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政治相关论文
直到现象学的第一个世纪结束时,还有人在抱怨“现象学运动中的一大遗憾是缺乏政治哲学”。(Sokolowski,P.226)而实际上,舍勒早在1927年就......
伦理政治是秦汉政治史领域中迄今缺乏深入研讨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就新朝到东汉时期伦理政治演进状况评述其梗概,进一步廓清该时期......
众所周知,殷商时期是无限神权政治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天命神权是国家政治及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一切都围绕天命神权而展开。周代殷......
《论语》半月刊是1932年创办于上海的大众文化期刊。该刊以宣扬“幽默文化”为特色,自称宗旨为“不谈革命”、“经济独立”和“保......
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世界上伟大人物之中的两位,他们自身的人格、道德行为以及思想学说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他们分别......
柏拉图作为古希腊先哲之一,其哲学思想一直为世人所探讨,在他本人留于世间的多部著作中,《理想国》集中反映了其伦理政治理念及施政构......
本文试图通过剖析中国古代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的互动过程,揭示伦理政治对掌权者的人格要求,同时分析腐败产生的内在机制,因而......
期刊
面对“绝天地通”与“礼崩乐坏”之社会、政治、文化情境,为重整人心秩序和社会政治秩序,早期儒家提出了自己的伦理政治致思。在其......
民本,是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政治理念之一,表达着一种非常好的政治伦理,却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官本”--一种非常不好的......
现代性的启蒙辩证法为现代社会埋下危机的种子,现代社会危机的实质是现代政治危机。现代政治对于古典政治的反叛决定了现代社会不......
《荀子·劝学》篇在荀子政治哲学中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劝学》篇有着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思考,它并非资料......
先秦儒家从伦理政治转换为专制主义有三种逻辑,孔子遵礼而肯认礼所体现的专制王权;孟子思想中潜含对专制王权的否定,但孟子将君主......
由先秦儒家创立的儒家伦理政治思想在学派思潮林立的争鸣较量中胜出,并在西汉之后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官学地位,从而使儒学政治化.这......
伦理政治是对传统社会政治生态的基本属性的一般总结。在自立与强大的近现代社会主题主导下,思想界对传统社会及伦理政治在理论上做......
原始儒家以天道和人道为价值根据、以人和政治为思想主题、以政教相维为思维模式,构建起迥异于传统文化心性伦理的伦理政治理论,在对......
伦理与政治的结合、剖离、疏离的过程是揭示伦理政治的本质所必须重视的内容。在近现代视角下,伦理政治作为传统社会政治生态的一般......
西汉初期,统治者及其谋臣在重塑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与整和国家政治理念方面,究竟用何种伦理思想作为其外在依据和精神依托,可以说也......
汉武帝时代是伦理政治格局形成时期,也是朝廷内外事功纷扰的年代.从汉武帝时边疆战争、敛财政策等事功举措及儒臣群体的规谏批评之......
中国传统政治理念属于典型的伦理政治观,特别突出人伦关系和道德等客观性义务准则要求,强调个人的行为规范和品德等主观性权利价值......
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经由夏商周三代以神权与王权合一为特征的神权政治到周秦时期以仁政礼制、王霸杂陈为治国圭臬的伦理政治,呈现......
文章通过孔子的仁礼观来探析孔子的伦理政治思想是如何建构起来并发挥作用的,孔子的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对于几千年后的现代社会,仍然......
天命、德、礼是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的内质,也是孔子确立理想社会与政治的三个理论维度。正是在寻求和“损益”传统政治文化价值资......
在人性问题上,先秦儒家思想家孟子和荀子遵循了不同的思维路线.孟子是性善论的代表,荀子是性恶论的代表.他们在人性问题上的差异表......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尊卑失序.身处动乱年代的先秦儒家,尤其强调秩序的可贵,希望借由礼乐的倡导与宏扬,恢复"三代"盛......
孔子主线以德治主义治国之道为核心内容的政治伦理学,是从人本主义意义上强调指出了为政者首先应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政治道德建......
【正】 《唐律》,通常指《永徽律》,即在唐《武德律》、《贞观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编纂,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的。由于......
【正】 近二三十年来,反映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互相交往频繁,欧美、日本等国学者,很重视对不同文化系统或不同民族文化......
原始儒家站在轴心时代历史的需要上反观理想政治的历史形态,从中获取理想政治建构的精神资源,以消逝了的历史的挖掘组建起伦理政治的......
身处动乱年代的先秦儒家,尤其强调秩序的可贵,希望借礼乐的倡导与宏扬,恢复"三代"盛世的理想秩序.......
原始儒家以仁礼的相互涵摄架构起伦理政治理论,在天人、政伦与人伦关系的论说中展现出伦理与自然同化、政治与伦理同构以及政教相维......
原始儒家在天人关系、政伦关系和人伦关系的致思中确立了缘天道以推人事的思维路线,旨在由自然而伦理、由伦理而政治,融伦理于政治,进......
【正】 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所著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写成于一八八四年。这部著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尚书》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其所记栽的圣君贤相的谆谆教诲、敬德保民的政治诉求、奉先思孝的伦理命题、修己敬德的修身路径,蕴......
借助西方哲学美学观念清除了传统诗学中过于浓郁的伦理政治气息,王国维不仅使近代学者诗人那种强烈的现实冲动在哲学分析中平静下......
伦理政治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君民观是其思想中重要内容。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提倡君臣对应;汉朝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君权神授”的思想,以......
董仲舒的伦理政治思想与社群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两种思想在价值取向上都将整体的利益作为重心,在人性论上都将某种社会规范纳入人......
造物是文化的产物,造物活动是人的文化活动。中国古代造物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和伦理......
可道非恒道,不德方有德,《道经》《德经》开篇就要冲决世人的常识俗见。合而言之,老子是想让世人明白真正意义上的道与德。恒道既......
政治信任问题的深度研究需要对此问题产生的政治哲学渊源展开前提批判,正是政治哲学重心从"伦理政治"向"道德政治"的现代转变促使政治......
理解传统中国社会的关键在于宗法家族制度的地位与功能。家族是传统社会基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单位,家族模式作为生活制度和政治......
传统伦理政治虽然早已消亡,而伦理政治的思维模式却依然存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对茅盾文学奖部分获奖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考察,可以看......
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随着夏商周神权政治统治的式微和伦理政治实践的推行,到春秋战国时期人文礼治的兴起,尤其是原始儒家确立起以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