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相关论文
从对例句的分析出发,讨论现代汉语表示转折的语气副词“偏”、“偏偏”、“却”用法的不同。重点考察它们之间能不能换用的语义基础......
人教版高三《语文》(2004年6月第1版)中,有这样两个“却”之用例: ①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却”字原本是一个动词,《说文解字》:“却,节欲也。”段玉裁在他的《说文解字注》中这样说道:“却者,节制而却退之也。”在《汉语大词......
本文通过考察敦煌变文中“却”的用法,结合历时语料,对“却”的语法化过程及其动因进行了系统论述。我们认为:唐五代是“却”语法化的......
作为到现在为止知道得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以其有较强的口语性为人们语言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语料。本文对《清平山堂话......
“却”最初是汉语常用实词,经过历时演变,到现代汉语中,它已经是一个意义虚化、兼具多种词性的功能词了。本文以“却”为研究对象,......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解读朱自清的《春》,以文中的“却”字为切入点,分析该字与段中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指出该字在形式与内容方面的功能与意义,进而分析......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副词由于其定义的模糊性、语义的空灵性、句法位置的多变性、语用的特殊性,而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词类。“反而”......
"却"本义为动词,副词用法萌芽于中古,唐代开始出现多种副词用法,宋元时期继续发展,明清达到高潮,后逐渐衰弱。语义虚化、句法位置......
"却"、"但是"和"倒"都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虚词,有转折意味,但它们在语义、语篇连接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语气副词,"但......
关中方言"却"字白读如"渴"。白读如"渴"的"却"字在关中方言里常常用作副词或助词:可以用如副词"又、可、就",用如动态助词"给",用......
"但(是)"是转折连词,是句间衔接成分,其辖域是其前后的两个命题。"却"是评注性副词,是句内成分,其辖域是某一个命题,自身并不表示......
谈“却”(卻)字三项副词用法的演成及其与几个相关副词的平行发展董淑慧近代汉语中,虚词"却"的用法极为丰富、灵活,仅用作副词就有十多个......
“却”字和“既然”句邢福义零导言"既然"句是推断式因果复句。在语表形式上,以"既然…那么(/就)……"为代表性形式标志,"既然"有时简作"既";在语......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副词“却”。副词“却”使用频率非常的高,一直是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大量语料的描写分析,主要......
语气副词“反而”、“却”的用法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这些区别和相似之处是什么?迄今尚未发现有专文对此作过深入研究。本文针对......
副词“倒”和“却”在现代汉语中有多种意义和用法,使用频率相当高,同时也是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教学难点。本文通过汉语母语语料......
本文试图引入逆常理性这个范畴对关联副词“却”的功能类型和语义句法特征作出解释。文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1.根据“却”所连接的......
《儒林外史》创作于十八世纪,是明清白话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语言接近当时的口语,能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语言面貌,是我们研究近代汉......
「シカシ」虽为逆接接续词,但并非任何情况下均可被译为“但是”等.本文基于「シカシ」的意思分类,借助汉日对译语料库,考察了其汉......
本文主要从行为、事件是否跟预设产生冲突这个角度,探讨语用因素对"却、但"的选择。讨论了倚变、递进、补充三种语义对"却"和"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