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往相关论文
中国近代银器作为工艺美术品的一个品种,它不仅是历史的产物,还是承载历史信息的一种载体。它与近代中外关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由暨南大学汤开建教授撰写的《澳门开埠初期史研究》(中华书局 1999年 11月出版 )一书 ,侧重于对早期澳门问题进行专题与个案研究 ......
摘 要: 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特别是英语科目,部分学生初中英语底子特别差,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英语课兴趣低,焦虑感强,加之进......
20世纪20年代,以商会和丝业公会为主体开展的中关丝商交往,直接促动了中国丝业的改良。丝业改良一时成为中国丝业界议论的焦点,但讨论......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自古及今都是东西方经贸文化往来的最重要前沿窗口之一。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一波接一波地相遇与碰撞,激起阵阵浪......
上海通事作为近代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介体,在当年上海的对外商贸、文化等交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开埠后商贸的蓬勃发展和租......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下半叶,围绕着是否向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首礼问题,中外主要是中英两国间曾发生过引人瞩目的外交礼仪冲突,至今仍......
在近代来华的基督教医疗传教士的记述中较多地记载了他们初到一地,虽曾遇到当地士绅和官府的排斥,却也得到一些普通民众的热心帮助......
论“安史之乱”对唐代中外交往的影响方亚光“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是唐朝三百多年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这一事件不仅持续时间长、波及......
中国文明虽然起源于中国本土,但却不排除与域外的联系和接触的可能。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以前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与域外的交......
<正> 长期以来,中外关系史尤其是古代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很少见到中外交往的定量描述与分析,以至于写到中国王朝与任何一个国家或地......
中外文明的交流源远流长。从汉代张骞开通西域,经过唐、宋和蒙元时代的繁荣,发展到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清末广东对外交涉体制之演变吴义雄广东在清代前期是中外交往的主要窗口。鸦片战争后,广东在中外交往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有关清末广......
<正> 自本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中外关系史的研究,都是通过各种具体问题进行的。而作为历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人们对它的基本研究......
汉唐的外事体制与丝路古道上的基本外交模式楼劲本文拟探讨1.汉唐的外事体制及其指导思想2.丝路古道上的基本外交模式在所涉及的范围内......
北京的新标杆—世界城市世界城市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15年,英国城市和区域规划大师格迪斯(Patrick Geddes,1915)就提出过这一概念,......
汉唐对丝路上一般中外交往的管理楼劲基于一定社会和政治结构,汉唐的外事体制,乃是一套以贯彻大一统秩序为基本目标,以羁縻不绝式控驭......
试说明代的行人孙卫国行人是明代的使臣,在明代中外关系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学人的重视,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明代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