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实验是物理工作者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反复再现,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它是物理学发展的科学基础,也是检验物理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在引入物理新课方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由实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都怀有异常浓厚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但是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大量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所形成的各种观念,这些生活观念常常妨碍了学生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造成一种思维上的错觉,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在教学中有意选择一些与生活经验相悖的典型事例,让他们在事实面前碰钉子,迫使他们反思。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物理“大气的压强”之前。我先拿出一支玻璃试管,并在试管内装入一些水。然后再拿出一支稍小的试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试管中。问学生:当我把套着的两支试管转过来,使其管口朝下时,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掉下来。我再问:有谁有不同的意见?全班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于是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当我将两支相互套着的试管同时倒置过来,使其管口朝下,这时每一个学生都清清楚楚地看到: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着大试管上升了,这一奇异的现象使学生们惊呆了。于是我趁热打铁,向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小试管不但没掉下来,反而上升了?从而引入新课。
又如,在进行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学习时,我左手先拿着一个漏斗,右手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漏斗的宽口中。然后用右手指托住乒乓球,把漏斗连同乒乓球倒置过来。问学生:当老师从漏斗底部向下用力吹气,并把右手指移开,乒乓球会掉下来吗?绝大多数的同学回答是:肯定会掉下来。这样我让大家仔细观察:当我从漏斗底部向下用力吹气,并把右手指移开时,乒乓球在我的嘴下上下滚动,“闻鸡起舞”。学生望着这一奇怪现象,目瞪口呆。在他们的脑海中乒乓球受到重力作用要向下运动,何况还用嘴从上向下吹乒乓球,球怎么会不掉下来?真是奇怪!最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乒乓球为什么不掉下来?学习完今天的内容,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明白的,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由问题推出实验引入新课
当学生面临较熟悉而又不了解或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迫不及待的学习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时再恰当地推出实验,往往能更加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触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物理“变阻器”之前,我提出: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荧屏上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声音会变大变小?变高变低?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苦苦思索,始终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将电池、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等元件逐一拿出组成串联电路,在推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有意使小灯泡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学生奇迹般地发现引起小灯泡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推动变阻器滑片所致时,注意力不由自主地一下子全部集中到滑动变阻器,从而兴致勃勃进入“变阻器”的学习中。
又如,在教八年级物理“电荷”内容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札撕成细条、松散的纤维绳,用手去捋几下,松散的纤维丝会合拢吗?所有的同学都说会合拢。因为他们觉得在生活中东西散乱了,用手把它们整理一下,就能整整齐齐(比如说散乱的棍子)。这些散乱的纤维丝用手捋几下还不合拢吗?这样,我左手拿出一札松散的纤维丝,然后用右手握住纤维丝自上而下地捋了几下,当我完成这些操作后,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松散的纤维
丝经过我右手的整理后,不但没有合拢,反而一根根地散开了,就像孔雀开屏,美丽极了!学生注意力也马上被集中起来了。这怎么可能呢?(越捋越乱)从而使学生带着疑问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上面简单谈了物理实验在新课引入中的技巧,但是应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做实验之前,切记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明确的目的。凡事都有一定的目标,物理实验也是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从教学目的出发,考虑选择什么样的物理实验,以及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等。
(2)实验要明显和直观。引入新课时运用物理实验。其目的往往侧重引导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或者唤起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要求这类实验尽可能明显、直观。
(3)力求简单和可靠,作好充分准备。一堂课每一分钟都十分宝贵。因此,不容得把操作时间拖得过长,操作要简便可靠,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为此,还要求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自制教具,消除学生对物理实验研究的神秘感,亲自操作,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性能等。
(郴州市永兴县五中)
一、由实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都怀有异常浓厚的好奇心和神秘感。但是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大量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所形成的各种观念,这些生活观念常常妨碍了学生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造成一种思维上的错觉,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在教学中有意选择一些与生活经验相悖的典型事例,让他们在事实面前碰钉子,迫使他们反思。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物理“大气的压强”之前。我先拿出一支玻璃试管,并在试管内装入一些水。然后再拿出一支稍小的试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试管中。问学生:当我把套着的两支试管转过来,使其管口朝下时,小试管会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掉下来。我再问:有谁有不同的意见?全班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于是我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当我将两支相互套着的试管同时倒置过来,使其管口朝下,这时每一个学生都清清楚楚地看到:小试管不但没有从大试管中掉下来,反而沿着大试管上升了,这一奇异的现象使学生们惊呆了。于是我趁热打铁,向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小试管不但没掉下来,反而上升了?从而引入新课。
又如,在进行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学习时,我左手先拿着一个漏斗,右手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漏斗的宽口中。然后用右手指托住乒乓球,把漏斗连同乒乓球倒置过来。问学生:当老师从漏斗底部向下用力吹气,并把右手指移开,乒乓球会掉下来吗?绝大多数的同学回答是:肯定会掉下来。这样我让大家仔细观察:当我从漏斗底部向下用力吹气,并把右手指移开时,乒乓球在我的嘴下上下滚动,“闻鸡起舞”。学生望着这一奇怪现象,目瞪口呆。在他们的脑海中乒乓球受到重力作用要向下运动,何况还用嘴从上向下吹乒乓球,球怎么会不掉下来?真是奇怪!最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乒乓球为什么不掉下来?学习完今天的内容,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明白的,从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由问题推出实验引入新课
当学生面临较熟悉而又不了解或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迫不及待的学习需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这时再恰当地推出实验,往往能更加有效地抓住学生的心,触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物理“变阻器”之前,我提出: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荧屏上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声音会变大变小?变高变低?这一连串的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苦苦思索,始终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将电池、小灯泡、开关、滑动变阻器等元件逐一拿出组成串联电路,在推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有意使小灯泡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学生奇迹般地发现引起小灯泡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推动变阻器滑片所致时,注意力不由自主地一下子全部集中到滑动变阻器,从而兴致勃勃进入“变阻器”的学习中。
又如,在教八年级物理“电荷”内容之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札撕成细条、松散的纤维绳,用手去捋几下,松散的纤维丝会合拢吗?所有的同学都说会合拢。因为他们觉得在生活中东西散乱了,用手把它们整理一下,就能整整齐齐(比如说散乱的棍子)。这些散乱的纤维丝用手捋几下还不合拢吗?这样,我左手拿出一札松散的纤维丝,然后用右手握住纤维丝自上而下地捋了几下,当我完成这些操作后,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松散的纤维
丝经过我右手的整理后,不但没有合拢,反而一根根地散开了,就像孔雀开屏,美丽极了!学生注意力也马上被集中起来了。这怎么可能呢?(越捋越乱)从而使学生带着疑问投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上面简单谈了物理实验在新课引入中的技巧,但是应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做实验之前,切记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明确的目的。凡事都有一定的目标,物理实验也是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从教学目的出发,考虑选择什么样的物理实验,以及如何设计教学过程等。
(2)实验要明显和直观。引入新课时运用物理实验。其目的往往侧重引导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或者唤起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要求这类实验尽可能明显、直观。
(3)力求简单和可靠,作好充分准备。一堂课每一分钟都十分宝贵。因此,不容得把操作时间拖得过长,操作要简便可靠,尽可能做到一次成功,为此,还要求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准备,自制教具,消除学生对物理实验研究的神秘感,亲自操作,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性能等。
(郴州市永兴县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