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验,是通过实践活动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体验型活动”即是在阅读课上,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自主参与的一种阅读实践活动。它要求學生一定要通过参加各种教学活动,用眼、耳、鼻、手、脑多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不仅能逐渐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善于从段与段、句与句、词与词的联系中去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准确地把握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的含意,理解语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不言之语”。而且,学生还能在体验生动的问题情境中,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发展思维,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情感、意志、态度。
“体验型活动”如何进行操作呢?
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
初中学生的思维还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这些感官接触客观事物,经过大脑的综合,在大脑皮层上留下所感知的外界事物的感性形象,即映象。这就是通过感性认识而获得了表象。而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就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的,即直观的形象思维。以后才逐渐向抽象的逻辑思维阶段过渡、发展。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学生在感受、体验形象时,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就会使词语与形象构通起来。与此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这样,主客观一致,智力、非智力的和谐,使整个情境,成为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心理场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一般要比所表述的语言更加深入,处于“未尽之意”中。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的体验,必然使学生知识、能力、心理品质协同发展,从而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诗歌、小说、散文、各类故事,它们或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或富有生活情趣,或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何创设情境,如何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在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对这些课文感其美,动其情,明其理,可作如下尝试:
1、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
电教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将形、声、光、色综合运用,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地体验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如教学《长征》前,可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线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抢渡大渡河的电影剪辑,《长征》歌曲、《长征》朗诵等集合,制成电脑光盘,在课堂教学中随机运用,再现当年红军长征的历史。这样,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能获得切身体验,对诗歌的学习、讨论会自觉而主动,积极而热烈。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全诗所抒发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此外,在词语教学中,也可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明白词语的意思,学会词语的用法。
2、组织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再现与创作中体验
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需要,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情境,以此形象地复现课文中的情景。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在扮演中体验,思考,提高。如教学《伟人细胞》,这篇文章很贴近学生心理,可让同学分角色表演贾里、邱力士、林晓梅等人。在表演中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如此一来,学生自己的情感,都会在表演想象的情境中活跃闪现。因此,学生无论是扮演角色,还是在座位上观察,都会借助情感去体验、感受、思考,从而得到提高与发展。此外,还可以用实地观察、语言描绘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中提高阅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获得情感熏陶,发展思维能力。
二、动手操作,引导体验
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体验、思考,从而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叙述条理,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同时还能真正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人物传记,其中钟摆实验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两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教师上课前就问重物和轻物一起从同样高度落下哪个先着地,让学生先猜。接着做实验,拿大小明显不同的两块橡皮或其它物体站在桌子上看它们同时落下。实验结果表明答案和同学们的猜想是有区别的,在学生的惊奇声中开始这堂课。从而体会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的魄力,并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钟摆实验同样也能用现有的工具做。虽然实验简单但原理一样,同学们都很乐意在语文课上面动动手。最后用“你还有什么奇思异想?可以动手做一做”的课后作业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感情朗读,引导体验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功训练。而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学生在读对、读通、读好课文的训练中不仅能体验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而且会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验、意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完成外化—内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过程变化。
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有很多在危难关头简短却重要的对话。主要是表现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课堂阅读教学中,可以练习朗读船长的话为切入口,组织学生分三步进行朗读活动,引导学生边朗读边体验,边思考边议论,达到教学目标。第一步:边读边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船长的话;第二步:分小组交流,轮流读船长的话,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注意取长补短);第三步:汇报朗读,要求每一个汇报的同学谈谈采用这种语气、语调的理由,以此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根据,细细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与此同时,还动员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评议。这样,学生不需要教师作任何讲解,通过一次次自主地、积极地朗读,自行探索,相互交流,慢慢地加深体验,体会场面描写和人物形象描写,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学会一种自能读书的本领。
“体验型活动”如何进行操作呢?
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
初中学生的思维还处于表象思维的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这些感官接触客观事物,经过大脑的综合,在大脑皮层上留下所感知的外界事物的感性形象,即映象。这就是通过感性认识而获得了表象。而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就是运用表象来进行的,即直观的形象思维。以后才逐渐向抽象的逻辑思维阶段过渡、发展。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从感受、体验形象开始,而学生在感受、体验形象时,观察的客体,和词语之间就会建立相应的联系,就会使词语与形象构通起来。与此同时,语言及思维也必然随之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学生会情不自禁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子去想,这样,主客观一致,智力、非智力的和谐,使整个情境,成为一个多向折射的心理场。学生置身于这种特定的心理场中,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一般要比所表述的语言更加深入,处于“未尽之意”中。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的体验,必然使学生知识、能力、心理品质协同发展,从而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诗歌、小说、散文、各类故事,它们或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或富有生活情趣,或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何创设情境,如何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在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对这些课文感其美,动其情,明其理,可作如下尝试:
1、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
电教媒体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将形、声、光、色综合运用,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地体验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如教学《长征》前,可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线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抢渡大渡河的电影剪辑,《长征》歌曲、《长征》朗诵等集合,制成电脑光盘,在课堂教学中随机运用,再现当年红军长征的历史。这样,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能获得切身体验,对诗歌的学习、讨论会自觉而主动,积极而热烈。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全诗所抒发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此外,在词语教学中,也可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明白词语的意思,学会词语的用法。
2、组织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再现与创作中体验
阅读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需要,可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情境,以此形象地复现课文中的情景。这样,学生不仅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能在扮演中体验,思考,提高。如教学《伟人细胞》,这篇文章很贴近学生心理,可让同学分角色表演贾里、邱力士、林晓梅等人。在表演中体会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如此一来,学生自己的情感,都会在表演想象的情境中活跃闪现。因此,学生无论是扮演角色,还是在座位上观察,都会借助情感去体验、感受、思考,从而得到提高与发展。此外,还可以用实地观察、语言描绘等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亲身体验中提高阅读能力,接受思想教育,获得情感熏陶,发展思维能力。
二、动手操作,引导体验
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有目的地、适当地安排学生动手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体验、思考,从而能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叙述条理,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同时还能真正保证学生的个性发展。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人物传记,其中钟摆实验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两个实验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教师上课前就问重物和轻物一起从同样高度落下哪个先着地,让学生先猜。接着做实验,拿大小明显不同的两块橡皮或其它物体站在桌子上看它们同时落下。实验结果表明答案和同学们的猜想是有区别的,在学生的惊奇声中开始这堂课。从而体会伽利略敢于挑战权威的魄力,并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钟摆实验同样也能用现有的工具做。虽然实验简单但原理一样,同学们都很乐意在语文课上面动动手。最后用“你还有什么奇思异想?可以动手做一做”的课后作业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感情朗读,引导体验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功训练。而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活动,学生在读对、读通、读好课文的训练中不仅能体验到课文中遣词造句的准确、贴切,标点符号的丰富内涵,而且会通过琢磨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而然地体验、意会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完成外化—内化—外化的完整的心理过程变化。
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有很多在危难关头简短却重要的对话。主要是表现船长在海难发生时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课堂阅读教学中,可以练习朗读船长的话为切入口,组织学生分三步进行朗读活动,引导学生边朗读边体验,边思考边议论,达到教学目标。第一步:边读边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船长的话;第二步:分小组交流,轮流读船长的话,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注意取长补短);第三步:汇报朗读,要求每一个汇报的同学谈谈采用这种语气、语调的理由,以此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根据,细细品析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与此同时,还动员其他同学共同参与评议。这样,学生不需要教师作任何讲解,通过一次次自主地、积极地朗读,自行探索,相互交流,慢慢地加深体验,体会场面描写和人物形象描写,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学会一种自能读书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