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心境相关论文
孟、庄心学都关注心体与工夫的开掘。孟子说性善,以性善推论王道正义;庄子主性真,以性真推演生命自由。孟子“集义”“养气”“践......
孔子对仁只是因人而宜、随机指点,从没有做过概念性的说明。历史上对孔子的仁众说纷纭,但总是在仁的外围打转,对理解仁的内部本质......
苟子将“天”理解为客观性,从而抛弃了“天”的德性义。我们应该关注苟子这一思想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意识。以孟子为背景,荀予以一种“......
“仁”这一范畴的提出,并非始于孔子。在《诗经·齐风》中即见“仁”字:“卢令令,其人美且仁”。《尚书·金滕》中亦提到“仁......
牟宗三提出,伦理道德学说须有内部动力,但是他并没有具体说明心为什么有活动性,也没有对心的内在运行机制作出解释。从儒家生生伦......
先秦儒家不以自然之天论仁性,宋代之后,人们开始以气来讨论这个问题。但气为自然属性,仁性为社会属性,二者不同质,由前者无法直接......
心学作为儒学系统的一个分支,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后来也出现了重重流弊。牟宗三曾大力彰显性体,以性体保障心体客观性的办......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杨泽波教授的"伦理心境"说是对孟子性善论的一种代表性诠释,他最近以"人性中的自然生长倾向"说补充和发展了这一诠释。人性中确实......
孟子性善论的证成离不开作为生活背景的"伦理处境",外在的处境是"触发"并"蕴成"内在善性的必要条件。在此"伦理处境"之中,"见"将个......
儒家伦理的传统界定有很多,但它们都不全面,只强调儒家伦理的人际关系或身心关系层面。关系和谐是儒家伦理的主要特征。儒家伦理的......
尽管海德格尔的"常人"概念主要是生存论意义的,《存在与时间》也不是一部伦理学著作,但生存论意义与伦理学意义不能截然分割。在海......
安身立命是儒家的一种人生观,是社会实践主体超越自身,从而寻求精神家园的终极价值观。在通往终极价值的道路,中西方文化走了两条......
孔子对仁只是因人而宜、随机指点,从没有做过概念性的说明。历史上对孔子的仁众说纷纭,但总是在仁的外围打转,对理解仁的内部本质......
正名作为孔子首倡的一种学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在古代,孔子正名说不仅揭开了先秦诸子名辩思潮的序幕,还被铸造为一种名教......
以伦理心境诠释性善论是我多年来读解孟子的重要理路,但仅此尚不足以完全破解性善论之谜,因为它还没有办法回答伦理心境何以对人天......
受历史决定论的影响,人们往往把思想史的发展看得过于简单,对性善论的重要社会作用研究不够充分。中国思想发展的历史复杂,最终通向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