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10)02-159-01
一、何谓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其实“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一般认为人文关怀有这样几个方面:(1)对生命及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2)对自然及文化优秀传统的关怀;(3)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4)对不同观念的宽容;(5)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态度。笔者认为,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有两层意思,一是老师在对待学生教育态度上的人文情怀,二是老师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数学教学中为何需要人文关怀
观察近几年的数学教学,可以发现在教学中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只重视大量的数学作业,只重视繁难艰深的数学考试,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伤害了学生的心理。数学教学失落了人文关怀,妨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整合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这说明被剥离的人文因素又重新回到了数学。这说明“人”,尤其是“真正的人”的培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共识。综观中外教育书籍,凡是大教育家,无不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因而,在数学中关注人文关怀是数学本身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现在新编的小学数学教材充满着科学和人文精神,我们在强调教材知识结构时,不要忘记利用教材人文因素。通过运用教材,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追知求真,又能使学生懂得关心自己和他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现我结合教材某些内容,谈谈怎样找到人文关怀的融合点对学生进行教育的。
1、以概念符号为融合点。对于数学上概念和符号,我们千万不能以老观念将它们看作是干巴巴的抽象语言,而要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特别是数的概念和符号,既要让学生掌握其意义,做到会读会写,又要渗透人文知识,让学生懂得关心人,不仅要关心自己,更要关心他人。如一年级教材“ 4 的认识”一节,教学时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谁排第一”的一幅插图,说明上汽车时为什么让老大爷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四,使学生明确尊敬老人的道理,并要学生做到如在汽车上遇到老人应让座,要关心照顾老人。又如对教材“多位数读法”这一内容,教师可以补充一组数据:(1)30000000;(2)63000000;(3)1300000000。学生正确读出后,教师告诉学生:我国目前农村现在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30000000人,低收入人口为63000000人,全世界有1300000000人处于贫困,我们今后要多多关心贫困人口,帮助他们消除贫困,让所有的人过上好日子。
2、以计算方法为融合点。如一位教师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课,当学生掌握了“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后,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吃饭问题:桌饭周围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你本人,让谁先端饭碗?在教师的示意下,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先爷爷、奶奶,再爸爸、妈妈,最后是我”。接着教师充分肯定:“对!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爷爷、奶奶为我们的生活辛劳了几十年,爸爸、妈妈正在为我们的生活日夜操劳,我们应该要尊敬他们,饭应该让他们先吃。”然后用四则运算顺序打比方,教师再板书:“括号——爷爷、奶奶; 乘除——爸爸、妈妈;加减——本人”。这样巧用比喻,既加深了学生学习运算顺序的印象,又对学生进行了敬老尊长的教育,是将科学精神与人关怀融合的一种较好方法。
3、以习题训练为融合点。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应有题时,针对学生爱吃零食,乱花零钱的不良习惯,编出以下习题让学生计算:“每人每天买零食花掉了3角钱,全班45人,一天共花掉多少钱?”“如果每人每天节俭1角钱,全班45人,一年能节约多少钱?”“如果2元买一支钢笔,全班45人一年节俭的钱能买多少支钢笔送给贫困地区家庭困难的孩子?”学生通过解答,再听老师教育,基本懂得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不久,这个班的学生自己搞了储蓄箱,把平时的零花钱积存起来。在“情糸灾区”的爱心活动中,学生把一学期积蓄的 786 元的零用钱全部捐给了灾区小朋友。这样结合训练,既让学生学会了解答乘法应有题,又给了学生无声的教育,形成了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还培养了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4、以阅读材料为融合点。如六年级数学课本中“圆的周长计算”一节后面,有一段关于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成果的阅读材料,主要是说祖冲之当时已把圆周率研究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定在 3.1415926 与 3.1415927 之间,这一成果要比国外早 1000 年。学生阅读了这段材料能了解一点数学史,一方面会激起学生对数学这门科学的热爱,对历史上数学家的崇敬,以至对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的领悟;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与古代大师对话,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而获得更加完善的发展。现在西方国家政府在制定有关数学教学标准中就规定: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每一个公民都应有欣赏与理解人类这一文明成果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并要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各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的人文情怀进一步得到培养。
一、何谓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普通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其实“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一般认为人文关怀有这样几个方面:(1)对生命及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2)对自然及文化优秀传统的关怀;(3)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4)对不同观念的宽容;(5)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态度。笔者认为,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有两层意思,一是老师在对待学生教育态度上的人文情怀,二是老师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数学教学中为何需要人文关怀
观察近几年的数学教学,可以发现在教学中只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只重视大量的数学作业,只重视繁难艰深的数学考试,挫伤了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伤害了学生的心理。数学教学失落了人文关怀,妨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将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整合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这说明被剥离的人文因素又重新回到了数学。这说明“人”,尤其是“真正的人”的培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共识。综观中外教育书籍,凡是大教育家,无不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因而,在数学中关注人文关怀是数学本身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现在新编的小学数学教材充满着科学和人文精神,我们在强调教材知识结构时,不要忘记利用教材人文因素。通过运用教材,既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追知求真,又能使学生懂得关心自己和他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现我结合教材某些内容,谈谈怎样找到人文关怀的融合点对学生进行教育的。
1、以概念符号为融合点。对于数学上概念和符号,我们千万不能以老观念将它们看作是干巴巴的抽象语言,而要充分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特别是数的概念和符号,既要让学生掌握其意义,做到会读会写,又要渗透人文知识,让学生懂得关心人,不仅要关心自己,更要关心他人。如一年级教材“ 4 的认识”一节,教学时可以利用课本中的“谁排第一”的一幅插图,说明上汽车时为什么让老大爷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四,使学生明确尊敬老人的道理,并要学生做到如在汽车上遇到老人应让座,要关心照顾老人。又如对教材“多位数读法”这一内容,教师可以补充一组数据:(1)30000000;(2)63000000;(3)1300000000。学生正确读出后,教师告诉学生:我国目前农村现在未解决温饱的人口有30000000人,低收入人口为63000000人,全世界有1300000000人处于贫困,我们今后要多多关心贫困人口,帮助他们消除贫困,让所有的人过上好日子。
2、以计算方法为融合点。如一位教师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课,当学生掌握了“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后,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的吃饭问题:桌饭周围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你本人,让谁先端饭碗?在教师的示意下,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先爷爷、奶奶,再爸爸、妈妈,最后是我”。接着教师充分肯定:“对!尊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爷爷、奶奶为我们的生活辛劳了几十年,爸爸、妈妈正在为我们的生活日夜操劳,我们应该要尊敬他们,饭应该让他们先吃。”然后用四则运算顺序打比方,教师再板书:“括号——爷爷、奶奶; 乘除——爸爸、妈妈;加减——本人”。这样巧用比喻,既加深了学生学习运算顺序的印象,又对学生进行了敬老尊长的教育,是将科学精神与人关怀融合的一种较好方法。
3、以习题训练为融合点。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应有题时,针对学生爱吃零食,乱花零钱的不良习惯,编出以下习题让学生计算:“每人每天买零食花掉了3角钱,全班45人,一天共花掉多少钱?”“如果每人每天节俭1角钱,全班45人,一年能节约多少钱?”“如果2元买一支钢笔,全班45人一年节俭的钱能买多少支钢笔送给贫困地区家庭困难的孩子?”学生通过解答,再听老师教育,基本懂得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不久,这个班的学生自己搞了储蓄箱,把平时的零花钱积存起来。在“情糸灾区”的爱心活动中,学生把一学期积蓄的 786 元的零用钱全部捐给了灾区小朋友。这样结合训练,既让学生学会了解答乘法应有题,又给了学生无声的教育,形成了勤俭节约的行为习惯,还培养了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4、以阅读材料为融合点。如六年级数学课本中“圆的周长计算”一节后面,有一段关于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成果的阅读材料,主要是说祖冲之当时已把圆周率研究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定在 3.1415926 与 3.1415927 之间,这一成果要比国外早 1000 年。学生阅读了这段材料能了解一点数学史,一方面会激起学生对数学这门科学的热爱,对历史上数学家的崇敬,以至对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的领悟;另一方面也是让学生与古代大师对话,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而获得更加完善的发展。现在西方国家政府在制定有关数学教学标准中就规定: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每一个公民都应有欣赏与理解人类这一文明成果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并要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各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的人文情怀进一步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