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人都能满足于目前的物质生活,因而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高涨。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于美术课的定义不再停留于“能画出一幅好看的画”,更偏向于“精神素质方面的提高”。
在义务教育过程中,美术担任着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角色。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美术很容易表现出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而创意美术相对于传统的美术教学而言,更具灵活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创意美术的特点就在于其“创意”性的体现,在学生现有技能的基础上为创意性的发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鼓励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创意美术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事物的关注往往始于兴趣,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动力就会接踵而来。兴趣是活动的动力,是创造的源泉,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聆听孩子的心声,激发其创作的愿望,鼓励其创造出一个个斑斓、多彩的世界。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而最直接的引导就是语言上的运用。
在《大树的故事》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遭遇了这样的尴尬:课始,我用四季的树作为导入,引出课题,接着欣赏不同种类的大树。在欣赏过后,我直接向学生抛出了“大树分为哪几个部分?”这样的一个问题。没想到的是,大部分的学生都回答是“春、夏、秋、冬”,我当时就有点懵了。课后经过反思,我总结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我提出问题时语速太快,导致学生没有听清问题,另外,我也没有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第二,在问题的用词上没有斟酌,或许改为“大树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会更精准。这样学生的思考会围着大树本身进行,而不会偏离到其他地方。第三,课堂导入应该是自然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而不是牵强的无趣的,为了导入而导入。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语音语调及停顿的掌控运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语言不单是讲授内容的,更应当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功能。
除了语言,多媒体和小游戏同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视频音频和小游戏,能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很好的情境。多媒体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在创意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巧妙的运用语言、借助各种辅助材料和设备。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感兴趣”和“好玩”,培养成对美术课长期的学习兴趣。
二、创意美术应注重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良好开端,在创意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以兴趣切入,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创意思维能力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创意美术教育的核心意义所在。陶行知曾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创意就像一缕若有似无的轻烟,随时随地都会出现。
1.消除学生的“顾虑”
在绘画时,学生经常会问我“这样画可不可以”“那样行不行”。也许是我们平时的作业中答案都是唯一的,使得他们在绘画时产生了这样的顾虑。但是创意美术追求的就是“标新立异”和“独具一格”。学生在绘画的时候思维是开阔的、活跃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唯一”之说。每个人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在考虑“可不可以”“行不行的”学生,其实已经是有了创意思维的萌芽。我们应该及时地关注到这些“顾虑”,并鼓励他们勇敢地朝着自己的创意前进。
2.鼓励学生关注生活
创意思维能力的产生离不开对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低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虽显稚嫩,但已经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美国著名作家罗伯特·鲁特·伯恩斯坦也曾说过:“所有的知识都始于观察。”鼓励学生关注生活是培养创意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创意美术应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动手实践能力的养成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创意思维能力的成果展示。只有手脑联合才能产生智慧。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学生的所谓“发展”应该包括“观察力、思维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方面内容。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所以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虽然在美术教育中的手工课程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把能力的培养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内,又显单薄。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与美化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美术课堂’,发现生活中锻炼动手能力的条件。”是我在《节日的装饰》一课中得到的启示。
那段时间正值圣诞节,班级里到处洋溢着圣诞的气氛。教室的前面摆放着装饰一新的圣诞树,上面挂满了金灿灿的铃铛、彩色的小礼物、可爱的小雪花等装饰物。教室的前后门上还贴着圣诞老人的图片,墙壁上点缀着五颜六色气球。在这样浓烈氛围里面,难怪学生作画的时候,以圣诞节为主题的作品占据了多数。画面中精彩的装饰,都是从我们的教室中寻来的灵感。最后,漂亮的作品又点缀了我们的教室。环境布置与学生的创作效果相辅相成。学生身边的“美术课堂”,可以从布置装饰教室开始,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能力,增强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让我们的美术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动手条件,创造艺术美、创造生活美。
创意美术,在言语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在美化生活的意识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兴趣为切入口,培养思维,锻炼能力,方能启迪童心。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江苏】
在义务教育过程中,美术担任着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角色。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美术很容易表现出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而创意美术相对于传统的美术教学而言,更具灵活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创意美术的特点就在于其“创意”性的体现,在学生现有技能的基础上为创意性的发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鼓励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创意美术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事物的关注往往始于兴趣,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动力就会接踵而来。兴趣是活动的动力,是创造的源泉,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聆听孩子的心声,激发其创作的愿望,鼓励其创造出一个个斑斓、多彩的世界。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而最直接的引导就是语言上的运用。
在《大树的故事》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遭遇了这样的尴尬:课始,我用四季的树作为导入,引出课题,接着欣赏不同种类的大树。在欣赏过后,我直接向学生抛出了“大树分为哪几个部分?”这样的一个问题。没想到的是,大部分的学生都回答是“春、夏、秋、冬”,我当时就有点懵了。课后经过反思,我总结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我提出问题时语速太快,导致学生没有听清问题,另外,我也没有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第二,在问题的用词上没有斟酌,或许改为“大树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会更精准。这样学生的思考会围着大树本身进行,而不会偏离到其他地方。第三,课堂导入应该是自然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而不是牵强的无趣的,为了导入而导入。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语音语调及停顿的掌控运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语言不单是讲授内容的,更应当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功能。
除了语言,多媒体和小游戏同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视频音频和小游戏,能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很好的情境。多媒体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在创意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巧妙的运用语言、借助各种辅助材料和设备。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感兴趣”和“好玩”,培养成对美术课长期的学习兴趣。
二、创意美术应注重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良好开端,在创意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以兴趣切入,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创意思维能力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创意美术教育的核心意义所在。陶行知曾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创意就像一缕若有似无的轻烟,随时随地都会出现。
1.消除学生的“顾虑”
在绘画时,学生经常会问我“这样画可不可以”“那样行不行”。也许是我们平时的作业中答案都是唯一的,使得他们在绘画时产生了这样的顾虑。但是创意美术追求的就是“标新立异”和“独具一格”。学生在绘画的时候思维是开阔的、活跃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唯一”之说。每个人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在考虑“可不可以”“行不行的”学生,其实已经是有了创意思维的萌芽。我们应该及时地关注到这些“顾虑”,并鼓励他们勇敢地朝着自己的创意前进。
2.鼓励学生关注生活
创意思维能力的产生离不开对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低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虽显稚嫩,但已经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美国著名作家罗伯特·鲁特·伯恩斯坦也曾说过:“所有的知识都始于观察。”鼓励学生关注生活是培养创意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创意美术应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动手实践能力的养成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创意思维能力的成果展示。只有手脑联合才能产生智慧。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学生的所谓“发展”应该包括“观察力、思维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方面内容。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所以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虽然在美术教育中的手工课程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把能力的培养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内,又显单薄。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与美化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美术课堂’,发现生活中锻炼动手能力的条件。”是我在《节日的装饰》一课中得到的启示。
那段时间正值圣诞节,班级里到处洋溢着圣诞的气氛。教室的前面摆放着装饰一新的圣诞树,上面挂满了金灿灿的铃铛、彩色的小礼物、可爱的小雪花等装饰物。教室的前后门上还贴着圣诞老人的图片,墙壁上点缀着五颜六色气球。在这样浓烈氛围里面,难怪学生作画的时候,以圣诞节为主题的作品占据了多数。画面中精彩的装饰,都是从我们的教室中寻来的灵感。最后,漂亮的作品又点缀了我们的教室。环境布置与学生的创作效果相辅相成。学生身边的“美术课堂”,可以从布置装饰教室开始,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能力,增强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让我们的美术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动手条件,创造艺术美、创造生活美。
创意美术,在言语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在美化生活的意识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兴趣为切入口,培养思维,锻炼能力,方能启迪童心。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