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个人”相关论文
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是人们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方位的重要认识工具。马克思以“现实的个人”的生产和生活为横断面,剖析人类......
马克思历史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它的形成是一个艰辛复杂的过程。在理论探索方面,马克思批判并发展了德国古典哲学,以“现实的......
“认识你自己”是哲学问题的研究宗旨,但是立足于何种角度去认识个体,则显示出不同哲学的区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
在马克思的思想史上,黑格尔的影响地位不可动摇。黑格尔建立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和绝对精神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对早期马克思影响......
历史观与人学理论密切关联,有什么样的人学理论必然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反之亦然.以马克思“现实的个人”为视域,唯物史观与唯心......
"现实的个人"是历史活动的基础和前提,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注重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条件,历史就存在于"现实的个人"的活动中,通过考察......
生态文明不是脱离人的文明,以人为本是生态文明建设理应坚持的原则。马克思关于"现实的个人"的概念,从哲学角度详细阐述了人的本质......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当前,从"现实的个人"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现实的个人"及马克......
马克思通过反思、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概念,科学地解释了“现实的个人”,这一科学范畴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
马克思、恩格斯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对青年黑格尔派特别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现......
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探讨自由问题,不仅扬弃了自由的抽象性,使其具有科学的内涵,也揭示了自由本质上是历史......
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个人”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进行生产实践活动的人,也是处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之中的人。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基......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此在”既指生存着的人,也指人的生存。作为生存着的人,它接近于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却没有明确的社......
近年来,集体主义是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主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区分了“真实的集体”和“虚假的集体”,从马克思的理论出发......
实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性概念,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实践概念的认识却并不科学,并不完整.马克思早期使用了对象化活动,而历史唯......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思想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将“现实的个人”作为整个历史发展的起点,科学全面解释了“现实的个人......
"人的本质"是"人权"依附的载体,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决定着对"人权"理论的理解。因此,要想彻底批判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首先必须要对其......
唯物史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对唯物史观一系列范畴和原理的全面深刻理解都关联着"现实的个人"范畴.文章着......
从“社会需要”出发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传统思维方式,而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观点和方......
马克思的“现实的个人”概念既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个人”概念的关系性、主体性和感性对象性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规定。......
马克思在早期的哲学探索历程中曾经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几位重要人物进行过批判,其中以布鲁诺?鲍威尔、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麦克斯?施......
“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哲学研究从“抽象的人”到“直观意义上抽象的人”再向“现实的个人”转变的......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哲学的出发点,包括“有生命的个人”“有意识的个人”“社会个人”“历史性的个人”和“从事实践活动的个......
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生活长期累积而呈现出的总体结果,以作为“现实的个人”的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为生命栽体。“现实的个人”所......
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视角考察,马克思认为,由“个体构成的群众”是革命的依靠力量,于是便立足于“现实的个人”,通过对旧唯物......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构建唯物史观的基本立足点。这一概念既从根本上超越了黑格尔在市民社会中......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现实的个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以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为......
<正>一在马克思历史观的视野里,人类的劳动发展史构成人类的社会发展史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谈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山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基于"生活决定意识"的理论立场,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系统阐发了唯物史观的基......
目前我国的生产力理论研究硕果累累,但从总体上看来,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研究方法的偏颇和价值导向的缺失。面对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飞速......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要以科学人性论做支撑。马克思“现实的个人......
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构建展现出双重致思逻辑。一是批判的或否定的逻辑;二是生成的或肯定的逻辑。从实践上讲,"真正的共同......
<正>《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奠基之作,其中系统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不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施蒂纳以其哲学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曾在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学术界声名大噪。在这本书中,......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自己的学说归结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揭示了人的自由本质......
<正> 在人的个性问题研究中,存存着两种偏向:一种是片面强调社会客观因素对个性发展的制约作用,忽视了个性的自我完善;另一种则离......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包含利己主义批判,市民社会即利己主义的本质领域,与公民权不同的资产阶级人权,实质上是利己主义的权利,......
在研究者通常的印象中,较之《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其他章节,“正面阐发”马克思、恩格斯见解的“费尔巴哈”章可能是最好把握和理......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王霞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涵义的理解,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脑力劳动与......
“此在”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进入早期海德格尔哲学的理论入口;“现实的个人”别是马克思哲学转变时期......
文章在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人学范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为依据,侧重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人......
<正> 马克思在第一部系统地表述其新世界观的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反复强调其出发点是“现实的个人”。我们知道,一个理论体......
<正>《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新唯物主义"理论时期所撰写的最重要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着力批......
<正>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系,是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需要。对于开创性实践而言,正确的认识是实践成功的前......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的提出,源于对"抽象的人"的批判,期间经历了黑格尔"自我意识人"-费尔巴哈"感性人"-"现实的个人"的转变。"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