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文化角度谈高校学习型校园的创建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if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校园文化的学习属性是学习型校园的内涵要求
  校园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教书育人等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对校园文化的讨论已成为高校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本质上讲,高校校园文化应是大学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大学文化具有传授人文知识的性质,这就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必须凸显“教与学”的核心内涵。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是不应被忽视的。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高校校园文化,终极目的之一是促进大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校园文化建设学习型校园的内在要求。
  1.强调学习是学习型校园的本质特征
  所谓学习型校园,是一种学校文化和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表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进程中,逐步养成并且弥漫于整个学校的乐学氛围中。因此,学习型校园的本质特征就是强调学习。所谓“强调学习”,它包含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和团体学习这四个方面。而校园文化最重要的属性就是学习功能,它是通过育人功能得以充分显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突出和谐校园、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也应把学习性放在显要位置。学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蕴涵于校园文化之中,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因此,校园文化在引导大学生学习过程中,应大力倡导严谨的治学精神,积极向上的学风,从各方面体现校园文化对学习风气的营造。
  2.营造学习型文化氛围是学习型校园精神内涵的重要表现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接受、获取知识的渠道是多重的,但大学生所接触的各类知识,未必蕴涵着人们所期待的精神内涵。通常我们讨论校园文化体系时主要涉及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個层面,营造学习型文化氛围不仅对构建学习型校园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习型校园精神内涵的重要表现。学习型校园具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内涵,而校园文化及其营造的教育氛围就是学习型校园的“精神内涵”,也就是所谓的校园精神。
  二创建学习型校园是强化校园文化学习功能的重要举措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今天,高等院校作为社会的细胞,创建学习型校园就变得刻不容缓。
  校园文化的设计者、组织者在关注校园文化功能属性的同时,应突出校园文化的引导和教育作用,真正凸显校园文化的学习性,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成为服务于大学生学习的文化活动。
  1.创建学习型校园可以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的历史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立学习化社会,实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从内容上讲,创建学习型校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学习主体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首先是搞清楚学习的本质问题。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要把学习当成习惯。其次是搞清楚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自我追求与完善以及一种工作任务和政治口号,更是社会发展文明更替的历史使命和个人人生价值的彰显和生命意义的写照。再次就是学风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树立和实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实践已经证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学习,而且还能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鼓舞他们养成不断进取的良好学风。
  2.创建学习型校园可以打造学习化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不突出、特色不鲜明是不少高校为之困惑的一件事,其根本原因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以校风、学风为核心的校园硬件及软件建设等各方面的统筹规划,而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收效不明显。
  从思路上讲,创建学习型校园的深层次目标是倡导一种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理念,这恰恰是高校全体师生共同的愿景:让学习成为一种经常化、普遍化、制度化的行为,从高校内部向外延伸,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习惯。然而,在这过程中需要树立“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的理念。组织成员每人全部谈出心中的设想,进行深度会谈,纵观全局,形成系统思维模式,通过这种团体学习与系统思考的修炼,获得更高层次的共识。
  同时,创建学习型校园需要建设多层次并富有个性的学习型团队。高校只有拥有众多具有多层次并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学习型团队,才可能发展成为善于学习的学校。广大师生在这些学习型团队中成长与壮大,形成校园文化真正的向心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徐艳兰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离不开文章的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是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初中三年,学生学习的课文不下150篇,可阅读能力却不见提高。这不能不让语文教师们感到困惑。笔者觉得,其根源在于语文教学的急功近利,过分强调了应试训练,忽视了单
【摘要】材料力学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强,部分内容抽象、难理解。针对这一特点,本文就材料力学课程在新形势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材料力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模式  《材料力学》是工科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我校有公路、汽车、机械、建工、环工、
[摘要]写话是作文的基础,从低年级起抓好写话教学,抓好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积极改革作文教学方式,结合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进行写话训练,将学生引入写作之门,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多元化;作文教学;写话训练;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尤其是在低年级进行写话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自身具备创新意识,优化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和质疑,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The culti
英语中定语从句的种类较多 ,因其结构和含义的不同 ,翻译时有比较大的灵活性 ,可采用不同的译法
外界扰动是通过摆式陀螺寻北仪的悬带从基座传递到陀螺房,为了分析悬带对外力矩的传递规律,从摆式陀螺寻北仪结构出发,由拉格朗日方程建立悬带摆角模型,在瞬时冲击力、常外值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全面准确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在实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重新审视教材,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要鼓励、培养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 历史教学 ;思考  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历史教师的首要课题。下面我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全面准确地理解新课程
凌晨时分,只听得窗外雷声霹雳作响,惊醒梦中人,内心有一丝惊恐与不安。害怕这电闪雷鸣,我把被窝裹得更紧了。清晨,撑起伞,却遮挡不住迅猛的雨势,操场上已是汪洋大海,在这水流成河的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