、 小组探学,合作竞争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从“单打独斗”走向“团队协助”,积极开展小组探学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在竞争中进步。在小组探学中,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对抗,同样也相对独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展现个人的才华,完全打破了之前的封闭、孤立状态,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图解重难点的效率,让高中历史课堂处处绽放智慧之花。
在高中历史“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一起观看了《辛亥革命》的电影视频,并拿到了合作任务,完成有关辛亥革命的基础知识点——时间、背景、重要事件、结果、影响等。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们高效完成此部分内容,对辛亥革命有了全面的了解。作为中华大地上爆发的震惊中外的革命事件,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呢?小组成员开始一起解决这个难题。从史学思维来讲,评价应该是客观的、全面的,但同样也应该是独特的、创新的。第三小组的学生说: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的最伟大的壮举,我们应该为他们点赞!而同小组的同学则说:遗憾的是,这次革命并不彻底,甚至是失败的。我们不得不说,在当时中国的特殊背景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我们应该寻求一条新的道路……
正所谓“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看重个人的合作精神和包容度,因为协作精神能让一个团队的力量变得更强,能让问题的解决更加高效。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该借助点滴细节关注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同样,历史学科作为一种富含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承载着塑造学生健全个性的重任,我们教师要在高效探究课堂上,把“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融合到教学环节中,教会学生用共同的智慧来破解难题。
三、 作业激学,授之以渔
以往高中历史的作业都是一些背诵或抄写的题目,不需要学生动脑筋,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甚至让学生深感厌烦。现在,我们倡导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如写人物点评、史料证明题、小组合作作业、小组对抗竞赛、社会热点小议、话剧表演等,真正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思路,学会多元解读历史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在高中历史“音乐与影视艺术”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在平台上投放了大量19和20世纪的音乐与影视艺术代表作,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总结的基础上,遴选自己喜欢的作品,撰写评价、赏析论文。一个学生选择了20世纪英国的摇滚乐队——披头士乐队,并细心解读了该乐队的成员及代表作品。而另外一名学生则巧妙利用卓别林的系列电影名称,展现了无声电影的幽默与诙谐,可谓匠心独运。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作业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开发自主意识,从而积极自主的进行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再为了应付老师而完成作业,而是完全投入到特别的作业中去,在丰富、灵活的作业形式中,积极动手、动脑,提高个人的历史思维,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探究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新起点。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我们要进一步解放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鼓励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在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索、大胆探究,乐享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并在多元作业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学到用,从学会到乐学。
作者简介:
葛海青,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清河中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课堂;策略
学习不只是要学习别人告诉我们的东西,还要在学习中创新,主动地去学习,以此来开阔视野,激发学习热情和潜力,让历史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打造高效探究课堂,让学生一改之前历史课堂上的沉闷和被动,变得活泼和主动,在问题导学中主动思考,在小组合作中一展身手,在多元作业中学到方法,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高效、快乐地学习高中历史,将知识变成自己的宝贵财富,提高自己全方面的能力。
一、 问题导学,激活思维
“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向未来”,不学历史不知道,它联系着昨天、今天和明天,如果没有一颗智慧的头脑,没有一颗谦虚的心,就无法体悟到历史学习的乐趣。基于此,历史老师以问题来导学,为学生布置驱动型任务,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课本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切实激活学生的思维,主动去查阅资料,获得活的源泉。
在高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读材料提出问题:为什么飞梭的发明不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一个学生指出,工业革命這个概念是一个大范畴,涉及采矿业、冶铁业、交通运输业、轻工业等,不能单从轻工业中飞梭的发明就断定开始工业革命,这样十分狭隘。还有一个学生指出,工业革命的标志是劳动机械的出现,飞梭还属于工具,而不属于自动化的机器。所以相较而言,应该是蒸汽机的出现,才完成了从手工业向机器生产的完全过渡。这时候,大家注意到西方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看来差距从那时就拉开了,这是为什么呢?新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和影响有了全面的认知。
“以学为本,问题导学”,不再是“给”学生喂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导”活思维,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获得学习的“支点”,去探究未知的历史问题。彼时,学生主动上前,老师退居一旁;学生积极思考,老师从旁指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激情被充分的激活,历史课堂中生机盎然,课堂盈溢着勃勃生机,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不仅收获新知,更感受着学习的快乐。
二、 小组探学,合作竞争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从“单打独斗”走向“团队协助”,积极开展小组探学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在竞争中进步。在小组探学中,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对抗,同样也相对独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展现个人的才华,完全打破了之前的封闭、孤立状态,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大大提高了图解重难点的效率,让高中历史课堂处处绽放智慧之花。
在高中历史“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一起观看了《辛亥革命》的电影视频,并拿到了合作任务,完成有关辛亥革命的基础知识点——时间、背景、重要事件、结果、影响等。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们高效完成此部分内容,对辛亥革命有了全面的了解。作为中华大地上爆发的震惊中外的革命事件,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呢?小组成员开始一起解决这个难题。从史学思维来讲,评价应该是客观的、全面的,但同样也应该是独特的、创新的。第三小组的学生说: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的最伟大的壮举,我们应该为他们点赞!而同小组的同学则说:遗憾的是,这次革命并不彻底,甚至是失败的。我们不得不说,在当时中国的特殊背景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我们应该寻求一条新的道路……
正所谓“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看重个人的合作精神和包容度,因为协作精神能让一个团队的力量变得更强,能让问题的解决更加高效。高中阶段,作为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教师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该借助点滴细节关注学生的良好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个性。同样,历史学科作为一种富含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承载着塑造学生健全个性的重任,我们教师要在高效探究课堂上,把“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融合到教学环节中,教会学生用共同的智慧来破解难题。
三、 作业激学,授之以渔
以往高中历史的作业都是一些背诵或抄写的题目,不需要学生动脑筋,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甚至让学生深感厌烦。现在,我们倡导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如写人物点评、史料证明题、小组合作作业、小组对抗竞赛、社会热点小议、话剧表演等,真正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思路,学会多元解读历史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在高中历史“音乐与影视艺术”一课的教学中,老师在平台上投放了大量19和20世纪的音乐与影视艺术代表作,要求学生在完成课堂总结的基础上,遴选自己喜欢的作品,撰写评价、赏析论文。一个学生选择了20世纪英国的摇滚乐队——披头士乐队,并细心解读了该乐队的成员及代表作品。而另外一名学生则巧妙利用卓别林的系列电影名称,展现了无声电影的幽默与诙谐,可谓匠心独运。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作业过程中,教师同样要引导学生开发自主意识,从而积极自主的进行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再为了应付老师而完成作业,而是完全投入到特别的作业中去,在丰富、灵活的作业形式中,积极动手、动脑,提高个人的历史思维,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探究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新起点。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我们要进一步解放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鼓励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在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索、大胆探究,乐享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并在多元作业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学到用,从学会到乐学。
作者简介:
葛海青,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清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