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总多相关论文
刘勰把《比兴》篇归入创作论,虽与《章句》、《丽辞》、《夸饰》、《事类》等写作技巧并列在一起,但不能把它简单视为一种修辞技巧。......
按照认知理论的观点,对作品的解读实际上就是批评者构建意义系统的过程。这一系统是个复杂而丰富的认知一判断体系。中国古代文学批......
摘 要:本文阐述了作者对传统美学中的“以少总多”的理解,从影视画面入手,例举了大量实例来印证中国电影画面需要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
【正】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的《行宫》与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是同一题材的诗。白居易《上阳白发......
【正】 诗与画,是“本同而末异”的姐妹花。邵雍《诗画吟》曾发挥“诗言志”、“画存形”的传统观念说:“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
<正> 文学理论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是从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离开了文学的创作实践,不可能有文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古今......
【正】 客观的“物”主观的“情”,和抒情状物的“辞”,是文学创作的三个基本要素。文学创作论所要研究的,主要就是如何处理这三者......
<正> 杜甫在中国古典写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地位早已为世人公认,但他在写实主义诗歌理论上的特殊贡献,却未受到普遍重视。诚然,杜甫......
<正>《上阳白发人》是白居易写的一篇政治讽喻诗。《行宫》是元稹写的同题五言绝句。《上阳白发人》详尽具体,如话家常,妇孺皆懂;......
<正>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早期的诗歌气魄宏大,境界开阔,有着积极浪漫主义的色彩。《观猎》大约属于他早期的作品,诗人以......
把刘勰的《物色》篇放在比较文化的视野中解读,可以发现更多的美学意蕴。在审美主客关系方面,中国传统美学更强调心物交融,而西方......
<正> 意境和意象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今天来说仍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由于有些人在这两个概念上认识较为模糊,......
<正>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说,微之(元稹)《行宫》五绝可与白居易《上阳白......
本文认为,《唐音阁吟稿》中的诗词不论长篇或短篇,都表现为悠悠浩浩的心理时空、超验气度和宽宏目光,其总体风格是大气包举。而大......
【正】 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之一。尽管形象思维这一用语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才正式确立,传入中国就更晚一些,但在中国古......
【正】 李贺(公元七九○——八一六年)是中晚唐之际的著名诗人。他的诗独具风格、独树一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数量词在诗歌中的修辞作用孙光萱我国语言学家把全部汉语词汇区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十二个大类。翻开任何一部汉语教都......
<正> “诗三百”中,表现了男女相悦之情的爱情诗,约占四分之一.这些诗,除了内容醇正的特点外,大多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召南》和......
一艺术创作需要高浓度精品“广度”、“深度”和七十年代末以来流行的“力度”和“厚度”,是文艺创作和批评的几把最常用的尺子。这......
<正> 诗词是以少胜多的艺术。作者反映社会生活,必须经过选择、加工、提炼,采撷最突出最典型的材料,摄取最生动最感人的部分。这种......
【正】 莱辛《拉奥孔》认为:诗是时间艺术,画是空间艺术。但我国古代的诗画却常都具有时空合一的特点,这是由于诗画在自己的发展历......
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刘勰在论述诗经的状物时,予以“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评价,但是事实上,《诗经》中的景色描写并未......
杜甫在诗歌艺术上是一个集大成者,他博采众长,全面继承了自《诗经》以来我国诗歌创作的优秀传统,不仅众体兼备,而且非常讲究诗歌的......
<正> 三十年代,我国新诗运动中的许多著名作家,都曾大谈“意象”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例如艾青的《诗论》,就专有“意象、象征…......
“以少总多”说以其深刻的思维赋予中国文论以理论深度,又因诗性智慧的有力驱动,使中国文论凸现了具象思维的光辉。诗性智慧运思方式......
虚实关系是中国艺术中种种对立统一关系之最根本、最集中的综合体现。我们既可以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寻到它的渊源,也可以从几千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