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徽相关论文
张舜徽先生(1911-1992年),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为当代公认的国学大师。他博治四部,著述弘富,在老学研究领域也有独特建树。......
新中国成立后,张舜徽先生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并将其贯穿于研究工作之中。他关注中国古代社会分期等重大理论问题,对各阶......
中国文献学作为国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课,历来受到相关教师重视。我历年讲授“文献学研究”课,希望学生多读书。以下几本书,可作为中国文......
泰一阴阳二十三卷。参阅“天文家”“泰壹杂子星二十八卷”条。泰一、太一同,据《史记·日者列传》,太一亦占家之一,当据阴阳五行......
面前摆着两部文献学著作:张舜徽的《中国文献学》与吴枫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相比而言,张著独到的东西较多。如中国古典文献散失的......
金日(石单)是汉武帝时代的大臣。他原先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后归降汉室,为武帝所重用,因功被封为秺侯。关于“(石单)”的读音,王......
张舜徽是二十世纪公认的国学大师。清代学术史研究,是他一生研究的重心。耗时数十年,艰辛爬梳整理清代文献,所做札记精选为《清人文集......
张舜徽是我国现代的一位文献学大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清代学术史研究专家。其一生治学,视野开阔,博大精深,研究领域涉及广泛。其学术......
《广校雠略》为张舜徽第一部专著,为张舜徽文献学的发凡起例之作,体现张舜徽最基本的学术思想和风格,规定和影响他后来的学术历程,乃至......
《郑雅》是20世纪下半叶一部大型的雅学著作。 《郑雅》不仅是张舜徽的一部雅学专著,也是研究郑玄学术成就的一部重要著作。但是......
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张舜徽先生(1911-1992)学兼四部,著述宏富,于清入学术研究甚多,影响甚大。《张舜徽壮议轩日记》(1942.9-1......
学位
张舜徽先生是我国现代史上成就卓越的文献学家。他对文献的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阐明了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他认为文献学的研究......
张舜徽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其著作《中国文献学》积聚了先生一生的治学心得。这本书中展现了先生的学术思想,其博通的求学路......
张舜徽先生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会通之志,继承《通志》之业引以为己任。本文浅析其于郑樵会通思想之推崇,借见此......
(一)大凡说到武汉的城市文化,昙华林文化教育街区承载的厚重历史不能不提。我从小就生活在昙华林,熟悉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张舜徽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也是公认的当代国学大师。他自学成才,一生治学沿着由小学而入经学兼及诸子,由经学而入史......
张舜徽先生研治文字学的方法论,主要为分类法和声训法,作为其小学研究的指导性思想,在他的《说文》研究过程中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
张舜徽先生(1911-1992),湖南沅江人,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生前尝任华中师大历史文献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
张舜徽先生,当代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学识渊博,贯通四部,近世而来少得之通人大师.其治学气象弘阔,力倡会通之学,慨然将推广郑樵......
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平议》,以评议为主,辅以考据,于刘氏底蕴多所发抒。本文略述先生之《史通》学研究,由窥先生于子玄疏失匡正之功,并论......
本文主要从校勘与注释两方面论述了张舜徽先生的《说文解字约注》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文章认为《约注》校勘精审、无征不信,是文献......
章学诚与刘知幾、郑樵,吾国传统史学之三大评论家,《文史通义》与《史通》、《通志总序》亦相应为传统史评之三大名著.三人中,刘知......
在历史研究中,张舜徽先生恪守求真的治学理念、严谨的治学态度、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贯通的史学追求。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张先生对......
著名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出生于湖南沅江,自幼在湖湘文化的熏陶中长大,早年在湘的求学经历和教学生涯厚植了其学术发展的根基,......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中国著名史学家、文献学家、经学家、小学家。自幼喜读书,涉猎甚广,毕生潜心研习小学、经学、史学、诸子......
【正】 1985年春,国家教委转发了原教育部(84)教高一字004号文件《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其附件指出:......
文章介绍了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与湖南图书馆的渊源,叙述了张舜徽先生向湖南图书馆赠书的详细过程和湖南图书馆如何重视、保护和利用......
一代国学大师张舜徽的学术成就现在越来越多地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对其研究也日渐增多,然而近年来对张先生的研究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
刘国钧,字衡如,1899年11月15日生于江苏南京。192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哲学系,留校图书馆工作。1922年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留学,修习图书馆......
张舜徽对晚清石门学者阎镇珩的推崇与表彰,颇具有湘学传承的特殊意义。文章通过对《壮议轩日记》的文本解读,力图梳理这一层学术师......
书籍的校勘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中书国现代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在谈到较讎时,指出:书籍传抄或雕刻的过程中,不免要写错一些字,或刻错......
顾颉刚于张舜徽先生之治学有很大影响,表现在学术研究、著述计划、学术工作三个方面。在治学过程中,先生与前辈学者的交识,对他的自学......
“六经”之《乐经》,先秦多称《乐》。历来研究者争论极大,问题涉及有无、性质、内容诸多方面。从史料出发,研究国学名家刘师培、章太......
湖南自先秦以来一直为化外之地,鲜为中原文化所被染。自宋代朱熹、张栻来湘讲学,理学之风渐渐兴起。乾嘉一朝,汉学始兴,随着校经堂......
最近二十年即1980—1990年代,大致也就是人们习称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目录学教育在新时期进入了真正......
会通为张舜徽校雠学的显著特征。虽然张氏关于校雠学的一些观点存在偏激,但其会通的校雠学在古文献学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
张舜徽研治文字学的方法论,主要为分类法和声训法,作为其小学研究的指导性思想,这在他的《说文》研究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张舜徽对清代学术史的研究,注重学术创新,深入挖掘了清学史中的创新因子和创新元素,促进了良好的学术风气的形成,为后代学术创新研究树......
张舜徽先生于经典名言极为重视,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以涵咏心性,一是用以探讨学术。......
国立兰州大学时期,图书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藏书总量较前增加近4倍,修缮能容纳30万册之巨的馆舍,采用最新图书分类法成果“中国......
清代山左学者治学与江南及河北学者互动密切,其成就较之皖、吴名贤,不遑多让。但因身处山左,或限于财力,他们的著述并未及时刊刻流......
张舜徽先生《广文字蒙求》两种版本前后文字内容的变动,极可见时代于学术之影响,于先生学术思想之研究,亦颇有资鉴。本文对此略作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