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相关论文
山东籍台湾作家朱西宁的作品《铁浆》通过描述清末民初一个家族的衰败史,细描了时代变迁中山东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不仅具有原乡书写......
乙未割台是中国近代“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一“世变”更激发出台湾文人的中华民族精神,也意外开启了日后知识分子由台湾西渡福建......
作为台湾海洋文学代言人的夏曼·蓝波安,于90年代初进入文坛,此后迸发出非凡的创作力和持续的影响力,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
《台湾当代文学事典》,古远清著,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朋友们希望我写一部《台湾文学史》,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犹记得......
本文通过描述两岸近三十年来文学对话与论争的概况,以期从这一角度回顾和反省内地对台湾文学的研究历程,希望对学术脉络的追溯能够......
《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古远清著,即将出版。 “为什么会是这种‘关系史’的书?”原希望我写一本把大陆、港台文论打通的《......
从文学的发生发展看,台湾最具有血缘和历史文化关系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从地缘政治来说,台湾永远都无法剥离的仍是中国。我们强调......
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社会环境日渐宽松开放的形势下,台湾文学的空间与场域也呈现出相对扩大的局面,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
台湾新世纪以来的历史书写着重表现历史,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其定义本就以时间作为参考维度,而历史书写中的空间以及所呈现的变......
新世纪以来台湾文学中的历史书写呈现出"非虚构"倾向,叙事因聚焦迁移经验强化了地方的象征性。地方感是不同主体表述自我的空间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者对台湾族群书写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值得肯定。本文主要聚焦于眷村文学、客家文学和原住民文学研究......
1998-1999年台湾《联合报副刊》组织的“台湾文学经典”评选活动,是台湾文学经典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引发了人们对台湾文学持......
江湖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 世上有比友情更令人感觉温馨的吗? 好酒难得,好友更难得。 朋友就是朋友,绝没有任何事能代替......
《现代文学》创刊于1960年3月,在第一阶段的51期中,共刊出了70位作家的206篇小说作品。那时的台湾地区仍然处于社会巨变后的转型期......
2001年1月2日和2月6日,《文艺报》发表了我们俩的第三篇和第四篇署名“童伊”的文章——《从台湾〈人间〉派对“‘皇民文学’合理......
全面抗战后,日本在台湾强行推行“皇民化运动”,在文化、思想上对台民的“改造”达到顶峰。这一运动虽然在台湾爱国民众不屈不挠的......
据说,印第安人有三道茶,第一道苦若人生,第二道甜如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其实,每一道茶都是人生的一处风景。 这人生的风景,反映......
回顾乡土文学论战陈映真19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的提起,是针对1950年以降支配台湾文学二十年之久的、模仿的、舶来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
(配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爸爸的花儿落了》) 链接一:林海音小传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中......
黎湘萍《台湾的忧郁》一书书名即有新意。诚如作者所说,台湾文学“不是想象中的‘水深火热’的景况”,“也并非一片莺歌曼舞的人间天......
台湾文学中的环境意识──以马以工、韩韩、心岱和宋泽莱为中心[台湾]陈映真所谓“环境文学”,应该有比较严谨的定义。我无意,也怕没有......
陈映真先生谈台湾后现代问题陈映真,黎湘萍陈映真,台湾当代作家,台湾中国统一同盟前任主席,台湾人间出版社发行人。台湾新马克思主义中......
海峡两岸文艺交流座谈会在京召开亚子1998年元月20日,在北京的部分文艺界和理论界人士与一批来自台湾的作家、评论家和学者在中国作家协会......
一1998年10月29日我,不像在座的许多台湾文学的研究专家,能谈什么理论。只是一个普通读者,讲点读了春明先生的作品,并围绕这个题目所引出的一些......
1952年,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Ralph Ellison)出版了一部小说《看不见的人》(Invisible Man)。在该书“序言”里,他写道:“我是个看不见的人。不,我并非那些在爱伦......
1999年11月我应邀到台湾参加一个会议,在一个酒席上,有位台湾朋友笑着对我说:应该对陈映真进行认真的批判了。我当时想也没想,也笑着对他说:台......
作家白先勇的小说创作,应该说是台湾文学特殊时期的产物。与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不同,他的创作背景是由内地人变成“台北人”的一......
《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是第一部由海峡两岸学者合作撰写的文学史著。该著在当前问世,具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从20世纪70年......
撰写《台湾文学史》,在台湾被称为“一项何等迷人却又何等危险的任务”(杨宗翰《文学史的未来 /未来的文学史?》,台北,《文讯》 2001......
一 1948年6月,台湾作家杨逵在《“台湾文学”问答》中谈道:“去年十一月号的《文艺春秋》曾有边疆文学特辑,其中一篇以台湾为背景的《沉醉......
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国局部地区的分割和疏离,使共同的文学传统在这些地区出现分流,形成特殊的文学形态──台湾、香港、澳门文学。研......
“海外华文文学”以区域与语言为标帜,在中国大陆文化界高频率的运用中,日益成为套语式词汇,甚至成为出版商招待读者的旗幡,而“很少有......
一、出版事业作为文学场域的重要机构文学是社会的综合组成部分。如果以此作为文学研究的前提,那么文学作品的制作和文学作品的接受......
六月台风过后的厦门,别墅风格的悦华酒店内外绿茵如洗,从海面上折射的白亮的阳光,提醒着北方远来的与会者此处亚热带岛城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