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相关论文
It’s always fascinating to follow the intense competition that happens every year for the valued trophies—they are nic......
《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微博上一句“我再也不看《文学报》了!”一石激起千层浪。 让程永新非常不满的是《文学报》“新批评”专......
去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文学成为全世界的谈论对象,也让长期被压在青春文学、网络类型文学下的传统文学扬眉吐气,从边缘回到......
[摘 要:曲艺评论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必然趋势。新媒体语境下提升曲艺评论传播力,一是提高曲艺评论家的基本素养是提......
编者按:当代性、多元化是支配当前艺术发展的趋势与诉求,市场的作用有多大?伴随现代主义之后的雕塑发展,雕塑作品的自身价值有什么转变......
在当代艺术中,没有人能绕开观念。雕塑家向京曾经是“反观念”、“反当代”的,她厌烦策展人、评论家动不动就说,“你做得不错,可这东西......
《大破局:中国经济新机遇》 叶檀 著 东方出版社 2018年8月出版 著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作家叶檀女士,以其长期的观察与调研,......
摘要:电影批评或评论是电影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批评会涉及到艺术哲学,特别是电影美学等对于电影批评和评论的影响以及指导作......
辛迪·雪曼(C i n d y Sherman 1954- )是美國最著名的当代影像艺术家,她从1972年开始摄影探索,四十多年来完成了17个系列的影像艺术作......
编者按:本期《黄河对话》,是关于内蒙古90后作家渡澜的一次访谈。她从崭露头角的那天起,就像草原上的精灵,独特地飞翔,又像草原上的花朵......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Russian defence minister ordered that “by the end of 2013, we need to finally, fully reject......
电影业是美国出口支柱产业之一。自19世纪90年代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摄影机以来,美国一直是电影发展的发动机——从好莱坞的大众流行娱......
从接受美学的理论构想出发,作家——作品——读者三个层次中,评论不过是读者层次中的系列之一。读者对作品的反应是各各不同的,甚至褒......
文学之有评论,通常总是适用于评论作家及其创作方面的。至于评论一个评论家的文章,除了关于论争之类的问题外,鲜有见及。有人说,这是评......
年轻人做事,常被别人教训:“你这么做有什么意义?”或者,“你这样做到底图什么?”有些事情,在大多数人眼里,往往是无意义的,你去做就是做无......
2010年,肖云儒150余万字的《雩山》书系出版发行,这套书辑录了他近10年来的文化论文、人文谈话、文艺评论和散文随笔,而肖云儒也步入......
说到文艺评论,当前社会上最遭人诟病的是“圈子评论”“红包评论”“人情评论”,一些评论人习惯用的是“表扬为主”“建议为辅”“缺......
一、文艺评论需要把握住方向,增强“底气和骨气” 一件好的文艺作品问世,我们的文艺评论首先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现在文艺作品的......
2019年四川省《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艺评论,打响川派评论品牌”。2020年,为在全国文艺评论界打响“川......
主持人李壮语: 本期的话题是“发达传媒时代的文学想象”。老实说,这不是什么新鲜的命题,例如本雅明在近百年前就讨论过印刷传媒的......
【模拟金题】 请将 “_____之窘”补充完整,以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思路导引】 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2016年1月18日,一年一度的《当代》长篇小说论坛“2015年度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和在京的文学评论家以及各大出版机......
我于1972年秦皇岛柳江高中毕业,正常应该1972年参加高考。由于“文革”的影响,高等院校10年没有招生。及至1977年恢复高考后,我经历了......
周纪鸿的文学评论集,近日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作者作为80年代的大学生,如今也已年逾花甲,长期以来孜孜以求地在文学评论的园地上辛......
《博览群书》编辑部: 近年来,文坛上出现了以“省简称 派”而成文艺评论流派的呼声。所谓“闽派评论”“粤派评论”“川派评论”......
我原以为自己熟悉过去的叶梅。大多数时候,她是一个铿锵有力的演说家,是一个讲话条理逻辑严密的评论家,是一个擅长抒情也熟稔美文笔法......
高中生9年完成400万字中国战争史 浙江新昌一名高中生在读小学时,就异想天开想写一本中国历代战争史,后来考察了2年,笔耕了9年......
1682年,夏尔·佩罗被法国文学院无情解雇,當时他已54岁。佩罗决定将以后的人生都献给文学事业,几位评论家却讥笑他不知天高地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