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鸿零雁记》相关论文
本文对苏曼殊的边际人角色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血缘、角色、文化三个角度分析苏曼殊的边际性。 第二部......
从20世纪末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呈现了一个从古典向现代转变的过程,这一走向和它的历史局限性,不仅对现代文学史的时间起点与逻辑起点......
《断鸿零雁记》是苏曼殊的成名作,被誉为“民国初年第一部成功之作”.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了主人公三郎不幸的身世命运以及他与雪梅、......
是苏曼殊第一部通过第一人称自叙模式创作的小说,因其心理描写的大量运用,浓郁的抒情色彩而呈现出强烈的内倾性特征.与苏曼殊后来......
梳理1980—2010年间学界对苏曼殊小说《断鸿零雁记》的研究成果,发现这些评论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分别是身世“难言之恫”......
苏曼殊生活于清末民初,是南社的中心人物之一,是孙中山先生的同乡,又是陈独秀的挚友。他的小说代表作《断鸿零雁记》曾蜚声国内外。他......
《断鸿零雁记》在中国文学史上首创飘零者形象,为五四浪漫小说创造飘零者形象开启先河。清高、孤独、病态、感伤成为五四浪漫派与苏......
水云意象的运用对于苏曼殊的小说《断鸿零雁记》来说意义非凡。在场景设置、情节布局、节奏控制和气氛渲染等方面,水云意象都发挥......
青年时期译介欧洲浪漫主义文艺作品对苏曼殊的人生与创作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断鸿零雁记》使小说成为与诗一样的抒情文学,几乎可......
<正>文学创作是一种再现式记忆,每一位作家的创作都与其曾经的生活体验紧密联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虽然人的一生会经历多种多样......
<正>清末民初之交出现的苏曼殊,犹如一颗闪亮的流星在中国思想文化的领空一划而过。他没有史诗般的巨构或纪念碑似的作品,留给世间......
<正> (一)情况在《红楼梦》的几个题名中,有一个是《情僧录》。书中说空空道人将石头上所记之事抄录传世时,悟了色空,“遂易名为情......
<正>近代中国有过大名鼎鼎的三大诗僧:八指头陀、李叔同和苏曼殊。其中最奇、最怪的是苏曼殊,最多才多艺的是苏曼殊,"才如江海命如......
<正>苏曼殊(1884—1918),幼名子榖,后更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世称曼殊上人。广东中山人。生于日本,母亲是日本人。在日本学习......
<正>1911年7月18日,苏曼殊在爪哇作《答玛得利庄湘处士书》。这封书信历来被认为是研究苏曼殊佛学思想的重要资料。《答玛得利庄湘......
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与汪曾祺的《受戒》都是写和尚恋爱的小说,但二者对情佛关系的处理迥异,前者是情佛两难的矛盾冲突,后者是......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苏曼殊明显是一位介于"新"与"旧"之间的作家。以他的《断鸿零雁记》为代表的晚清小说中可以看到由古典性体......
《断鸿零雁记》中的"三郎寻母"模式是近代知识分子在动荡时代寻找信仰的精神历程的展现。从直观层面看",三郎寻母"是《断鸿零雁记......
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与废名的《桥》都是极富禅意与诗味的小说,然而,两位作家借以参禅悟道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一个是以情求道,一......
<正>他是中国禅宗史上百年难遇的才艺大师,他学贯中西,才情俱全,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诗僧、情僧、画僧、花僧与侠僧。可惜他在世的时......
苏曼殊共作小说六篇,就其艺术成就而言,当首推《断鸿零雁记》。该作以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结构文章,全篇笼罩着浓浓的主观抒情情调,并......
苏曼殊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备受关注的历史人物。在度过了34个春秋之后,他如彗星般的陨落。但其短暂的一生中却留......
苏曼殊被称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奇僧”。本文试图引入“边际人”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对苏曼殊的“奇”背后的文化心理内涵作一......
中国小说第一人称叙事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学自觉地发展,又受到近代翻译小说的影响。《浮生......
<正> 提起第一人称小说,人们就会想到西方的莫泊桑、狄更斯、契可夫,也会想到中国的鲁迅。其实,第一人称小说既非来自外国,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