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美术启迪童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b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部分人都能满足于目前的物质生活,因而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高涨。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门类,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对于美术课的定义不再停留于“能画出一幅好看的画”,更偏向于“精神素质方面的提高”。
  在义务教育过程中,美术担任着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角色。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美术很容易表现出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而创意美术相对于传统的美术教学而言,更具灵活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创意美术的特点就在于其“创意”性的体现,在学生现有技能的基础上为创意性的发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鼓励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一、创意美术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事物的关注往往始于兴趣,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动力就会接踵而来。兴趣是活动的动力,是创造的源泉,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聆听孩子的心声,激发其创作的愿望,鼓励其创造出一个个斑斓、多彩的世界。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而最直接的引导就是语言上的运用。
  在《大树的故事》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遭遇了这样的尴尬:课始,我用四季的树作为导入,引出课题,接着欣赏不同种类的大树。在欣赏过后,我直接向学生抛出了“大树分为哪几个部分?”这样的一个问题。没想到的是,大部分的学生都回答是“春、夏、秋、冬”,我当时就有点懵了。课后经过反思,我总结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我提出问题时语速太快,导致学生没有听清问题,另外,我也没有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第二,在问题的用词上没有斟酌,或许改为“大树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会更精准。这样学生的思考会围着大树本身进行,而不会偏离到其他地方。第三,课堂导入应该是自然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而不是牵强的无趣的,为了导入而导入。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语音语调及停顿的掌控运用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语言不单是讲授内容的,更应当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活跃课堂学习气氛的功能。
  除了语言,多媒体和小游戏同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视频音频和小游戏,能给学生们的学习创造一个很好的情境。多媒体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在创意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巧妙的运用语言、借助各种辅助材料和设备。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感兴趣”和“好玩”,培养成对美术课长期的学习兴趣。
  二、创意美术应注重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兴趣是学习的良好开端,在创意美术的教学过程中,以兴趣切入,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创意思维能力是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创意美术教育的核心意义所在。陶行知曾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创意就像一缕若有似无的轻烟,随时随地都会出现。
  1.消除学生的“顾虑”
  在绘画时,学生经常会问我“这样画可不可以”“那样行不行”。也许是我们平时的作业中答案都是唯一的,使得他们在绘画时产生了这样的顾虑。但是创意美术追求的就是“标新立异”和“独具一格”。学生在绘画的时候思维是开阔的、活跃的。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唯一”之说。每个人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在考虑“可不可以”“行不行的”学生,其实已经是有了创意思维的萌芽。我们应该及时地关注到这些“顾虑”,并鼓励他们勇敢地朝着自己的创意前进。
  2.鼓励学生关注生活
  创意思维能力的产生离不开对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低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储备。在看待问题的时候,虽显稚嫩,但已经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美国著名作家罗伯特·鲁特·伯恩斯坦也曾说过:“所有的知识都始于观察。”鼓励学生关注生活是培养创意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创意美术应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动手实践能力的养成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创意思维能力的成果展示。只有手脑联合才能产生智慧。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认为,学生的所谓“发展”应该包括“观察力、思维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三方面内容。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所以实际操作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
  虽然在美术教育中的手工课程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把能力的培养局限在40分钟的课堂内,又显单薄。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动手能力的培养应与美化生活相联系。
  “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美术课堂’,发现生活中锻炼动手能力的条件。”是我在《节日的装饰》一课中得到的启示。
  那段时间正值圣诞节,班级里到处洋溢着圣诞的气氛。教室的前面摆放着装饰一新的圣诞树,上面挂满了金灿灿的铃铛、彩色的小礼物、可爱的小雪花等装饰物。教室的前后门上还贴着圣诞老人的图片,墙壁上点缀着五颜六色气球。在这样浓烈氛围里面,难怪学生作画的时候,以圣诞节为主题的作品占据了多数。画面中精彩的装饰,都是从我们的教室中寻来的灵感。最后,漂亮的作品又点缀了我们的教室。环境布置与学生的创作效果相辅相成。学生身边的“美术课堂”,可以从布置装饰教室开始,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能力,增强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让我们的美术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动手条件,创造艺术美、创造生活美。
  创意美术,在言语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在美化生活的意识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兴趣为切入口,培养思维,锻炼能力,方能启迪童心。
  【作者单位: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一种常用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的一种体现形式。实践证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率。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由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所决定的。因此,如何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科学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精心设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确实需要合作交流的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年级阶段是阅读、背诵记忆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時期,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自由地接触一些有益的书,他们就会渐渐感受到阅读与背诵的快乐,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就很自然地养成了学生乐于读书的好习惯。要想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要求,笔者认为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创造宽松的阅读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
人们想象有飞天的本领,便创造嫦娥奔月的神话,人们想象有一对鸟儿的翅膀,能够在天空中自由翱翔,于是便有了飞机的发明……想象力是创造奇迹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是对无穷奥秘的探索。在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是小学语文老师的重大任务。结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语文教学的特点,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创设情境,放飞想象的翅膀 
针对工程领域中高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磁流变阻尼器存在流体通道拥堵,轴向磁场单一等问题,设计了新型的磁流变阻尼器。相比以前阻尼器,新阻尼器整体结构缩小,各级线圈匝数减少且
2006年1月5-6日,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做了重要讲话,本刊就此采访了胡局长。
基于CATIA下对托卡马克装置真空室中子屏蔽块的三维模型进行了公差分析。在三维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对要分析的部件进行了分割和模型简化。利用公差分析软件CETOL,根据中子屏蔽
良好的课堂应当是“活起来”的,在课堂上师生能平等交流、探讨,课堂气氛动静合理安排,该安静时安静,该活跃时活跃。  一、巧定规则  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建立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首先要有“法”可依。我将开学第一节课设为常规教育课,初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基础,并讨论制定机房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行为习惯。例如:排队时要做到“静、齐、快”;开机时应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作业格式及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指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具体来说,研究性学习突出显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探究性。经验和诸多研究都表明,小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研究性学习正好适应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这种探究性
幸福是一种外在的状态,更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人生不如意事常十八九。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依然保持一种内在的幸福感觉,自然需要你在挫折面前练就一番刀枪不入的本领。忘了哪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这话一语道破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而如何进行挫折教育又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所谓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是无法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