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行录》相关论文
朝鲜朝宫廷音乐在经历了壬辰倭乱、丁卯胡乱和丙子胡乱之后,诸多乐器、乐谱等相关音乐文化损坏、流失严重,朝鲜文人来到中国观摩和......
摘要:广宁行宫是清朝皇帝东巡时,过路广宁(今北镇)时的驻跸之所。关于广宁行宫的始建时间,因档案文献不明,没有查到确切的文字记载。虽有......
《燕行录》中所载之《安南国使臣唱和问答录》记录了朝鲜使臣李睟光与安南使臣冯克宽的唱和诗歌与笔谈问答,为16世纪东亚外交史重......
摘 要:《全明词》中朝鲜词人苏世让的性别应为男性,是16世纪李氏朝鲜王朝的大臣和外交官员。其词《忆王孙·残风春雨》应是与明朝外......
纵观道光一朝,正是处在中国命运转折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宗藩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时期的中朝两国关系继续延续了乾隆以来和谐发......
《燕行录》是朝鲜使者来华朝贡和受册封时记录的所见所闻所感,里面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地理、制度、建筑、风......
众所周知,中国和朝鲜——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国家,自古以来两国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并通过......
目前学界惯于将明清时期朝鲜王朝出使中国的纪行作品统称为“燕行录”或“使华录”,在此以《燕行录》为中心,从以朝鲜使臣为媒介的......
本文拟以《燕行录》为中心,探讨中朝宗藩体系下清代前期辽宁地域文化研究的价值.通过对清代前期《燕行录》文献隐含的辽宁地域文化......
朝鲜燕行使臣以亲历者的视角见证了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图景,使行过程中创作了规模可观的燕行诗,以直笔写实的风格记录了对中国政治......
清朝入主中原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薙发易服政策,扫除“汉官威仪”,而与此同时,戏曲舞台上“汉官威仪”却依然故我,长期以来,学......
《热河日记》是朝鲜文人朴趾源的代表作品,该书不仅记载了18世纪中国的文化与社会发展现状,还阐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其中就包括......
《燕行录》作者是域外人士,含有不少朝鲜语成分,以及韩国固有汉字构成的固有词汇,底本又多以写本或抄本的形式流通,字迹潦草残缺,......
明清时期,朝鲜与中国保持典型的“册封一朝贡”关系。但在传统华夷意识的影响下,朝鲜使臣对待清朝的态度远不像对待明朝那般恭谨虔诚......
《燕行录》记录了朝鲜使者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的所见所闻,它是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献。朝鲜使者对清代中国东北地区的描......
清代朝鲜使臣通过燕行,见证了18世纪清代东北社会的繁荣与发展景象。在朝鲜使臣眼中,清代东北地区的军政设置充分体现着首崇满洲的......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满族女性是构筑满族文化符号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精神风貌。在当今文化体系中,满......
18世纪下半叶,朝鲜朝燕行使臣不再蔑视汉族人的附清、降清行为,而是给予他们以较多的理解。这一时期,他们对汉族人形象的描述基本......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高丽棒子"原即"高丽房子(帮子)",起初并非贬称,只用以称呼高丽或朝鲜的仆役。后由于朝鲜下人的不良行为,逐渐让中国人对朝鲜人产......
在“华夷秩序”框架内,古代朝鲜人对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秩序”外世界的认识是以中国为媒介进行的,中国人对俄罗斯人的认知程度决定了......
现存朝鲜王朝赴清代北京贺岁使、朝贡使的文献中,有很多关于十七至十九世纪西洋天主教在中国、日本和朝鲜,尤其是在北京活动的资料......
目前存世的朝鲜文献如《燕行录》、《李朝实录》、《朝鲜时代书目丛刊》等,收有不少关于清修《四库全书》的掌故。本文将这些材料搜......
堂子是满洲原始祭祀的重要场所,民间俗称“邓庙”。长期以来,由于堂子祭祀的隐秘性,人们对“邓庙”之说,存有很多疑问。1935年代,孟森先......
通过对《燕行录》的考察可见,明清易代后,朝鲜在"中国中心主义"的概念上主观地将"中华"与"满清"分离,在政治上视满清灭明为"夷狄攘中国"而......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本文一方面梳理《燕行录》中有关戏园生态的文献资料,并由此可知朝鲜使者聚焦戏台构造和商业演剧,区别于中国本土文献中对演员、剧......
域外汉籍《燕行录》所记录的衣帽词非常丰富,其中用汉字记录朝鲜语音的词汇最不易理解。有的朝鲜词汇属于大众用语,广见于《燕行录......
"高丽棒子"是中国人对朝鲜(韩国)人沿袭已久的蔑称。但是,对于这一称呼的历史由来,却一直缺乏学术考证。其实,通过梳理朝鲜文献《......
古代朝鲜王朝的燕行文人及其结交的清朝文友,是汤显祖《牡丹亭》东传的主要推动者。汤显祖诗文曾因《列朝诗集》等书籍的传入而为......
在新近出版的《朝鲜燕行使与朝鲜通信使:使节视野中的中国》一书中,作者夫马进分析了1764年和1765年的《燕行录》和朝鲜通信使笔谈......
《入沈记》作为域外汉籍"燕行录"之一,详细记录了朝鲜使节在盛京地区的沿途见闻,成为我们了解清代前期盛京地区各个方面的重要史料。......
燕行使节的中华认同观是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的风向标。研究以《燕行录》为代表的中朝关系史料,不难发现,奠基于礼学体系的中朝宗藩关系......
韩国《燕行录》是世界上少有的外国文人记录中国的超大型文库。这部卷帙浩繁的文献中有一部分关于《红楼梦》的主要整理者之一程伟......
《燕行录》是朝鲜燕行使者在前往中国途中的见闻。作为特殊地域和区位的中国东北,燕行使者高度重视这一地区,并在《燕行录》中进行......
<正> 李成桂所建立的朝鲜王朝(1392-1910年),又称李朝,是朝鲜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朝鲜王朝建立后,她与中国的明朝以及清朝曾......
祖大寿是明末清初的一位重要将领,在明清更替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明清两代朝鲜使者途经宁远、大凌河、小凌河等地时,都记下了与祖......
在17世纪中叶以后出使北京的朝鲜使者的旅行记录中,对“薙发易服”后满清王朝的服装有大量尖刻和严厉的批评,通过这种批评可以看到......
纵观道光一朝,正是处在中国命运转折的关键时期,传统的宗藩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时期的中朝两国关系继续延续了乾隆以来和谐......
分析了《燕行录》中《热河日记》等作品,总结了书中对清代东北、华北地区童蒙教育的记载,主要有几项内容:童蒙教材主要为《三字经......
《燕行录》是明清时期朝鲜使臣赴燕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总录。他们以“他者”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其中大量记述......
《燕行录》是朝鲜时代遣华使臣的工作、生活记录,内容涉及中国地理、风物、文化等诸多方面,是研究中国明清历史和韩中交往史的珍贵......
虽然中国已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但朝鲜执政的兴宣大院君仍固守锁国政策,国内舆论也一直主战。1873年高宗亲......
朝鲜王朝使臣出使归国后记录沿途及中国内地风土人情的文字被后人编辑成书出版,其中最典型的是《燕行录》。这些言行记录成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