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民情结相关论文
傅山作为三晋一代文人代表,处于天崩地裂、朝代更迭的明末清初时期,自幼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使得本就聪慧的他将自己的综合修养更......
淞滨吟社是民国初年周庆云、刘承干等人模仿宋元之际遗民吴渭的"月泉吟社"在上海创办的一个遗民诗社.1915年刊刻的涉及的内容颇广,......
落花诗是咏物诗的重要门类,许多文人都有咏和之作。清初归庄亦有十六首落花诗,体物细致,不仅在其中寄托了亡国之痛、遗民情怀,而且......
明末清初的时代巨变出现了众多遗民学者、知识分子,他们身上产生的较为强烈的遗民情结影响之于清代传记的写作,使传记文学发生新的变......
1644年甲申之变后,沈自晋的散曲中就存在着怀念故国的遗民情结。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加强和沈自晋遗民心态的微妙转变,其散曲中遗民......
明清之际,风云变幻,士人群体的生存环境空前恶劣,生存困境与遗民情结构成他们共有的生命体验。易代之际的诗人感慨身世,怀念故国,......
小说<续金瓶梅>不是对<金瓶梅>的简单续写,全书有三条线索:一是宋金两兵交战;二是吴月娘母子的坎坷遭遇;三是<金瓶梅>中转世人物的......
清初遗民文人万泰入清后始终坚守遗民气节,并结合自身经历创作了大量反映遗民情结的诗歌,这些诗歌或表达故国之思,或表现亡国之恨,......
1949年新中国建立,江山易代,现代新儒家漂泊海外。最终,孤悬海外,宗儒职志,家国情怀,书生意气,加之恻怛不忍的个性五因素,凝结成唐......
民国建立以前,出于反清排满的政治目的,南社瞩目于遗民文化.为了遗民话语的营建,南社自发或有组织地凭吊纪念宋明末代帝君陵墓、忌......
经历过明清鼎革的吴拱宸,在《鸳鸯针》中表现出了明显的遗民情结,也表达了对明王朝命运的哀挽。作者将这种情绪寄于笔端,发泄了对......
明代遗民钱澄之对楚辞的接受与研究以1651年终归家隐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其前期的楚辞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屈原忧国忧民、感时伤事的......
1914年,袁世凯设清史馆,聘赵尔巽为馆长,又广召耆儒,共襄此举。众多前清遗民应诏而来,"修故国之史,即以恩故国"。在《清史稿》的著......
陈子升是明清之际岭南较有影响且创作风格鲜明的遗民诗人。他的《中洲草堂遗集》具有丰富的文本意义。首先,他的诗歌充满了麦秀黍......
作为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团体,易堂九子反对空疏无用的学风,积极提倡经世致用的学风,主张古文创作要取法文以传道的唐宋古文传统,不......
闻性道生活于亡国丧君之际,却始终游离于浙东抗清运动战场之外。望族文化造就了他的士人风貌,因而在面对守节之志与现实困厄冲突的......
明清易代,遗民备受关注,李确作为其中之一,其气节为时人所钦佩。除了遗民身份外,李确亦是隐士、布衣。从他的《蜃园诗集》《梅花百......
《研堂见闻杂记》是清初一部颇具史料性质的杂记。它以娄东人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明末清初时期江南社会之百态,包括由娄东抗清到江......
民初诗话具有浓厚的遗民情结。魏元旷的《蕉庵诗话》及其续编在民族意识领域总体以满汉民族关系探讨为中心,围绕社会鼎革导致的遗......
兰花是中国古代诗画中反复出现的文学意象与文化符号。自宋以来,兰花成为文人画的一个重要题材,相应产生了大量以兰花为题的题画诗......
从明遗民画家恽寿平高雅婉约的画风,对宋元所崇尚的"气韵"、"逸气"的美学追求中似乎看不到遗民气节的影子,然而深入研究后,发现幽......
清初博学鸿儒群体中不乏具有遗民情结者,其心态虽因入京参加考试而发生转变,但并非简单地以"今我"完全代替"故我",而是呈现出新旧交融......
本文主要分析穆儒丐小说旗人书写的创作动机、主题意向、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质。偏执的遗民情结和民族认同是穆儒丐旗人书写的内在......
明末清初,以"金陵胜景图"为主的实景山水成为金陵画家创作最突出的题材。随着当时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不同画家在不同时期创作的......
台湾20世纪50年代后,文学"乡愁"强烈地显现出"遗民"内生性"故乡原型"的原始驱动力和顽强的中国民族意识。台湾文学的"乡愁"演绎着......
《三吴游览志》是余怀游踪的忠实记录。在此游记中,余怀借山水之漫游,写逸士之胸襟;托文士之雅集,吐亡国之忧愤;藉歌女之遭际,叹前......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以萧云从为首的姑孰画派与新安画派,成为文人画继宋元之后的又一个高峰。萧云从以隐逸的情怀,雅洁的风格书写了对大......
《三吴游览志》是顺治七年(1650)余怀“三吴之游”的实景记录。该书含义丰富,是余怀遗民情结的最佳写照。本文以《三吴游览志》中......
民国时期满族作家的民族意识,从纵向看,经历了遗民情结与反思意识的隐显与消长的过程;从横向看,民族自恋意识与中华民族意识最初各......
渐江,明末清初中国画坛杰出的山水画家,新安画派先锋、主力,其集遗民、僧人、画者于一体的艺术人生,在当时画坛乃至三百多年后的今......
屈大均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他一生经历坎坷多难,塑造了他复杂与坚忍的人格特征,是典型......
“姑孰派”是明清时期一个重要的画派,然因研究史料少,大多对“姑熟派”认识不够详尽。姑孰画家大多都有遗民情结,艺术风格深受遗......
林云铭有浓重的遗民情结。作为明代遗民,其思想经历了两次大的转折:明亡后向往用世,用世后愤世嫉俗;黜落后厌世愤世,继而产生了浓重......
八大山人笔下的物象是一种简化的、凝聚着张力的形式,其花鸟画感情相当强烈,但又十分理性清醒。他擅用比兴手法来暗讽、隐喻,抒发......
末世情绪是晚清文人面对西方入侵,异族文化涌入,传统文化崩塌的集体性情感反应。面对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断裂碰撞的文化语境、传......
《来室家乘》是民国时期满族学者杨钟羲自订的家谱兼年谱。本谱的纪年方式与通常的纪年方式相比,表现得非常简略。本谱的纪年分为三......
从历史角度来看,屈复并没有经历明清易代的过程,彻彻底底是一个"清朝人"。然而,在屈复的著作中,却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种明朝"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