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并且贯穿小学语文学习的始终。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积累阅读量,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为写作奠定良好基础。阅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思维认知具有重要意义,阅读文章的方式有很多,本文站在文本细读的角度,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8-0069-01
调查显示,国内有60%的成年人的阅读量<1本/月,20%的成年人基本不读书。阅读是理解文章、丰富内心情感、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长久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基本是老师单方面的讲,学生被动的听,根据老师的要求划重点、记笔记,完全没有体现出主体地位。新课标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此作为提高自身文学审美、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分析了小学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一、设计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本细读指的是精读课文,认真分析本文的遣词造句、段落结构,并且深入文本,挖掘文章的情感、思想和意境,站在作者的角度,尝试理解作者创作文章时的心境。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是在多媒体广泛普及的信息时代,为情境的设计提供了更多方便,老师几乎可以创设任何想要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时,老师要注意情境中的情绪色彩,要尽可能地让情境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带着情感去理解文本。有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便能吸引学生情绪饱满的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燕子》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燕子的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仔细观察燕子的特点。然后提出情境化的问题:视频中的燕子与你生活中见到的燕子是同一种吗?与课文中作者描写的燕子是同一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进入文本细读,在细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对比分析文本中、视频中燕子的特点。又如,在《雷雨》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雨天的情景,然后通过文本细读,分析雨和雷雨有哪些不同,《雷雨》这篇文章的寓意又是什么,作者想通过“雷雨”这个题目传递哪些信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情境,探索答案。
二、精彩的课堂导入,渲染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一不是文笔优美、感情充沛的,文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以语文也是一门带有艺术性的学科,在文本細读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将文学与艺术相互结合,用音乐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的情绪更加热烈和饱满,让课堂教学更富有感染力,在情感的驱动下,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因为一名老妇女的善意的谎言,从最初对音乐毫无兴趣,到最后成为一名小提琴手的故事。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老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提琴的音乐,用音乐作为课前导入,迅速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优美的小提琴声中阅读文本,细细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语文教材中还配了大量的彩色插图,老师可以将插图扫描下来,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用图、文、音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深入体会文本中蕴藏的情感和思想。
三、从细节着手,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
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是需要学生“咬文嚼字”的,老师引导学生提炼出文本中的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分析,细读这些关键词来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文本有大量的细节描写,以此来深化并且渲染主题。在带领学生细读文本的过程中,要格外强调关注细节描写,反复揣摩细节,让学生在文本中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池上》这首古诗的阅读教学为例,这首诗歌充满了童真童趣,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文本情境:“大家欣赏过荷花吗?”学生们整齐的点头。老师继续问:“采过莲蓬吗?”大部分学生都说“没有。”老师接着说,“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莲有关的诗歌,看看诗歌中是怎么写采莲的。”初读诗歌后,学生的脑海中会初步形成采莲的情境,此时,老师可以提炼出文本的关键词句进行细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小娃偷白莲的原因是什么?这里的“偷”,与偷东西的“偷”有什么不同呢?细读文本后,学生会发现,诗歌中的“偷”字,表达了小娃的天真、活泼,作者用“偷”这个字,营造出了美好的生活情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本细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细读,可以更好地感悟文本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文学鉴赏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永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文本细读有效性策略探究[J].读与写,2019,16(36):52.
[2]陈林.细读: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8):48-53.
[3]刘莉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文本细读策略分析[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9):24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8-0069-01
调查显示,国内有60%的成年人的阅读量<1本/月,20%的成年人基本不读书。阅读是理解文章、丰富内心情感、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长久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基本是老师单方面的讲,学生被动的听,根据老师的要求划重点、记笔记,完全没有体现出主体地位。新课标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此作为提高自身文学审美、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分析了小学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阅读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一、设计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本细读指的是精读课文,认真分析本文的遣词造句、段落结构,并且深入文本,挖掘文章的情感、思想和意境,站在作者的角度,尝试理解作者创作文章时的心境。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是在多媒体广泛普及的信息时代,为情境的设计提供了更多方便,老师几乎可以创设任何想要的教学情境。创设情境时,老师要注意情境中的情绪色彩,要尽可能地让情境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和感染学生,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带着情感去理解文本。有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便能吸引学生情绪饱满的进入学习状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燕子》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燕子的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仔细观察燕子的特点。然后提出情境化的问题:视频中的燕子与你生活中见到的燕子是同一种吗?与课文中作者描写的燕子是同一种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进入文本细读,在细读的过程中寻找答案,对比分析文本中、视频中燕子的特点。又如,在《雷雨》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雨天的情景,然后通过文本细读,分析雨和雷雨有哪些不同,《雷雨》这篇文章的寓意又是什么,作者想通过“雷雨”这个题目传递哪些信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情境,探索答案。
二、精彩的课堂导入,渲染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一不是文笔优美、感情充沛的,文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以语文也是一门带有艺术性的学科,在文本細读教学中,老师完全可以将文学与艺术相互结合,用音乐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的情绪更加热烈和饱满,让课堂教学更富有感染力,在情感的驱动下,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唯一的听众》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因为一名老妇女的善意的谎言,从最初对音乐毫无兴趣,到最后成为一名小提琴手的故事。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老师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小提琴的音乐,用音乐作为课前导入,迅速调动学生的情绪,在优美的小提琴声中阅读文本,细细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语文教材中还配了大量的彩色插图,老师可以将插图扫描下来,通过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用图、文、音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深入体会文本中蕴藏的情感和思想。
三、从细节着手,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
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是需要学生“咬文嚼字”的,老师引导学生提炼出文本中的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分析,细读这些关键词来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文本有大量的细节描写,以此来深化并且渲染主题。在带领学生细读文本的过程中,要格外强调关注细节描写,反复揣摩细节,让学生在文本中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以《池上》这首古诗的阅读教学为例,这首诗歌充满了童真童趣,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老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文本情境:“大家欣赏过荷花吗?”学生们整齐的点头。老师继续问:“采过莲蓬吗?”大部分学生都说“没有。”老师接着说,“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与莲有关的诗歌,看看诗歌中是怎么写采莲的。”初读诗歌后,学生的脑海中会初步形成采莲的情境,此时,老师可以提炼出文本的关键词句进行细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小娃偷白莲的原因是什么?这里的“偷”,与偷东西的“偷”有什么不同呢?细读文本后,学生会发现,诗歌中的“偷”字,表达了小娃的天真、活泼,作者用“偷”这个字,营造出了美好的生活情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本细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细读,可以更好地感悟文本内涵,帮助学生形成文学鉴赏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永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文本细读有效性策略探究[J].读与写,2019,16(36):52.
[2]陈林.细读:语文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8):48-53.
[3]刘莉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文本细读策略分析[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