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相关论文
鲁迅《希望》中流露的情绪是作者个性心理及思维方面的外化,是其焦灼、困顿、彷徨、失望、绝望、虚妄与希望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绪......
晓风辑注《胡风致舒芜书信全编》(上),载《新文学史料》2008年第1期。其中第35信(1945年1月18日)中有如下一段: (《希望》)二期,书......
新的一年到了。使我感到高兴的是,不但结束了为办登记证奔波的苦役,也结束了为出版到处求人的难堪,终于如愿以偿,看到了我所希望的......
柔石故居坐落在依山傍海的宁海县城关西门,是一幢在江南一带常见的旧式木结构三合院,房子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25平方米,是左联五烈士之......
<正>周燕芬在《执守·超越·反拨——七月派史论》(中华书局2003年8月版)中将《希望》作为七月派"成熟"的标志:"历经危难中的坚持......
9月1日 晴 那是一个只有两三百来人的山村,村里没有公路,人们去县城时走的是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自然也就不敢想坐车了。山里人脚......
1月12日 晴 很早就听说过水仙这种植物,一直没有机会亲眼目睹它的芳容。但却很想养一盆,迎接春天。 记得那是个深秋的季节,一日......
青年时期的胡适。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希望》是七月诗派的主要刊物之一,联结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跨越了战时“陪都”重庆和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这两大城市。《希望》创刊......
从看胡风编辑刊物的倾向是:严肃的文学观,继承与发展鲁迅精神以及主观战斗的现实主义.胡风所编比更进一步地实践了自己的文艺理想......
散文诗《希望》作于1925年1月1日,发表于1925年1月19日《语丝(周刊)》第10期.站在新旧交替的时间节点上,鲁迅身中的迟暮和内心的矛......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这是胡适写的《希望》诗,现在成了歌曲《兰花草》的歌......
在我小时候,记不得具体时间,可能是小学三四年级吧,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至今印象仍十分深刻。文章的题目是《希望》,讲了这么......
胡风主编《七月》、《希望》着重发掘、培养青年作家。他通过面谈、书信、写文章等方式对青年作家予以指导。他还以写评论、出作品......
在战火中创刊的《七月》、《希望》是现代文学异彩纷呈的文学期刊中卓具个性的两支奇葩。两份刊物贯穿始终的编辑思想之一就是“同......
长期以来,对“改革开放”的颂扬已成为创作的一大主题。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广电集团联合摄制的大型音乐交响合唱电视艺术片《希......
【正】 把路翎作为“胡风反党集团的骨干分子”,囚入囹圄,无疑是一桩历史冤案,理所当然应该平反。倘若撇开反党,把胡风集团作为中......
柔石是一个富有才华的小说家,他创作了三部中、长篇小说,还创作了许多短篇小说。他生前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疯人》和《希望》,还有一......
【正】 鲁迅《野草》第七篇《希望》中,引用裴多菲《旅行书简·致盖雷尼·符利捷什》第十四封信中的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
胡风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他所创办的刊物具有独特的风格与面貌。纵观胡风抗战时期的文学思想和编辑刊物的方针,“启蒙”是......
七月诗派出现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因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而得名。此派诗人众多,但都主要在《七月》、《希望》、《诗垦地》、......
卢沟桥事变之后,抗战的需要对文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救亡"的抗战文化规范取代了"五四"以来的"启蒙",文学重新承担起了民族解放和新生的使......
现代文学期刊在中国现代文学发轫、发展及成熟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容小觑。胡风集诗人、理论家、编辑家三重角色于一身,他在特......
《野草》既关注现实历史和个人生活,又超越现实历史和个人生活,是鲁迅思索人生、叩问存在的生命之诗。生命在时间中生成,也在时间中死......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
期刊
胡适写于1921年的新诗《希望》,表达了对美好生命的期待与珍惜,彰显为人师表者的道义和情怀。半个世纪后,台岛音乐人将该诗配曲并......
鲁迅《希望》一文中有着对"个人"与"历史"的对抗的过程的表现,但在理解这一点之前,先要理解何为鲁迅意义上的"个人"和"历史"。这种......
<正> 一、导言《野草》写于1924—1926年间。鲁迅自已称之为哲学著作.的确它是一部独立存在的随感录。尤其前几篇充满了悲观主义色......
《野草·希望》表现了鲁迅在希望中感到绝望、又于绝望中怀着希望的矛盾心理,体现了他关于希望与绝望的辩证思考。他否定了自欺的......
<正> 最近最火的莫过于超女以及《大长今》了,可惜我都还没有来得及关注,就已经结束了,呵呵。今天把陈慧琳版的《大长今》主题曲《......
通过美国作家海明威和法国作家马尔罗分别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和《希望》之比较,探讨两位作家在创作上的相......
《希望》是石天河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巧妙地选用了"女郎"这一意象,表现其追寻"希望"的曲折历程和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的心灵踱步。......
1957年,石天河卷入"《星星》诗案",度过了二十余年炼狱般的生活。随后重获自由,因其自身的宗教素养、对诗歌的虔诚与敬畏,他像爱护......
石天河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在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一个只读过小学和一年初中的普通工人,本来算不上"知识分子"。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