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末以来,中小学教改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和加强,教师的教改研究能力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各级各类培训也不一而足。但在这方面我们过去比较片面的关注一般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普及,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与预期有很大的差距。就笔者多年从事教育科研管理的经验来看,一般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了解在教师教改成长过程中处于比较初级的目标,比较容易实现,而如何使这些方法操作化却是一个难点。本文试图从中小学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培养途径和形式、培养方法和策略等角度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更有效的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改研究能力。
一、关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本质及其构成要素
“教改研究”是教育科研的形式之一。“教改研究”是特指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一种致力于改革教育实践现实的科学探索活动。它在实施上总是自觉地运用有关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提出新颖的科学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并将之投放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修改完善方案和措施系统,最终促进教育现实的变革。同时,也在这种改革活动中产生出一套可供借鉴的改革方案。这种活动在研究的划分上属开发性研究。在不同的学校对这种活动可能有不同的称谓,例如:有的叫“教改实验”,“教改课题研究”,“教育科研”……。
教改研究能力是教育科研能力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专门的教育科研能力。教改研究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有认识层面的,也有操作层面的。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是指在整个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将各不同环节具体化、操作化,并使之顺利完成,产生作用的一种能力。”通常情况下,这种能力至少包括以下要素:
1、 审视教育现状,发现研究课题的能力
① 对教育现状是否有深刻的认识
② 提出的问题更趋向于工作问题还是科学问题
③ 所选的课题是否有独到的视角
④ 建立课题主要靠《选题指南》还是自选
⑤ 是机械使用《选题指南》还是有创见的运用
2、 运用有关理论、原理、政策,提出改革思路的能力
① 主研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政策水平如何
② 是否有完整清晰的改革思路框架
③ 其改革思路经验的成分多还是理性思考的成分多
④ 其改革思路的理论、政策支撑程度有多高
3、 在一定改革思路的导引下制定改革措施的能力
① 改革措施是否体现了改革思路
② 改革措施的新颖程度
③ 改革措施的适用程度
④ 改革措施思路的广度和可比较程度
⑤ 改革措施论证的充分程度
4、投放改革措施及修改改革措施的能力
①改革措施是否以具体的形式得到了落实
②对改革中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判断分析是否准确
③是否运用了合适的研究方法
④是否运用了科学的检测方法
⑤能否开展实质性的研讨并提高研讨活动的质量
⑥是否能根据结果恰当的修改措施
5、对研究现象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①课题的收敛程度如何,是否有成型的研究成果
②认识的深刻性、科学性如何
③《研究报告》论证的严密程度如何
④《研究报告》表达的流畅、生动、丰富程度如何
⑤资料整理的规范程度如何
“教改研究操作能力”集中在教改课题研究活动中显现,同时又在教改研究活动中形成,研究操作技能是它的显现标志。因此培养或检测教改研究操作能力都应考察教师在教改研究不同环节中的驾驭程度。
二、关于影响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因素
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既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又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制约和影响因素是其培养过程中必然考虑的。
从主观上来看,教师的需要与动机、教师的价值取向与其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提高是成正相关的。现实中有的教师因为缺乏对教改研究的正确认识,总认为教改研究是一种很神秘的、高不可测的东西,或认为此种活动与考试关系不紧密,有点搞花架子;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好书,让学生考好试,搞研究应该是科研工作者的事;有的教师认为搞研究费时费事,影响教学,得不偿失,……。凡此种种,均使一些教师要么对教改研究望而却步,要么对之嗤之以鼻,更不要说提高研究能力。
在此种情况下,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培养者则要注重引导。事实上,我们所倡导的教改研究的价值取向是很明确的,只要参与进来,神秘感是很容易被打破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教育教学的改革与优化与当前社会对教育的直接要求(分数)本身也是一致的,并不矛盾;另外,教师向专家学者型转化,在更高的意义上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教改研究也是一种必要的形式。
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成为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发展的瓶颈。一般说来,教育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更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教育现实,对现象作出更合理的解释,其思路的科学性更强,更有深度;而教育理论知识缺乏的教师很难做出高水平的课题,通常表现为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浅尝辄止,就是在接受培训和指导的过程中接受能力也比较弱。
从客观上来看,研究环境的营造,学校研究目标任务的下达,研究工作制度的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的实施都会影响到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四川长宁县教改研究发展的较好的同古中学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口号,长宁中学专门制定有教育科研的奖惩条例,安宁中学要求教师工作项目化,竹海中学制订有严密的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办法……。事实证明,教改研究越受到重视,研究氛围越浓的学校,其教师教改研究能力的提高越快。 另外,教师工作量的大小、教学任务的繁重程度与其教改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明显相关。事实上,一些工作量大、任务特别繁重的教师教改研究能力的提高并不受到太大影响。
三、关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形式
1、途径
①、组织各种培训是基本途径。
尤其对初学者而言,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培训可以将基本的知识比较系统,比较简洁地传输给学习者。连基本知识都不了解,一切都是空的。我们组织的各种培训的确让教师们收获很大。
②、让学习者亲自参与操作教改研究项目是主要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显现的,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培养能力的目的也在于要更优质高效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就一个教改课题的运行而言,从课题的选择到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实施修改,现象的观测分析,成果的整理总结,无不由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来支撑。要培养一个教师的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到教改研究的实践中去砺炼。
③、实施教改研究项目的组织管理是重要途径。
加强组织管理的目的是使活动落到实处。例如一些课题只重立项、结题,不重研究过程;一些课题虽成立了一个庞大的研究组织,但实际上是一个人唱独角戏;一些课题立起来后干脆就没人过问,成为空题……。这些实际上是组织管理出了问题。从小的范围(比如一个课题)来看,加强管理有利于促使研究者真实地开展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能力;从大的范围来看(比如一个学校,一个县),加强管理有利于营造健康的研究氛围,激励研究活动的开展,激励研究者提高自己。
2、形式
①、办讲座。宣讲培训教改研究知识、教育科学理论、教育政策等。
②、读书。组织研究者广泛阅读教改方法、教育理论等书籍。
③、讨论。学习者讨论交流对教改研究的认识、感受、经验等。
④、观摩。实地观摩,学习别人操作教改研究的方法、经验等。
⑤、指导。专家或管理者对从事教改研究的教师进行指点。
……。
四、关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培养的方法及策略。
1、方法
①、学习整理思辩法。要求研究者在听完讲座、接受了指导、读完书后采用一定的方法,认真整理、思考、掌握其要领。
②、比较法。要求学习者在听、看、读了其它人的做法后,与自己的做法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
③、模仿法。仿照别人的做法。
④、改造法。在别人的基础上加进一些新的东西。
⑤、争论法。针对一种做法展开争论,在争论中找出更新的办法,从而提高自己。
……。
2、策略
①、方法学习与基础理论学习并进。教改研究操作能力不仅体现在方法的掌握上,事实上,理论基础越扎实的教师思路越宽、越深、越新,操作教改研究才能得心应手,反之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②、分层要求,区别对待。事实上,每个教师发展的速度程度是不一致的。教改研究队伍的构建也要从实际出发,对于教改研究能力较强,提高较快者,应当压担子,提出更高要求,采取更多的形式,而对大部分发展滞后者,则应更重普及和提高。
一、关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本质及其构成要素
“教改研究”是教育科研的形式之一。“教改研究”是特指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一种致力于改革教育实践现实的科学探索活动。它在实施上总是自觉地运用有关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提出新颖的科学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并将之投放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修改完善方案和措施系统,最终促进教育现实的变革。同时,也在这种改革活动中产生出一套可供借鉴的改革方案。这种活动在研究的划分上属开发性研究。在不同的学校对这种活动可能有不同的称谓,例如:有的叫“教改实验”,“教改课题研究”,“教育科研”……。
教改研究能力是教育科研能力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专门的教育科研能力。教改研究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有认识层面的,也有操作层面的。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是指在整个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将各不同环节具体化、操作化,并使之顺利完成,产生作用的一种能力。”通常情况下,这种能力至少包括以下要素:
1、 审视教育现状,发现研究课题的能力
① 对教育现状是否有深刻的认识
② 提出的问题更趋向于工作问题还是科学问题
③ 所选的课题是否有独到的视角
④ 建立课题主要靠《选题指南》还是自选
⑤ 是机械使用《选题指南》还是有创见的运用
2、 运用有关理论、原理、政策,提出改革思路的能力
① 主研人员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政策水平如何
② 是否有完整清晰的改革思路框架
③ 其改革思路经验的成分多还是理性思考的成分多
④ 其改革思路的理论、政策支撑程度有多高
3、 在一定改革思路的导引下制定改革措施的能力
① 改革措施是否体现了改革思路
② 改革措施的新颖程度
③ 改革措施的适用程度
④ 改革措施思路的广度和可比较程度
⑤ 改革措施论证的充分程度
4、投放改革措施及修改改革措施的能力
①改革措施是否以具体的形式得到了落实
②对改革中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判断分析是否准确
③是否运用了合适的研究方法
④是否运用了科学的检测方法
⑤能否开展实质性的研讨并提高研讨活动的质量
⑥是否能根据结果恰当的修改措施
5、对研究现象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①课题的收敛程度如何,是否有成型的研究成果
②认识的深刻性、科学性如何
③《研究报告》论证的严密程度如何
④《研究报告》表达的流畅、生动、丰富程度如何
⑤资料整理的规范程度如何
“教改研究操作能力”集中在教改课题研究活动中显现,同时又在教改研究活动中形成,研究操作技能是它的显现标志。因此培养或检测教改研究操作能力都应考察教师在教改研究不同环节中的驾驭程度。
二、关于影响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因素
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既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又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制约和影响因素是其培养过程中必然考虑的。
从主观上来看,教师的需要与动机、教师的价值取向与其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提高是成正相关的。现实中有的教师因为缺乏对教改研究的正确认识,总认为教改研究是一种很神秘的、高不可测的东西,或认为此种活动与考试关系不紧密,有点搞花架子;有的教师认为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好书,让学生考好试,搞研究应该是科研工作者的事;有的教师认为搞研究费时费事,影响教学,得不偿失,……。凡此种种,均使一些教师要么对教改研究望而却步,要么对之嗤之以鼻,更不要说提高研究能力。
在此种情况下,作为研究者,组织者,培养者则要注重引导。事实上,我们所倡导的教改研究的价值取向是很明确的,只要参与进来,神秘感是很容易被打破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教育教学的改革与优化与当前社会对教育的直接要求(分数)本身也是一致的,并不矛盾;另外,教师向专家学者型转化,在更高的意义上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教改研究也是一种必要的形式。
教师的综合素养,尤其是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成为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发展的瓶颈。一般说来,教育理论基础扎实的教师更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教育现实,对现象作出更合理的解释,其思路的科学性更强,更有深度;而教育理论知识缺乏的教师很难做出高水平的课题,通常表现为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浅尝辄止,就是在接受培训和指导的过程中接受能力也比较弱。
从客观上来看,研究环境的营造,学校研究目标任务的下达,研究工作制度的建立,配套的奖惩制度的实施都会影响到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四川长宁县教改研究发展的较好的同古中学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口号,长宁中学专门制定有教育科研的奖惩条例,安宁中学要求教师工作项目化,竹海中学制订有严密的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办法……。事实证明,教改研究越受到重视,研究氛围越浓的学校,其教师教改研究能力的提高越快。 另外,教师工作量的大小、教学任务的繁重程度与其教改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无明显相关。事实上,一些工作量大、任务特别繁重的教师教改研究能力的提高并不受到太大影响。
三、关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和形式
1、途径
①、组织各种培训是基本途径。
尤其对初学者而言,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培训可以将基本的知识比较系统,比较简洁地传输给学习者。连基本知识都不了解,一切都是空的。我们组织的各种培训的确让教师们收获很大。
②、让学习者亲自参与操作教改研究项目是主要途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显现的,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培养能力的目的也在于要更优质高效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就一个教改课题的运行而言,从课题的选择到方案的设计,方案的实施修改,现象的观测分析,成果的整理总结,无不由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来支撑。要培养一个教师的教改研究操作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到教改研究的实践中去砺炼。
③、实施教改研究项目的组织管理是重要途径。
加强组织管理的目的是使活动落到实处。例如一些课题只重立项、结题,不重研究过程;一些课题虽成立了一个庞大的研究组织,但实际上是一个人唱独角戏;一些课题立起来后干脆就没人过问,成为空题……。这些实际上是组织管理出了问题。从小的范围(比如一个课题)来看,加强管理有利于促使研究者真实地开展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能力;从大的范围来看(比如一个学校,一个县),加强管理有利于营造健康的研究氛围,激励研究活动的开展,激励研究者提高自己。
2、形式
①、办讲座。宣讲培训教改研究知识、教育科学理论、教育政策等。
②、读书。组织研究者广泛阅读教改方法、教育理论等书籍。
③、讨论。学习者讨论交流对教改研究的认识、感受、经验等。
④、观摩。实地观摩,学习别人操作教改研究的方法、经验等。
⑤、指导。专家或管理者对从事教改研究的教师进行指点。
……。
四、关于教师教改研究操作能力培养的方法及策略。
1、方法
①、学习整理思辩法。要求研究者在听完讲座、接受了指导、读完书后采用一定的方法,认真整理、思考、掌握其要领。
②、比较法。要求学习者在听、看、读了其它人的做法后,与自己的做法进行比较,发现不同之处。
③、模仿法。仿照别人的做法。
④、改造法。在别人的基础上加进一些新的东西。
⑤、争论法。针对一种做法展开争论,在争论中找出更新的办法,从而提高自己。
……。
2、策略
①、方法学习与基础理论学习并进。教改研究操作能力不仅体现在方法的掌握上,事实上,理论基础越扎实的教师思路越宽、越深、越新,操作教改研究才能得心应手,反之常常显得力不从心。
②、分层要求,区别对待。事实上,每个教师发展的速度程度是不一致的。教改研究队伍的构建也要从实际出发,对于教改研究能力较强,提高较快者,应当压担子,提出更高要求,采取更多的形式,而对大部分发展滞后者,则应更重普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