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腔相关论文
在富春堂本崔时佩、李日华《南西厢记》的《游殿》一折中,出现了两个情节重复的套曲。本文研究其作者归属问题,认为【甘州歌】套曲......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戏中杜丽娘和柳梦梅两......
1967年成化本《新编刘知远还乡白兔记》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明代嘉靖前传奇脚本,然而40多年过去,其声腔剧种属性至今尚......
在考证了苏昆入浙的时间并在杭嘉湖一带率先兴起的情形与原因之后,我们认为昆剧入浙与遽兴,乃是明代戏曲发展的大势使然,是观众日益提......
本文认真描述了晚明江西、特别是临川地区声腔变化的基本面貌,对青阳、海盐、昆山等重要声腔在江西的流变情况作了比较细致的梳理,......
对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的看法,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存在着分歧.徐朔方、钱南扬两位学者的意见和"昆腔"、"海盐腔"、"宜黄腔"三种观点......
弋阳腔是我国戏曲之瑰宝.形成于元末明初的江西省弋阳县。弋阳腔与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统称中国戏曲四大声腔。虽然历经600多......
昆剧是南戏的嫡传,是在海盐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在昆山诞生后不久即传入浙江,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究其原因,即昆剧与海盐腔有一定的......
核腔是音乐结构的最小单位,是最直接展示音乐特质的部分。通过对刘家孟戏曲牌的统计分析,得出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常用核腔及其类型,......
<正>人格和时代的谐振——评大型原创赣剧《青山作证》大型原创赣剧《青山作证》迎来期盼已久的再版首演。近百人的创作团队,百余......
从凌初的《谭曲杂札》看明代曲坛的“沈、汤之争”徐定宝凌初的《谭曲杂札》从自身的审美立场出发,既揄扬了汤显祖、沈二氏对......
南戏的老家是浙江。明周祈《名义考》说:“南戏出於宣和以后,南渡时谓之温州杂剧(明祝允明,《猥谈》同),后渐转为余姚、海盐,弋阳诸腔。”......
《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明清通俗小说创作开始对世俗生活进行全面细致的再现,并力求突出生活真实的全新阶段。它对当时社会常演的传......
<正> 贯云石,又名小云石海涯,号酸斋,元代著名散曲家、诗人、书法家,维吾尔族,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县)。贯云石幼时“神采秀异......
庄一拂(1907—2001),原名庄临,号南溪、箨山。浙江嘉兴人。著名的戏曲研究家,撰有《古典戏曲存目汇考》、《明清散曲作家汇考》等......
四月七日,风和日丽,郊外满目油菜花黄,我们一行三人怀着敬慕的心情驱车前往嘉兴南郊拜访世纪曲家庄一拂先生。 庄先生于清光绪三十......
明代及清初,越地歌调有“越调”“越腔”“越声”“越吹”“越曲”“越歌”“越唱”等称呼,这些“越”姓歌调都是海盐属种的曲唱,......
“孟戏”是流传在江西广昌甘竹镇赤溪村曾家的《孟姜女送寒衣》和大路背村刘家的《长城记》两种剧本的统称。“孟戏”因其剧情都是......
本文探讨了孟姜女故事原型及孟戏的历史源流,以及孟戏在江西广昌曾、刘两家的封闭性遗存。探讨了广昌孟戏中的基本声腔为一唱众和,......
据记载,在江西广昌县甘竹镇,存在两种以高腔演唱孟姜女故事的剧目,流传到现在,特别古老。广昌县当地人则称它为“孟戏”,又名“盱......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正>2009年7月29日,由东华理工大学和江西广昌县委、县政府主办,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和广昌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承......
<正> 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者,每每为戏曲史料匮乏,扼腕欷歔,抱憾不已。对于戏曲史上不少重要的问题,只好阙疑待考,或则管窥蠡测,难......
<正> 我国明清时代,戏曲艺术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从乡村到城市,多种声腔竞奏,无论职业戏班,或者家庭戏班,各有所长,各显其能,拥......
<正>四、浙江各种地方戏①婺剧产生于金华一带的乡村劳动人民中,起初也不过根据几种山歌、小曲,编制为几出戏,如现在所演的《漆匠......
【正】 一问题之缘起汤显祖戏曲的"写作腔调"是"汤学"中争议最多的焦点,也是声腔剧种史领域的一个难题。之所以如此,除了缘于问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如梦如幻如露,像风像雨像雾.不知所起,一往情深,深如许,深如许.--赣剧<牡丹亭>主题歌说来也巧,一部赣剧<牡丹亭>,......
皮影戏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瑰宝和民族文化遗产其历史渊源流长。"海宁皮影戏"是随南宋南迁,南北文化碰撞时的产物。当北方皮影......
<正>一、福州伬艺的缘起福州伬艺又名伬唱。以唱为主,渊源于唐朝中叶,地方典籍《重篡福建通志》载:唐朝中叶,福州南门安泰桥一带"......
<正> 南戏声腔主要流派“海盐腔”的伴奏,是我国戏曲史上一个历来有争论的问题。戏曲史研究者中,如叶德均先生认为“海盐”的伴奏......
<正> 一汤显祖的传奇创作与声腔有什么关系?自十七世纪初至今,三百多年来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对汤作有所不满的作家,认为汤显祖听惯......
<正>中国戏剧史是汉族戏剧与少数民族戏剧互相学习、吸收、融合的历史,也包括各少数民族戏剧之间互相吸收、融合的历史。各方在保......
<正> 汤显祖的《牡丹亭》,自问世以来,四百多年盛演不衰,影响越来越大。在当年的盛况是"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而如今则已传......
<正> 资料严重不足,是南戏研究领域的一大障碍,使许多学者为之苦恼。近见有刘念兹先生的《南戏新证》,作者摆脱了过去同类著作专在......
海盐腔的崛起,是民间南戏向文人传奇过渡的重要标志。它把南戏由"村坊小曲"、"里巷歌谣"搬演的戏文重新变成宣扬伦理教化的工具;"......
《金瓶梅》以写实的方式保存了大量的海盐腔戏曲史料。这些资料涉及海盐腔的演出剧目、表演特点、组织经营方式与演员构成,以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