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公相关论文
张舜徽先生(1911-1992年),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为当代公认的国学大师。他博治四部,著述弘富,在老学研究领域也有独特建树。......
老子的思想独树一帜,他的哲学思想的特异之处正在于扩大了认识的领域,把人类思考的范畴由人生扩展到了整个宇宙。在浩如烟海的古籍......
《老子》第六章中一二两句“谷神不死,是谓玄牝”在整个《老子》注释中可能是争论比较集中的要点之一,各家对于句子意思的不同解释......
梅泽纪念馆藏本是日本现存最早且最完整的《老子》河上公注钞本。梅泽本卷首有葛洪所撰序文,其内容与中国宋刻本卷首之葛玄《老子......
以养生长寿为目的,立足于精气神并重的整体生命观,从精神活动的虚静与烦乱、中正与偏颇、内向与外向等不同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情欲对......
老子中的"道"和"德"历来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至今未有定论.一方面,简帛学者过分重视考古,而今日所见的都是传抄本,难以避免讹误.另......
【正】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素来“俱乐生而恶死”,并常常以“仙道贵生”来标榜自己.被道教奉为经典之一的《老子想尔注》......
<正>日照之名,始于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
陈毓照先生认为《中国气功四大经典讲解》有很多误释,故撰文逐条批评。今朱伯伦先生又认为陈毓照先生的批评全是错误,对原著给予全......
<正>近读《武当》杂志2005年第2期和第3期连载朱伯伦先生《评陈毓照<中国气功学四大经典讲解之误>》(以下简称《朱评》),历数陈毓......
“虚静”、“逍遥”、“玄德”:道教美学情趣论潘显一“逍遥”,是庄子提出的“至美”的、完全“无待”于内心和外物的审美心理境界。......
<正>《老子》思想博大精深,内容涉及自然与社会政治诸方面,是研究先秦史和中国思想史的重要著作。但该书未能解决的疑难之处颇多,......
先秦道家到葛洪神仙道教之间,其美学思想有个宗教化的逐渐转化过程。汉代的《河上公章句》、《想尔注》、《太平经》的美学思想,如反......
<正>研读老子之道,不能停留在恍兮惚兮,而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渐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大量引用中国历史经典中的名言名句来表述其对国际问题的看法以及治国理念等......
吕祖谦《音注河上公道德经》记略孙建元南宋大儒金华吕祖谦(1137-1181)(音注河上公道德经),现存宋麻沙本,1932年故宫博物院影印该本行世。《天禄琳琅丛......
期刊
<正>在北大藏西汉竹书中,数术类和方技类(医书)的竹简占了大量的部分,但属于子学类的《老子》和《周训》则十分引人注目。《汉书·......
<正>《老子》首章在《老子》思想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讨论的论作不胜枚举。但对《老子》首章的本义究竟如何解读,仍然是......
<正>一、《老子》传本字数不同的三系《老子》是春秋时期老聃所著,《史记》称其"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太平御览》......
<正>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而动,动皆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
<正> 一篇文章或者一段事的简短记载.其写作方法在今天无疑是先拟题目而后再进行富有逻辑的论述,然而在先秦尤其夏商周三代却远不......
自唐初始,《老子》经王弼(226—249)、河上公两人的注本被广泛地传播开来。大部分唐代的文献目录内容,象魏徵(580—643)的《群书治要》......
“道可逆,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管锥篇·老子王弼注》(下称《管》)论云云,基本属“名可名,非常名”,未属“道可道,非常道”.......
期刊
<正>我国现存的《老子》流行注本有两大宗,一为王弼注本,一为河上公注本。日本著名老子研究家武内义雄在《老子传本考》一文中,经......
《老子》,又名《道德经》,自古以来传本众多,对《老子》的研究自古以来从未间断过,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有很多观点......
【正】 一遍查《经》部与《子》籍,不见“法物”一词;而“法令”一词,则在《管子》、《孙子》、《墨子》、《商君书》、《荀子》、......
我们难道需要把生活时时来一个全面“翻新”?事实上,人类生活中需要创新的东西永远是有限的,而不是需要被“无限创新”。创新的速度太......
<正> 中国历史上,汉代以后的各王朝都重视学习《论语》,士大夫阶层也很重视子弟学习《论语》。因为《论语》具有整个五伦五常的封......
老子《道德经》是我国古代最早具有丰富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著作之一,内容包括本体论、人生论、政治、军事等方面。老子学说在我国和......
<正>在香港、北京举办的"《道德经》版本(文物)展"上,国家图书馆为展览提供了206件(组)展品,其中一级文物5件(组)。展品包括石刻拓......
<正>近年来,海内外多学科专家陆续到河南济源市对王屋山"天下第一洞天"道教文化进行深入考察研究,我国第一个为老子《道德经》作注......
河上公以道家无名思想结合孟子气论,形成了儒道派哲学。韩非以道家无欲思想变荀子礼乐为理法,形成了法道派哲学。秦用法道,暴政虐......
<正> 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不仅在史学理论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对文献学也颇有研究。本文仅谈谈他对辨伪的贡献。一、在唐代首倡辨伪......
<正>有关《老子》10章"载营魄抱一"的诠释,是老学史上的一段公案。~1它曾被古人视为"谜语""隐语",人们对它有着五花八门的解释,诸......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兴起,除与佛学有密切关系外,道教思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学术界对道、儒两家分别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二者的相互......
《老子》今本第一章開頭兩句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歷來對這兩句的解釋衆説紛紜。大約成書於東漢的《老子河上公章句》......
【正】 《老子》这部书,自先秦流传至今,有许多种本子。本多舛异,字多殊谊,历代诠诂论证的专著文章,不可胜数,在看法上存在着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