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師范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师范生自主进行的综合学习活动,是基于师范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师范生的生活实际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的一种课程形态。师范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研究性学习、教育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整合成为综合性的实践课程,使师范生能够经常深入中小学开展见习、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中小学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教师职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形成并巩固下来的迅速、准确、流畅而熟练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重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因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笔者认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教师通用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现代教学媒体使用技能训练和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是教师的教育影响能否引起学生积极反映的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教育实际价值的重要前提。因此,师范学院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生进行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第一,做到通用基本技能训练的经常化。教师的通用基本技能主要指“三字二话(画)”,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和简笔画,这是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掌握这种技能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只有经常训练、反复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二,做到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主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技能涉及面比较广,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组织教学)、导入、提问、讲解、板书、教学评价等技能。微格教学是训练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微格教学,特别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更应该如此。
第三,做到现代教学媒体使用技能训练的任务化。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些新型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光盘等硬件和软件及其相应的组合系统,如语音室、视听室、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格训练系统等。因此,师范生不仅要能熟练操作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还要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并设计制作与之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四,做到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训练的现场化。班主任(团、队)工作是中小学的常规工作,掌握班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是师范生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因而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训练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班集体的组建、班级(团、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班级(团、队)常规管理、人际沟通等方面。师范学院在职前教育中要对师范生进行现场训练,提高师范生的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
二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与高等师范教育的融合不仅弥合了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之间的种种疏离,并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成长。中小学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才能较好地帮助与指导中小学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因此,师范学院要在职前教育阶段让师范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提高师范生的研究能力。
第一,开展以提高师范生综合素养为目的的著作研读。从进校开始,就要求师范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文学名著、相应学科专业书籍和教育理论经典著作等,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教师要根据专业为师范生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并尽可能的提供阅读指导。还可以通过组织读书论坛、学生学术交流等活动,为师范生提供交流的方便。
第二,开展以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为重点的专题研究。职前教师教育只有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相融合才能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西部升格师范学院要让师范生进校后就关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去了解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而确定专题进行调查研究。为保证效果,学校要选派指导教师对师范生进行指导,要求师范生在研究结束时写出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第三,开展以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教育研习。师范学院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师范生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自己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课标、教材、课堂教学、班(团、队)等工作的研习,提高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
师范学院可通过下列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些教育教学案例,让师范生交流讨论;或者让师范生进入到中小学教育现场,使其在反思中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通过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使师范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和方法,从而为其以后独立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其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教育研习活动。在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之后要及时安排师范生开展相应的教育研习活动。低年级以课堂教学技能研习为主,但课堂教学技能研习应贯穿在师范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三年级以教材教法研习为主;四年级以教育科研方法与班级(团、队)工作技能研习为主。从而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师范生对自己的各项技能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及时调整,以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最后,开展专项活动,引导研究性学习。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能够使师范生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提高引导能力,增强引导意识;通过教育论坛活动,能够使师范生相互启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可以吸引更多的师范生参与研究活动。
三 教育见习实习
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指出,“各类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等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的实习环节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这个环节。”师范学院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增设具有师范特色的、能够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师范综合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师范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教育见习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切入点,对于强化师范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教育见实习纳入到师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可以加强对教育见实习的管理,增强教育见实习的系统性,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师范学院在安排教育见习实习时要注意遵循下列两个原则:第一,做到教育见习在时间上的经常化和内容上的序列化。教育见习是师范生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联系的重要环节。在教育见习中师范生可提前介入教师角色,及时了解 中小学的教育教學实际和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教育见习要分散和集中相结合,要渗透在师范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在一、二、三年级可以结合教育理论课程教学进行分散见习(也可播放相关的教育教学录像);在四年级以集中见习为主,为教育实习做好准备。
第二,实现教育实习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要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实习,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一要保证实习时间。笔者认为,实习时间最少也应达到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即10~12周。二要落实实习内容。课堂教学、班级(团、队)工作、后勤服务是所有师范生共同的实习内容。此外,还要针对师范生的特点安排一些教育调查、科研课题、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三要加强实习指导。学校要成立相对稳定的指导队伍,针对不同的实习对象和实习内容指定不同的指导教师,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四要及时总结评价。实习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师范生交流心得体会;实习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师范生总结经验教训,写出总结报告。要求师范生进行深度反思,改进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将教育实习整合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的综合实践课程。
为此,师范学院首先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较为稳定、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要建立综合性教育见实习模式,使教育见实习内容综合化,使师范生在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同时发展教育实践能力;在教育见习过程中通过师生及时的交流与沟通,使师范生知道更多的“为什么”;通过师范生在教育见实习过程中的研究与反思,“形成他们专业领域中有效发挥作用的实践性知识。”
四 社会实践
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师范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势在必然。职前教师教育中社会实践的价值在于能够提高师范生的知识水平,增强师范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和服务意识。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节假日,不同年级的内容侧重点应该不同。
社会实践活动要融“学知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于一体。师范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其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研究能力、教育实践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西部升格师范学院必须将社会实践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研究性学习和教育见实习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转化成为师范生应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国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杨国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刘玉静,研究性学习:搭建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的桥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1):38-41
[4]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5(1):3-7
[5]佐膝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43
一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教师职业技能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形成并巩固下来的迅速、准确、流畅而熟练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重视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因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是师范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笔者认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主要包括教师通用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现代教学媒体使用技能训练和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是教师的教育影响能否引起学生积极反映的重要条件,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否取得教育实际价值的重要前提。因此,师范学院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师范生进行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第一,做到通用基本技能训练的经常化。教师的通用基本技能主要指“三字二话(画)”,即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和简笔画,这是每一位中小学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而掌握这种技能必须经过反复的实践,只有经常训练、反复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二,做到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主题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是教师职业技能的核心,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技能涉及面比较广,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组织教学)、导入、提问、讲解、板书、教学评价等技能。微格教学是训练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运用微格教学,特别是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更应该如此。
第三,做到现代教学媒体使用技能训练的任务化。现代教学媒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些新型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光盘等硬件和软件及其相应的组合系统,如语音室、视听室、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格训练系统等。因此,师范生不仅要能熟练操作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设备,还要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特点灵活地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并设计制作与之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第四,做到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训练的现场化。班主任(团、队)工作是中小学的常规工作,掌握班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是师范生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因而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训练是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班集体的组建、班级(团、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班级(团、队)常规管理、人际沟通等方面。师范学院在职前教育中要对师范生进行现场训练,提高师范生的班主任(团、队)工作技能。
二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与高等师范教育的融合不仅弥合了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之间的种种疏离,并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成长。中小学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才能较好地帮助与指导中小学的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因此,师范学院要在职前教育阶段让师范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提高师范生的研究能力。
第一,开展以提高师范生综合素养为目的的著作研读。从进校开始,就要求师范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文学名著、相应学科专业书籍和教育理论经典著作等,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教师要根据专业为师范生提供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并尽可能的提供阅读指导。还可以通过组织读书论坛、学生学术交流等活动,为师范生提供交流的方便。
第二,开展以了解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为重点的专题研究。职前教师教育只有和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相融合才能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西部升格师范学院要让师范生进校后就关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去了解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而确定专题进行调查研究。为保证效果,学校要选派指导教师对师范生进行指导,要求师范生在研究结束时写出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
第三,开展以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水平为目的的教育研习。师范学院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师范生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对自己在教师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课标、教材、课堂教学、班(团、队)等工作的研习,提高师范生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
师范学院可通过下列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研究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一些教育教学案例,让师范生交流讨论;或者让师范生进入到中小学教育现场,使其在反思中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通过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使师范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和方法,从而为其以后独立开展研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其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展教育研习活动。在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之后要及时安排师范生开展相应的教育研习活动。低年级以课堂教学技能研习为主,但课堂教学技能研习应贯穿在师范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三年级以教材教法研习为主;四年级以教育科研方法与班级(团、队)工作技能研习为主。从而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师范生对自己的各项技能进行反思与总结,并及时调整,以提升自己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最后,开展专项活动,引导研究性学习。通过参与课题研究,能够使师范生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规范,提高引导能力,增强引导意识;通过教育论坛活动,能够使师范生相互启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通过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可以吸引更多的师范生参与研究活动。
三 教育见习实习
教育部前部长周济指出,“各类实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等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的实习环节非常薄弱,严重制约了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这个环节。”师范学院在职前教师教育中增设具有师范特色的、能够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师范综合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让师范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
教育见习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佳切入点,对于强化师范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师范生的专业能力、巩固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教育见实习纳入到师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可以加强对教育见实习的管理,增强教育见实习的系统性,有效提高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师范学院在安排教育见习实习时要注意遵循下列两个原则:第一,做到教育见习在时间上的经常化和内容上的序列化。教育见习是师范生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联系的重要环节。在教育见习中师范生可提前介入教师角色,及时了解 中小学的教育教學实际和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教育见习要分散和集中相结合,要渗透在师范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在一、二、三年级可以结合教育理论课程教学进行分散见习(也可播放相关的教育教学录像);在四年级以集中见习为主,为教育实习做好准备。
第二,实现教育实习的系统化和规范化。要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实习,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一要保证实习时间。笔者认为,实习时间最少也应达到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即10~12周。二要落实实习内容。课堂教学、班级(团、队)工作、后勤服务是所有师范生共同的实习内容。此外,还要针对师范生的特点安排一些教育调查、科研课题、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三要加强实习指导。学校要成立相对稳定的指导队伍,针对不同的实习对象和实习内容指定不同的指导教师,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四要及时总结评价。实习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师范生交流心得体会;实习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师范生总结经验教训,写出总结报告。要求师范生进行深度反思,改进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将教育实习整合成一个系统的、规范的综合实践课程。
为此,师范学院首先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基地,与中小学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在较为稳定、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培养和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其次要建立综合性教育见实习模式,使教育见实习内容综合化,使师范生在实践性知识形成的同时发展教育实践能力;在教育见习过程中通过师生及时的交流与沟通,使师范生知道更多的“为什么”;通过师范生在教育见实习过程中的研究与反思,“形成他们专业领域中有效发挥作用的实践性知识。”
四 社会实践
学校有计划有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师范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职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势在必然。职前教师教育中社会实践的价值在于能够提高师范生的知识水平,增强师范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师范生的专业思想和服务意识。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节假日,不同年级的内容侧重点应该不同。
社会实践活动要融“学知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于一体。师范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其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研究能力、教育实践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发展。因此,西部升格师范学院必须将社会实践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研究性学习和教育见实习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转化成为师范生应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国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杨国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刘玉静,研究性学习:搭建基础教育与高师教育的桥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1):38-41
[4]周济,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05(1):3-7
[5]佐膝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