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学困生”的转化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做好他们的矫正工作,必须从心理健康教育开始。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1 尊心强但缺乏自爱
他们自尊心强,害怕批评,尤其忌讳教师当众伤自己的脸面。但又不善于约束自己,经常犯错误,挨批评。以至于破罐子破摔。
2 渴望成功但经受不起挫折
他们好表现自己,但由于成长环境的优越,物質上的丰富。精神上的匮乏。加之心理上没设防,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全线崩溃,缺乏应对之策甚至产生绝望。
3 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差
他们好奇心强但难以驾驭感情,控制情绪,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能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遇到有害健康的行为引诱很难控制自己,甚至发展到吸烟、喝酒、上网、打架等。
4 独立意识强但缺乏自信
他们要求独立的意识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凡事喜自作主张,不善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常表现出哥们义气,遇到困难时因缺乏自信而做出错误主张,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5 求胜心切但又意志力薄弱
他们常有搞好学习的冲动和遵守纪律的愿望,妄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想靠短时间的努力搞好成绩,其结果是半途而废,主要因为其意志力薄弱,不能持之以恒,导致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纪律性时强时弱。
二、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素质,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首先教师必须由过去那种居高临下、以长者自居的思想转变为与学生相处的新型平等师生关系,以心理素质和健全自身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吸引作用,可以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愿意和教师交流思想,为学生搭建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把教师当作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就会开怀畅谈,与教师推心置腹地谈自己的心事。
2 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班中的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缺乏一种集体的和睦感。为此,笔者从班中的人际关系入手,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
首先是创建良好的教室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室是“学困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尤其是对个性心理的充分发展,大有裨益。例如在开学时,笔者把教室布置得美观而大方,在教室前面写着“健美、勤奋、乐学、尊师”八个大字,上方挂着一面五星红旗,后面黑板围绕学习、心理健康等内容,每月出版一期黑板报。地板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台凳摆得整整齐齐,教室左右两边有两个铝合窗,旁边贴着伟人的像,为学生学习和陶冶性情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课间开展“同桌互相帮助”的活动,建立了“学习栏”,“才能展示平台”,“红花少年”等园地。给“学困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和睦共处的人文环境。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学生的行为规范、知识的增长、审美情趣的提高,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3 注重游戏的作用
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中介,使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各种游戏折射出来。进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合群性。改善人际交往状况,培养他们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实践证明,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充分利用游戏的作用,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 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
学生进取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于他们不断的成功和才华的充分展示以及自身价值得以承认。所以要设法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学困生”一般成功机会少,但他们内心深处却潜藏着要求表现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处境的强烈愿望,他们并非样样落后,也有自己的追求、爱好和进取之心,若能为他们提供表现机会,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常有不少的“学困生”由于偶然受到教师的信任、尊重,从此走上成功之路。
综上所述,只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向学生剖析各种性格气质的特征,让学生知道任何一种性格气质都不是尽善尽美,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优良的心理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完善的道理,并要求学生对照各种性格、气质的心理特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进而引导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自觉地培养热情、开朗、宽容、乐观、豁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使自己成为倍受欢迎的人。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1 尊心强但缺乏自爱
他们自尊心强,害怕批评,尤其忌讳教师当众伤自己的脸面。但又不善于约束自己,经常犯错误,挨批评。以至于破罐子破摔。
2 渴望成功但经受不起挫折
他们好表现自己,但由于成长环境的优越,物質上的丰富。精神上的匮乏。加之心理上没设防,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全线崩溃,缺乏应对之策甚至产生绝望。
3 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差
他们好奇心强但难以驾驭感情,控制情绪,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能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遇到有害健康的行为引诱很难控制自己,甚至发展到吸烟、喝酒、上网、打架等。
4 独立意识强但缺乏自信
他们要求独立的意识强烈,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凡事喜自作主张,不善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常表现出哥们义气,遇到困难时因缺乏自信而做出错误主张,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5 求胜心切但又意志力薄弱
他们常有搞好学习的冲动和遵守纪律的愿望,妄想一口吃个大胖子,想靠短时间的努力搞好成绩,其结果是半途而废,主要因为其意志力薄弱,不能持之以恒,导致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纪律性时强时弱。
二、对“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素质,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首先教师必须由过去那种居高临下、以长者自居的思想转变为与学生相处的新型平等师生关系,以心理素质和健全自身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吸引作用,可以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愿意和教师交流思想,为学生搭建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把教师当作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就会开怀畅谈,与教师推心置腹地谈自己的心事。
2 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班中的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缺乏一种集体的和睦感。为此,笔者从班中的人际关系入手,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
首先是创建良好的教室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室是“学困生”学习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尤其是对个性心理的充分发展,大有裨益。例如在开学时,笔者把教室布置得美观而大方,在教室前面写着“健美、勤奋、乐学、尊师”八个大字,上方挂着一面五星红旗,后面黑板围绕学习、心理健康等内容,每月出版一期黑板报。地板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台凳摆得整整齐齐,教室左右两边有两个铝合窗,旁边贴着伟人的像,为学生学习和陶冶性情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课间开展“同桌互相帮助”的活动,建立了“学习栏”,“才能展示平台”,“红花少年”等园地。给“学困生”充分的发展空间。
其次是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和睦共处的人文环境。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学生的行为规范、知识的增长、审美情趣的提高,无不受到优美、健康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3 注重游戏的作用
游戏活动是以“游戏”为中介,使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各种游戏折射出来。进而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的合群性。改善人际交往状况,培养他们竞争与合作的意识。实践证明,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充分利用游戏的作用,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4 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
学生进取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于他们不断的成功和才华的充分展示以及自身价值得以承认。所以要设法为“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学困生”一般成功机会少,但他们内心深处却潜藏着要求表现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处境的强烈愿望,他们并非样样落后,也有自己的追求、爱好和进取之心,若能为他们提供表现机会,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常有不少的“学困生”由于偶然受到教师的信任、尊重,从此走上成功之路。
综上所述,只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向学生剖析各种性格气质的特征,让学生知道任何一种性格气质都不是尽善尽美,让学生明白一个人优良的心理品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培养完善的道理,并要求学生对照各种性格、气质的心理特征,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进而引导他们不断完善自我,自觉地培养热情、开朗、宽容、乐观、豁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使自己成为倍受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