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色》相关论文
情与景的关系,历来是我国文论的基本问题。《礼记·乐记》即提出:“凡音之起,由人心之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艺术创造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文艺理论中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命题.对于艺术创造活动中主客体的关系,刘勰和马利坦所持的观点既......
在周汝昌、陈良运二家对张戒所引《文心雕龙·隐秀》篇佚文证伪的基础上,考查《隐秀》残篇及其“隐在文本”可以看出,刘勰的“隐......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单列《物色》一篇,以强调自然景物对文学的重要意义。然而他在文末笔锋一转.借屈原之典范,表明创作仅依靠“江山......
本文对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既随物宛转,亦与心徘徊”的含义及来源进行了阐释,考察了魏晋时人们处理心物关系的方法,以此对......
《神思》与《物色》在认知观上是统一的。刘勰提出了以"学"、"理"、"阅"、"致"、"宝"、"才"、"照"、"辞"为要素的修辞心理结构观。......
<正> 《物色》篇在我们今天所见的各本《文心雕龙》中,位置均在《时序》篇后,《才略》篇前。对此,现代不少《文心雕龙》研究者均表......
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篇主要论述了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在文学创作中的关系,这种“情景交融”创作模式是华夏文化“天人......
《物色》篇在《文心雕龙》中的位置,历来的学者众说纷纭。试从《物色》篇的文章主旨、在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当时文学创作状况几个......
【正】 今本《文心雕龙》列《物色》为第四十六篇,它的主旨究竟何在,历来认识颇不一致。近周振甫同志认为它“提出写景的重要”,“......
《文心雕龙》之《物色》篇位置的划分历来都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周振甫先生认为《物色》应当放在《情采》篇之后,其依据是《神思》......
《文心雕龙》是产生于南朝时期的一部体大思精的文论巨著,其中包含的许多文学理论观点对后来中国文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
《文心雕龙·物色》篇理论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通过大量使用命题来阐释其理论观点。刘勰在《物色》篇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命题,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