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论相关论文
<正> “重写文学史”是陈思和、王晓明在主持《上海文论》 “重写文学史”这一专栏时所提出的学术主张, 这一专栏从1988年《上海文......
<正>1988年第4期《上海文论》开辟了一个“重写文学史”专栏,撰写《编者按》,刊出《主持人的话》。同期和下一期的刊物,接连发表了......
<正>严家炎先生主编的"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是近年文学史写作中颇有影响的......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重写文学史”在《上海文论》开设的系列笔谈中诞生以来,“重写文学史”便作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不断为文学......
<正>从新时期之初的"拨乱反正"到刘再复"文学主体性"理论的生成,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提出到"重写文学史"命题的浮现,贯穿其......
"重写文学史"是20世纪80年代最重要的文化思潮之一,在80年代的语境中,它不仅建构起了全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学科话语,确立了影......
<正> 《上海文论》从1988年4期起开辟了“重写文学史”专栏。陈思和、王晓明在“主持人的话”里,指明所谓“重写文学史”即是对“......
丁永强在《上海文论》(91.5)题为“城市与城市文学”一文中,把新时期的城市文学分为以下几种流派, 1.书摊派。这是城市通俗小说流......
<正> 去年以来,文坛争鸣颇为激烈的是关于“重写史学”问题。“重写文学史”自《上海文论》1988年第4期提出后,立即引起文坛的关注......
1988年第四期《上海文论》开辟了“重写文学史”专栏。该专栏里,发表了该刊特约专栏主持人陈思和与王晓明的对话,接下发表了本专栏......
<正>1980年,在宁波,一个十多人住的屋子里一个靠近窗子的上铺,名不见经传的20岁的余华第一次读到了川端康成的《伊豆的歌女》,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