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典籍相关论文
在食育运动的推进上,日本经常会用到“身土不二”这一佛教用语,意思是“按照季节规律食用自己居住地附近的食物”。中国的佛教典籍中......
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在云南大理凤仪县北汤天董氏"金銮宝刹"大殿中发现了两大橱古本经......
本文概述了从赞普松赞于布时期到藏传佛教“后弘期”佛教典籍的翻译事业。作者认为,藏族古代佛教典籍翻译为传播新的文化思想和宗教......
在青岛博物馆,保藏着23件经卷卷轴和残片,它们来自唐朝,因为其书法隽秀清奇,素来被以书法珍品视之,这次文物普查,经过专家考证发现书法之......
笔者藏有一枚镂空六轮辐花钱,青铜质,车轮形,直径46毫米。毂外有6个均等轮辐,边廓为重轮,间饰花卉纹,正背两面图案相同。其整体包浆熟旧,......
龟兹石窟是世界三大壁画石窟群之一,也是现存佛教本生、因缘图像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石窟群。本文采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图像学结合......
提起“支那”一词,很容易使国人想起近代那段同日本不愉快的历史。但是,这一名词在戊戌至辛亥时期的中国却曾作为时髦的新名词一度......
明代万历年间的云南名僧彻庸和尚于天启六年(1626年)率徒寻踪入大姚天柱山(即妙峰山)开建“滇西胜刹”德云寺,并建造具有一定规模......
佛家有“六度”之说,即用六种方法修行,在普度众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季羡林先生翻译过......
有人曾对我国历史上571位高僧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其中活到百岁以上者有12位。占总数的2.1%:90岁以上者42位(含百岁以上者,下同),占总教的......
从小在暴力文化中成长的一位美国人,却在东方的禅中入定,在禅宗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比尔·波特 美国当代汉学家、翻译家。他将大......
在中国地藏与观音、文殊、普贤并称为四大菩萨,在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 地藏经典是地藏信仰兴起和传播的思想基础。佛教典籍......
佛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佛教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它需要一种工具来宣扬他们的理念,如佛教经书......
有人曾对我国历史上571位高僧做了一个统计,发现其中活到百岁以上者有12位,占总数的2.1%;90岁以上者42位(含百岁以上者,下同),占总数的7.3......
论文对以《大正新修大藏经》为代表的汉魏六朝佛教典籍中的标志被动句语料做了一次近乎穷尽式的考察,在前人考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
释迦摩尼来到这个世界,讲经说法49年,弟子们结集,留下7000多卷的《大藏经》,但是他老人家一生所思考的究竟又是什么呢?世尊临终前......
佛教是渤海国时期信奉的大教,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发现渤海留下的佛教典籍,但在上京龙泉府遗址内各寺庙址附近发现数量较多的渤海佛像......
本文分三個部分考察周海門與佛教的關係。第一部分是史實的考證,包括海門與僧人的交往,曾經遊歷和住宿的佛寺,如何幫助僧寺募緣,如何推......
<正> 藏经洞发现的古代讲唱文学写本,为数甚丰,已先后被汇成录文专集问世。研究敦煌文学的论文和专著也蔚为大观,成果斐然。唯四......
藏区寺院是藏族历史上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它扮演着文化中心的角色。藏区寺院的佛教典籍的翻译历史悠久,翻译的佛教典籍数量多而保存......
<正>蒙古语“托忒”,即“清楚”的意思,清顺治五年(1648年),卫拉特圣僧咱雅班第达在回鹘蒙文的基础上创制托忒文,这种文字能更准......
介绍了泰国华文图书馆的发展情况,包括其历史源流、藏书量、学科分布、管理模式,及在泰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地位。它兼有服务华文教育......
《法显传》(一作《佛国记》④)是一部佛教典籍,作者法显是一位东晋的佛教僧人,该书主要叙其在西去取经途中的种种见闻,所载为后世重视。......
《坛经》是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佛教典籍。本文从原义的失落、超验本性(佛性)、直觉内省(自悟)、对人之谜的禅学猜想、对大自然......
佛教典籍这样记载一个传说:凤凰在大限到来之时集梧桐枝于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不再死。凤凰经历这种烈火的煎......
【正】《大乘起信论》是署名马鸣著、真谛译,于南朝梁开始在中土流传的佛教典籍。此论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几乎囊括了大乘佛学的各......
<正> 稀世国宝《赵城金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抗日战争时间,共产党八路军从日寇魔爪下抢救护卫了这部经卷。最......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光辉灿烂,而寺院文化就是其中最具有特色.最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之一。人们对佛教的初步认识或印象往往不是直接来自......
众所周知,《坛经》是唯一一本由中国人写的,称为“经”的佛教典籍,可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要对这本经典著作做出准确的阐发,实......
【正】 回鹘文为我国维吾尔族在公元八、九至十四、十五世纪左右使用的一种文字。它来源于古代中亚流行的粟特(sogdian)文。新疆塔......
佛教在传入中土之后,经过南北朝时期社会大变迁、大交流,在中国文化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时期,中华文化......
佛教典籍之一的《百喻经》中故事,多与印度古代民间故事集《故事海》第十卷中“傻瓜的故事”相同。但同中又有异,异中又有同,比较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佛道三家的合流,然而,本土的道教不如外来的佛教鼎盛,这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因,其一,佛教典籍之丰富,理论之博大精......
绮语作为古代文章写作和文学创作的理论术语,最初是从佛教典籍中引进的,继承了它佛教内涵。但《辞海》对它的解释与佛教原典的界定相......
<正>(2010年10月19日)一、"黄金纽带"的提出和巩固十七年前的1993年9月28日,正值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以山田惠谛(1895~1994)......
数百年来,中国典籍英译成果颇为丰富,近年来典籍英译研究方兴未艾,但在典籍研究对象方面颇不平衡。以儒释道三家思想类典籍为例,通过对......
2004年 10月 25日的《都市快报》发布了杭州市着手重建高丽寺的消息: “杭州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文化景点高丽寺要重建了。高丽寺......
隋唐时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佛教的发展,也在中国佛教史上达到了顶峰。如果说唐代佛教繁荣的标志是其思想内涵的丰富,那......
鸠摩罗什译经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他在长安先后译出98部大小乘经律论藏.这些佛教典籍的传译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提供了......
唐代出现的经折装是中国佛教典籍的正统装帧形式。它不仅吸收了梵夹装的造型特征,而且在内页形制上继承和发扬了卷轴装传统,逐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