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观相关论文
"平"的本意是"分匀",由于水土治理是华夏先民的头等大事,"平治天下"进而被引喻为至高的政法理想."灋(法)"的早期用法显示,"水"部应......
从《外交》看基辛格世界新秩序观吴伟八、九十年代之交,随着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国际社会经历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国际关系走出冷......
世界秩序是支配性国家反复的行为模式所塑造的看不见的深层结构和看得见的国际制度.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意味着,1945年前世界秩序的最......
一、导言:分析框架与现代儒家政治哲学的问题指向(一)分析框架儒学在进入21世纪以后更趋活跃,它既是一支重要的思想势力,〔1〕同时......
华夷思想,是儒家的传统观念之一。它原本是古代中国在认识、处理中原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时所形成的一种民族不平等思想,后来,这种明......
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崛起,在世界范围内其实已出现了一种权力的大转变。对于这种新局面,中国当然也展开了它的合纵连横。但可能中国作为......
从社会学角度而言,秩序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从法律科学角度来讲,秩序则是人类追求自由、平等、人权等宏大目标的基石。秩......
大国的国际秩序观是随着国家相对实力的变化,精英决策层看待外部世界的态度。随着崛起进程的推进,国家精英决策层看待国际秩序的观念......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其最近出版的《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长期以来,对世界秩序的探索几乎完全是由西方社会的概念来定义和......
上帝相对于天“天人合一”的观念,不可能一成不变地被古代中国人所尊奉。秦代郡县制的兴起,将世俗的行政制度引入了中国历史,部分......
夏斗湖市(Chateauroux)是巴黎南部中央大区安德尔省的首府,像大部分欧洲的中小城市一样,整洁、安静、秩序井然.二战以后,城市郊区......
到目前为止的后冷战时期依然处于国际关系新秩序的重建过程中.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是由全球化推动的,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摘要】邓小平法律思想中,法律作为稳定、有效的规则体系和制度成为最为可靠的社会控制手段,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
从社会哲学的视角考察19世纪末以来错综复杂的中国观念史,可以发现围绕着“动力”和“秩序”两大核心观念演变的总体脉络:从觉悟到......
上万军人撤走后,夏斗湖的服务业遭受重大打击。如今军营所在的土地和房产将被中国企业改建成“夏斗湖”中法经济合作区。 夏斗湖......
康德在思考人类认知能力时曾提出知识何以可能的疑问,社会规则作为人类文明和文化进化的产物,同样存在着社会规则何以可能的问题。哈......
儒家的政治从来是基于"人"而不是基于一个"区域"的,因此,修身、齐家、治国,必以平天下为最终目标。但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界接受了发端......
【正】首先,非常感谢本辑文章的各位作者,欣然应编者之邀,同意赐稿。由于编者是靶向式约稿,有的作者已经发表了很好的相关主题的研......
<正>近年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先生虽年事已高,仍笔耕不辍,在出版《论中国》这一大作之后,又推出了《世界秩序》这部纵论世......
秩序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鉴于建立秩序的视角、目标不同,秩序观也不尽相同。新中国发展的历程有两种不同的秩序观:一......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外交部分的宏观梳理与分析,有助于反映中国外交理念的演进过程以及对党的十九大......
对1982年至2017年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进行的文本分析,从宏观上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的演进。文本分析结果......
民国初年,袁世凯之所以被推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与当时社会上较普遍形成的那种“非袁莫属”心理状态密切相关。武昌起义后,国内外......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中国外交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主要有: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当前国际关系的主体仍......
<正>肇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学界关于国际体系变迁、国际格局与世界秩序重塑等问题的研究开始呈"井喷之势",以亨利·基辛格(Henry Ki......
期刊
围绕亚洲安全架构的讨论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讨论往往是“功能导向”的,侧重安全机制(包括次地区安全机制)的功能设计和能力建......
汉初统治者在国家重构过程中,选择建立以“孝”为核心的秩序观。该秩序观从西汉农业社会家族本位角度出发,以“孝”的观念教化家族......
世界秩序亨利·基辛格/中信出版社/9787508652699/2015-07/68.00基辛格认为,地区秩序观之间的冲突是当今最重要的国际问题。在本书......
埃德蒙·伯克以他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知名于世,但他的欧洲观以至整个国际关系思想一直受到忽视。伯克所处的18世纪是确认欧洲存在的“......
2016年全国丙卷的主题为社会转型中的现代化历程。全卷18道题,除中国古代史的24、25、26三题与第45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题外,其中直......
秩序观体现为每一个社会共同体的行事规则、社会角色定位等。本文以《苏报》"学界风潮"专栏的文本为考察基点,分析清末学堂风潮中的......
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相继发布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和《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标志着中国在成长为互联网大国的同时,其网......
名实分离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常见秩序形态,它与传统秩序观的特征有关。在审美秩序优于逻辑秩序的基本状态下,对秩序正当性的标准体现......
<正>引言: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有无数曾经令千万人激动不已的人物,但在死后仍能持续震撼人心,感召后人的,恐怕数目就少得多了......
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创造性地诠释了孔子思想中的秩序观和正名观,并将其注入到煌煌巨著《诗章》的创作中,使这部史诗弥漫着浓......
南开大学“中国思想与社会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自去年成立以来,打通文、史、哲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期专栏......
T.S.艾略特在对时间问题的探索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荒原》一诗的前半部分充分借鉴柏格森对“时间”的哲学阐述,后半部分,诗人在布......
有学者认为,"礼"即是中国古代的"自然法",对此,本文提出了不同看法。作者认为,"礼"并不是"自然法",中国古代不仅没有西方那种有着......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战略格局与国际秩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格局与新秩序正在形成过程中,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面临新的战略选择,争夺21......
莎士比亚与福克纳创作的时代与国度各不相同,他们的代表作《哈姆雷特》与《喧哗与骚动》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与昆丁生活在两个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