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快乐读书吧”栏目是统编教材重视整本书阅读的体现。“快乐读书吧”内容是“读书”,核心是“快乐”,所以,首要是抓住低年级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激发学生从小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阅读氛围的营造、情境的创设、阅读方法的指导等方面,培养学生从小热爱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与习惯。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培养
古人云:“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是受用一生的事情。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读书。在现实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被动阅读的现象非常明显。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小体验到阅读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继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学生从小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整本书的乐趣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的体会是这样的:
一、诱读
从教小学低年级语文多年,经验告诉笔者:低年级的学生偏爱看图画、动画,在思维能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不太可能顷刻间对通篇文字的书籍产生“如饥似渴”的阅读热情。所以,我们想要改变小学生“只想读画不看字”的习惯,不得不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
1.创设阅读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当人处在一个书香味浓厚的环境里,阅读的欲望就会容易被激发出来。我们可以利用感染的办法,营造读书氛围,你读,我也读,人人读,相信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我们可以把读书环境布置得具有书香气:在学校建立一个图书室,在班内设立一个图书角,在家里构建一间书房。学生之间建阅读合作小组,一起进行阅读活动。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效进行定期检查,评比和奖励。
2.给学生留有足够的阅读时间
纵使我们已经强调教材中“快乐读书吧”阅读的重要性,但仍有很多家长担心学生输在起跑线上,课余都安排了很多的学科补习班和各种兴趣班,导致学生阅读课外整本书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引,比如,在学校组织一个“亲子共读”的活动,每周布置一次“和大人一起读”的作业,既能保证有效的阅读时间,又能促使家长陪同和指导学生阅读,分享乐趣。同时,教师也可以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有样学样”。
3.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
一节好的阅读推荐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阅读整本书的渴望。例如,在指导二年级学生“读读童话故事”“读读儿童故事”时,为了引起学生的阅读渴望,笔者在向学生讲述故事的部分精彩情节后,卖个关子,不把故事讲完,让学生好奇故事结局,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整本书寻找答案。
同时,阅读后的分享活动也是诱导学生主动阅读的有效方式。比如,在阅读分享课上设计“听故事,讲故事”“演一演”“读书卡作品展”等环节,促使学生提前主动去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不妨多用。
二、导读
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要借助拼音阅读。这样,有文字的书籍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的导读显得非常必要。
1.巧设导语和情境
导语是一节课的“引子”。如果导语设计好,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例如,笔者在给一年级学生推荐童谣时,先从身边耳熟能详的《月光光,照地堂》《大西瓜》等歌谣谈话导入,让学生知道童谣儿歌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们被笔者这样一说,纷纷去书中找找他们熟悉的童谣儿歌。
又如,在《丁丁历险记》阅读推荐课上,笔者设计情境:丁丁是个小记者,他四处探险,去了非洲,美洲,瞧!他来到了我们国家,想知道他还去了哪里?发生了哪些惊险的故事吗?我们请他出来给我们讲讲他的经历,好吗?(多媒体出示书本每一个封面)。这样设计,学生很快就被故事所吸引,进入情景,着急着去阅读。
2.借助丰富的形式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同时又有表演的欲望。我们可以捉住这个特点,在阅读分享课上组织学生玩游戏、演一演、赛一赛等活动,那阅读任务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之后,学生通过唱、画、演等多种形式,进入情境,把书中朗朗上口的童谣、语言优美的儿歌、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一展现出来,這样,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如,在教学《“歪脑袋”木头桩》阅读分享课上,笔者让学生上台演一演“木头桩”,配上诙谐的背景画面和音乐,让学生来演读,学生们的兴趣就来了。
三、个性化阅读
1.转换阅读方式
低年级小学生进入到阅读教学时,我们会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阅读的起点,而默读是今后阅读中,使用最多的读书方式。要低年级小学生一开始就默读,那是不容易做到的。我们在二年级教学中可以用测试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默读。比如,在阅读《神笔马良》的课堂上,笔者规定时间,让学生静静地默读,而后检查他们阅读了几个自然段、读到什么内容、讲讲主要人物等。
阅读不限定方式,只要学生们喜欢。笔者认为,能享受阅读的过程,达到阅读的效果,提高阅读的质量才是重要的。
2.传授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我们不能“授之于鱼”,而是要“授之于渔”。
每读一本书,我们要引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去查字典。先读懂文本的内容,再让学生进行阅读,教会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比如,读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留下思考的痕迹;对于一些好词或者好句,用线画出来,还鼓励学生把阅读中的好词摘抄下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每次阅读的要求可以是几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以扩展到段落,循序渐进,再慢慢要求学生读书任务:书上说了什么人物和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上,我们尽量让学生们“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高高举,小嘴常张开”。笔者始终相信: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阅读,阅读了才会有收获。阅读如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学生便会天天读,读千万本;常常看,就不怕阅读难。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外阅读课程化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YQJK30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洁.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初探[J].教书育人,2010(7).
[3]缪振东.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培养
古人云:“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书、读好书,是受用一生的事情。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读书。在现实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被动阅读的现象非常明显。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小体验到阅读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继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学生从小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整本书的乐趣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的体会是这样的:
一、诱读
从教小学低年级语文多年,经验告诉笔者:低年级的学生偏爱看图画、动画,在思维能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不太可能顷刻间对通篇文字的书籍产生“如饥似渴”的阅读热情。所以,我们想要改变小学生“只想读画不看字”的习惯,不得不逐步培养他们的兴趣。
1.创设阅读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当人处在一个书香味浓厚的环境里,阅读的欲望就会容易被激发出来。我们可以利用感染的办法,营造读书氛围,你读,我也读,人人读,相信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我们可以把读书环境布置得具有书香气:在学校建立一个图书室,在班内设立一个图书角,在家里构建一间书房。学生之间建阅读合作小组,一起进行阅读活动。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效进行定期检查,评比和奖励。
2.给学生留有足够的阅读时间
纵使我们已经强调教材中“快乐读书吧”阅读的重要性,但仍有很多家长担心学生输在起跑线上,课余都安排了很多的学科补习班和各种兴趣班,导致学生阅读课外整本书的时间少之又少。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引,比如,在学校组织一个“亲子共读”的活动,每周布置一次“和大人一起读”的作业,既能保证有效的阅读时间,又能促使家长陪同和指导学生阅读,分享乐趣。同时,教师也可以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有样学样”。
3.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
一节好的阅读推荐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阅读整本书的渴望。例如,在指导二年级学生“读读童话故事”“读读儿童故事”时,为了引起学生的阅读渴望,笔者在向学生讲述故事的部分精彩情节后,卖个关子,不把故事讲完,让学生好奇故事结局,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整本书寻找答案。
同时,阅读后的分享活动也是诱导学生主动阅读的有效方式。比如,在阅读分享课上设计“听故事,讲故事”“演一演”“读书卡作品展”等环节,促使学生提前主动去阅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不妨多用。
二、导读
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多,要借助拼音阅读。这样,有文字的书籍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心理。因此,教师的导读显得非常必要。
1.巧设导语和情境
导语是一节课的“引子”。如果导语设计好,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例如,笔者在给一年级学生推荐童谣时,先从身边耳熟能详的《月光光,照地堂》《大西瓜》等歌谣谈话导入,让学生知道童谣儿歌就在我们身边。学生们被笔者这样一说,纷纷去书中找找他们熟悉的童谣儿歌。
又如,在《丁丁历险记》阅读推荐课上,笔者设计情境:丁丁是个小记者,他四处探险,去了非洲,美洲,瞧!他来到了我们国家,想知道他还去了哪里?发生了哪些惊险的故事吗?我们请他出来给我们讲讲他的经历,好吗?(多媒体出示书本每一个封面)。这样设计,学生很快就被故事所吸引,进入情景,着急着去阅读。
2.借助丰富的形式
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同时又有表演的欲望。我们可以捉住这个特点,在阅读分享课上组织学生玩游戏、演一演、赛一赛等活动,那阅读任务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之后,学生通过唱、画、演等多种形式,进入情境,把书中朗朗上口的童谣、语言优美的儿歌、生动有趣的故事一一展现出来,這样,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如,在教学《“歪脑袋”木头桩》阅读分享课上,笔者让学生上台演一演“木头桩”,配上诙谐的背景画面和音乐,让学生来演读,学生们的兴趣就来了。
三、个性化阅读
1.转换阅读方式
低年级小学生进入到阅读教学时,我们会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阅读的起点,而默读是今后阅读中,使用最多的读书方式。要低年级小学生一开始就默读,那是不容易做到的。我们在二年级教学中可以用测试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默读。比如,在阅读《神笔马良》的课堂上,笔者规定时间,让学生静静地默读,而后检查他们阅读了几个自然段、读到什么内容、讲讲主要人物等。
阅读不限定方式,只要学生们喜欢。笔者认为,能享受阅读的过程,达到阅读的效果,提高阅读的质量才是重要的。
2.传授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我们不能“授之于鱼”,而是要“授之于渔”。
每读一本书,我们要引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去查字典。先读懂文本的内容,再让学生进行阅读,教会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比如,读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留下思考的痕迹;对于一些好词或者好句,用线画出来,还鼓励学生把阅读中的好词摘抄下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每次阅读的要求可以是几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以扩展到段落,循序渐进,再慢慢要求学生读书任务:书上说了什么人物和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上,我们尽量让学生们“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高高举,小嘴常张开”。笔者始终相信: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阅读,阅读了才会有收获。阅读如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学生便会天天读,读千万本;常常看,就不怕阅读难。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外阅读课程化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YQJK30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徐洁.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初探[J].教书育人,2010(7).
[3]缪振东.激发课外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