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神分析学探讨马丁·伊登的心理诉求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0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马丁·伊登》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经典作品之一,是作家花费了全部的心血写下的一部有自传色彩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如何在资产阶级的鄙视下,如何奋发的学习和创作的人生经历。在作品当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斯宾塞思想、尼采的思想。本文将围绕《马丁·伊登》这部长篇小说展开研究,以精神分析学的思想探讨小说当中的心灵诉求。
  关键词:《马丁·伊登》 杰克·伦敦 精神学 心理诉求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段时间西方的帝国主义在慢慢上升到资本主义,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整个西方世界都处在一个阴暗的环境之中,由此也诞生了一个病态的社会,人们的精神都陷入了一种疯狂的状态,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已经完全沦丧。精神分析学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产生的,《马丁·伊登》这本小说正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一 精神学分析学说的主要概念
  精神学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主流的心理学流派,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其主要特点是强调人的本能、情欲、自然性。它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首次阐述了无意识的作用,其非常重视心理应用和人格的研究,在精神病治疗方面,为其提供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成为了现代医学心理学的先声。
  1 精神的三种层次
  精神分析说主要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判断、欲望、幻想、思维等在不同意识层次里的发生。意识层次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其中意识是指不容易被人察觉,只有集中精力,才能感觉到内心不断被一个个情感、一个个意象、一个个观念流过的心理活动。潜意识是指被压抑的欲望、本能的冲动、在不知不觉地潜在意识中发生,通常不符合本人的理智和社会道德,也无法被个体所察觉的心理活动。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一些痛苦的或者不愉快的感觉、意念、回忆通常存压在这一层次中,通常只有在个体控制能力松懈时才会显露出来。
  2 人格的结构
  人格结构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即原始的自我、包括基本的欲望、生命力以及冲动。本我不理会行为的规范、社会的道德,一切都按照自己的快乐行事,以追求痛苦避免快乐为原则。本我一般不会被个体所察觉、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是指个体经过有意识的思考,判断。自我是追求本我冲动以得到满足,同时自我还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自我为本我服务,并以现实为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一种理想的部分,它是在个体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通过文化环境和道德规范逐渐形成的。超我具有追求完美的特点,和本我一样是现实的。同时超我要求自我按照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也是一种无意识的,以道德为原则。
  3 恋母情结
  在精神分析学中,恋母情结是指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简单的说,就是一种男性心理倾向,无论男性处于一个什么年龄都会依恋于自己的母亲,在心理上没有断乳。所谓“情结”指的是情感上的一种包袱。
  二 精神学说分析马丁·伊登
  本能是一种来自肉体而表现在精神上的内在刺激,作家们的心理情感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它们的生命冲动犹如一口沸腾的大锅,本我的各种冲动在唯乐原则的支配下同时存在,互相冲撞,寻找着“宣泄口”,然而自我作为现实化了的本能,调节着本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苛刻专制的超我,控制着本能的释放,躁动不安的性本能常常不得不被压抑,然而强大的力比多,总是寻求着各种形式的升华,种种邪恶的欲念,以梦或类似梦的形式得以发泄,文学作为一个特殊的精神领域,情感的释放,本能的宣泄,无疑是解除压抑的重要方式。
  1 马丁·伊登的本能体现:对露丝的爱以及上层生活的向往
  身为水手的马丁·伊登因为曾经救过露西的哥哥,被露西的哥哥邀请到家里做客,这是他第一次看到上流社会的生活,在这以后他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这个时候的他来说,上流社会就像他心中的“世外桃源”一样。他见识到了上流社会的美好,于是他就想要融入这个社会。当露西的哥哥第一次跟马丁·伊登讲述知识的时候,在他的心中他好像看到的一片美丽的景象,蓝天、白云、绿草、空地,到处都散发着芳香的气息。对他来说,这就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他想要成为这个世界的一员。这个念头在他的心中一发不可收拾,就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人类的情感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就如同火山爆发一样,谁都阻止不了。殊不知,这看似一切美好的开始,对马丁·伊登来说,却是他一生悲剧的开始。
  马丁·伊登在第一看见露西的时候便深深地爱上了眼前的这个女子,在他的眼里,露西就如同一朵娇艳的花朵一样,他愿意为了博得她的喜爱而不顾一切。在对露西的爱的影响下,身为水手的他开始奋发向上,开始他想成为船长,在了解露西的喜好后,他开始想成为一个作家,但是刚开始的时候,马丁·伊登什么都不知道,就连标点符号是什么都不知道,在露西的帮助下,他开始背单词、学语法,在短短的几年之后,凭借自己的刻苦努力和过人的天分,他迅速地成为了一名作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配上露西小姐。对露西小姐的爱,是让他奋斗不止的动力。
  2 马丁·伊登死的本能:“美国梦”实现后, 对上层社会的绝望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命本能,一种是死亡本能,这两种本能以不相等的比例活跃在每一个活着的人类之中,他们作用相反却始终同时存在,相辅相成,共同出演让人目眩的精彩人生,这也是马丁·伊登·多彩人生的最好注释。死亡本能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其主要表现为向外部不断扩张的攻击倾向,也就是施虐狂。主要倾向在外界受挫时,它又折回自我,成为自杀的一种诱因,即受虐狂。马丁·伊登的身上正是存在这种以破坏为目的的死亡本能,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杀,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学中指出:人的本能活动除了唯乐原则之外,还有强迫复原原则,这是一种不依赖唯乐原则的倾向在起作用,他要求回复到过去,重复以前的状态,因此本能具有重复、回归、保守三个重要的特征,本能保守性的特征决定了生命的目标必定集中于一种罪原始的状态,一种古老的状态。本能纵使让生命竭尽全力沿着自身发展的轨迹,复归到一种最原始的状态,这也就是生命死亡的本能。   死亡本能和生的本能一直是联系在一起的,其主要表现为能量向外奔放外向型,例如战争,攻击性、破坏性,还有能量向内投放的内向型,例如自我毁灭、自残自戕、自责自罪。而死亡无疑是其最重要的内容,弗洛伊德似的本能不是个人导向死亡,而是对生和死的超越。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他认为死是追求想象,虚无、宁静,死是灵魂的再生,生是一种困难的事情,人的一生要经历精神疾病、宗教、爱情不美满、贫穷、家庭问题,这会给人的一生带来孤独、忧愁、苦恼、畏惧,只有死才能摆脱这些痛苦,才能享受到极乐的世界。
  马丁·伊登在追求他“美梦”的过程当中,每一次的追求都是他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思考。马丁·伊登从社会的最底层纵欲跻身于上流的社会,他经历了常人无法忍受的困难,当他终于完成自己的梦想之后,他才发现,他想象中的上流社会和真实的上流社会完全不是一个样子,他理想中的上流社会在真实的世界当中原来并不存在,他想要的成功和幸福完全不是他现在所得到的,更可悲的是,他虽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但是他和自己原来生活的社会产生了严重的隔阂,他再也回不去了,当他厌倦这个他追逐了多年的梦想之后,他发现这个社会已经没有了他的容身之所。他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最后只有自杀来逃避所有的一切。
  除了对上流社会的虚伪感到失望厌倦外,另一个导致马丁·伊登自杀的原因则是他看清了他所追求的艺术的虚伪。当马丁·伊登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喜爱和追捧后,出版社都争着要他的书稿,就连那些曾经被他们拒绝过的书稿,他们也都抢着要。对于出版社和出版商来说,马丁·伊登只不过是一个赚钱的工具。当他不出名的时候,马丁·伊登不能为他们带来任何利润,他们肯定不会去理睬他,当马丁·伊登出名以后,他们自然而然地要去追捧他,让马丁·伊登感到可笑的是,这些出版社还向读者们炫耀他们是如何发现这一个耀眼的明星的。这个时候的马丁·伊登看到了这个社会的本身,看到了社会隐藏的丑恶。这也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他的思想和他的艺术终究还是没有多少人懂得欣赏。他在这个上流社会感到孤独感和绝望。这也是致使他走向死亡一个重要原因。
  在杰克·伦敦的笔下,马丁·伊登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他对自己笔下的马丁·伊登深表同情,对他所处的时代也感到悲哀。对杰克·伦敦来说,书中马丁·伊登的经历就是作家自己的人生写照。杰克·伦敦就像马丁·伊登一样为了得到世人的认可,拼命的学习,努力的创作,在杰克十九岁的时候,他进入了奥克兰学校学习,在他学校的图书馆里,不分昼夜的学习,甚至为了学习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他这么拼命的学习就是希望弥补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事物。在大量的阅读之后,他萌发了写作的念头,于是他开始投入到写作生涯中,这也开始慢慢地改变了作者的人生轨迹,就像书中的马丁·伊登一样,写作改变了他们两个的命运。1900年,杰克·伦敦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狼之子》,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杰克·伦敦又创作了很多经典的著作,但是后来在金钱的影响下,为了利益,为了追求数量,杰克·伦敦的作品写得越来越没有质量。他的创作开始变得愈发苦难,精神上也开始感受到空虚,为了填补精神上的痛苦,他开始酗酒。终于在1916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杰克·伦敦再也受不了精神上的折磨,服毒自杀了,这个时候已经过去《马丁·伊登》出版七年了。
  3 马丁·伊登的恋母情结
  马丁·伊登的姐姐在他小的时候就一直呵护他,总是给他无限的关怀与帮助。看到姐姐受苦,他总是很心疼,看到姐夫对姐姐一点也不关心,甚至虐待姐姐时,他无比痛恨。因为他穷困潦倒,没有能力帮助姐姐。他成功后,就立刻出钱给姐姐请个保姆,而且姐夫必须对姐姐好。对他的姐姐的怜爱与对其姐夫伯纳德·希金泼坦的痛恨是俄底浦斯情结的变式。换句话说,也是一种恋母情结。
  三 结语
  作者杰克·伦敦和他笔下的马丁·伊登的命运几乎是一模一样,他们都想摆脱自己贫苦的命运,从社会底层融入上流社会,当他们的梦想实现之后,才发现真实的上流社会和他们想象中的上流社会完全不是一个样子的,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却没有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带来的只有无尽的痛苦,最终他们都选择了自杀,杰克·伦敦在创作《马丁·伊登》这部小说的时候,大概也完全没有想到马丁·伊登就是自己的人生写照。他给自己写好了自己的结局。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任丽:《生的激情 死的欲求——精神分析学说对马丁·伊登的心理分析》,《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2] 辛金岗:《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角度解读杰克伦敦的〈马丁·伊登〉》,天津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3] 史蒂文·文图瑞诺,杨莉莉:《淹没〈马丁·伊登〉的意识形态美学》,《国外文学》,1997年第2期。
  [4] 黄净:《〈马丁·伊登〉主人公的自我分裂与自我异化》,《成功》(教育),2009年第11期。
  (赵俊强,新乡医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幽灵般的秃头女人调皮捣蛋的杰克在学校里可谓是臭名昭著。他喜欢打架、小偷小摸,什么坏事儿都干。同学们谁也瞧不起他。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杰克又和莫里厮打起来了。杰克理
冬日早晨,醒来时房里静得出奇。忽然水气蒙蒙的窗上出现一个影子,很快,我辨出那是一只停在窗台的鸽子,正慢慢地拍着翅膀,而阳光把这组连续的动作映在窗上,很有点像皮影戏。看
本机是为11 kW(15马力)以上小四轮拖拉机配套的一种全悬挂精量播种机,一次作业2行,可根据用户要求增加行数,适合在未经耕翻的原茬地表上直接进行垄播或平播。开沟器采用旋转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已经走过百年历程,它曾造就了一代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从而促进了中国现代科技文化的进步和繁荣。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人们意识到以前的语文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偏离了语文教育的本质,其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讨论语文教学中人格的复归就显得十分必要。  1.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人格教育就是指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包括促进与意识倾向相联系的气质、性格、爱好、品德、操行、观点、
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情感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复仇心理铺成的道路。爱迪生和他的助手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苦工作了一
何谓“自主学习”?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发现知识,让学生参与过程,让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探疑解难,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替代,学生能创造的教师要鼓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完全符合杜威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尊重
一、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维的科学语言,是反映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语言。数学知识体系是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的,数学语言不仅是数学思维的工具和载体,它还可以促进、
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张乘车卡有一个人,家乡没有地铁,他也从未坐过地铁。有一天,他取出自己所有的钱,购了车票,辗转几天到了大城市。他进了地铁站,觉得奇怪极了,想不通火 Every
老师出作文题目,让同学们根据题目要求做作文,这就叫命题作文。命题作文是同学们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  当你在做命题作文时,不要看到题目就忙于动笔,要养成动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意。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  二、确定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