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传》相关论文
众所周知,东晋学者法显所著《法显传》早已被学界关注,其研究成果较多。该游记记载其本人自公元399年从长安出发,至古印度、斯里兰......
法显是我国东晋时的著名僧人,有感于汉地经律残缺,法显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于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从长安出发,西行至天竺求取戒律原......
本文以中古词汇为选题,以中土佛教撰述文献《法显传》为研究对象,旨在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法显传》......
《法显传》作为一部具有游记性质的典籍,记载有相当丰富的故事传说,这些故事都是与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有直接见之于佛教典籍......
《法显传》和《忏悔录》是东西方早期宗教发展的两面镜子,皆以传播宗教信仰为宗旨,但两者在叙事结构、心理活动与外部事件、叙事中......
东晋时期的西行求法僧人法显所著游记《法显传》是研究中古汉语的一部重要的文献,其语言受到了汉译佛典语言的影响。其中的外来词主......
一般认为,汉译佛典是口语进入书面语的中介。但在实际过程中,汉译佛典的词语对中土文献词语的影响是逐步的,渐变的。率先受到影响的,是......
有些学者认为,北方和西方的邻族和邻国称“中国人”为“秦人”的做法一直沿用到晋时。该观点以《辞海》为代表,它的例证是《法显传》......
1500多年前,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法显和尚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时15年,历经30国,写出不朽之作《佛国记》;70多年前,曾用13天时......
《法显传》在文学归属上,因宗教性与文学性相结合,《法显传》最适合归入宗教文学。在文学表现上,《法显传》纪实性与情感性兼具,白......
《法显传》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求法僧游记之一,已被译成多种外国语言文字,特别是英文。但中国学界对《法显传》的英译情况了解不......
<正>笔者旅印期间见到了《法显传》的印地文和尼泊尔文译本,觉得这不仅是中国与南亚文化交流史上一件值得记录的大事,也是佛学界和......
<正>东晋时,平阳(今山西临汾)沙门法显从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远游天竺,历经万险,不惜身命,携经而归,此壮举在中国佛教史上亦应占......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描述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法显传》不仅提供了南亚次大陆的地理分区,而且法显在旅行中......
<正>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悠久的文明古国,古来我国人民的地理知识与我国文明史的发展是相适应的。殷商甲骨文已有大量具有地理......
<正> 古代山西省地理学家法显(约337——422年),冒着生命危险,跋涉于人迹罕见的沙漠和高山地区,从今新疆帕米尔进入印度,在印度十......
我国东晋高僧法显是一位世界闻名的文化巨人。他的旷古奇书《佛国记》早已译成英法等多种外文。作者旅印期间欣然见到该书的印地文......
东晋时期的西行求法僧人法显所著游记《法显传》是研究中古汉语的一部重要的文献,其语言受到了汉译佛典语言的影响。通过对《法显......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古今中外对《法显传》的研究,勾勒了《法显传》的研究历史,指出了历史上一些研究《法显传》的失误,如清人的自大......
东晋高僧法显(337-422)的《法显传》(《佛国记》)成书之前,中外尚未有任何亲历南海—印度洋航线的实况文字流传下来,法显的《法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