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阐释相关论文
在“中—西时代”,即告别“唯西是瞻”,与西方平等对话甚至超越西方的时代,中国现代政治哲学话语在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占据最......
公共阐释论对西方文论的强制阐释现象进行了有力批判,建构了有别于西方现代阐释学的本土阐释理论.公共阐释论虽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
公共阐释与感知的关系是理解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狄尔泰与海德格尔分别以生活体验与此在知觉尝试突破理解活动中感性与理性的二......
西方阐释理论本身存在有一定弊端,中国学者在审视西方阐释理论的优点与弊端时,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历史阐释理论.当代中国历史阐释理......
文学经典的质性实质上是由阐释的公共性所选择、确认、建构而成的。文学作品的经典性生成于时代性精神阐释的公共性。知识—权力创......
张江教授在对强制阐释的批判基础上,在"阐""诠"之辩的中国阐释学的悠久传统中,提出了公共阐释论的理论主张。公共阐释理论的提出引......
作为建构当代中国阐释学元话语的理论实践,“公共阐释”论的提出不仅是对语言主导的文艺批评形态的现代诉求,同时也契合了视觉批评......
当社会负面价值占主流时,社会怪病就会渗透到文学内部。作为有公共理性的“公共阐释”采取理性阐释、反思性阐释、建构性阐释来把......
摘 要:文学批评建立于文学批评标准基础之上,批评标准成为批评“普遍的历史前提”之一。从历时性角度看,文学史和文学经典制约着批评......
在厘清当代西方文论的基本特征-强制阐释之后,张江又提出了“公共阐释”这一命题。公共阐释命题以理性阐释为核心,将阐释指向一个......
摘 要:阐释是一种公共行为,公共阐释理论是我们进行阐释的阐释基础,文学阐释必须以公共性作为重要标准。文学创作是作家个人的精神独......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路遥是一位有争议、被延宕的经典作家。他的中短篇小说多次获得全国性大奖,他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在广大读......
对城市社区治理实践进行公共阐释,突破仅从治理制度安排与行动践行的层面来审视社区治理的固化思维。从具身在场的治理实践与治理......
宋荦提出的“国初三家”,是对清初古文格局的认知和阐释,是具有创造性意义的个体阐释.此个体阐释,在进入理解和接受的场域中,通过......
要建构中国自己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就有必要在众多纷繁的意义中,找到最有说服力也最有力量的那一个,而建立“社群真知”或“公共......
近年来,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为受众带来了一场场全新的文学和视听盛宴。"节目"为语义多元的受众提供了阐释经典文学文本所需的公度......
图像阐释是公共阐释的一部分,它具有澄明性、超越性和公度性的特征。在图像阐释的过程中,从感性经验过渡到理性,然后进入公共性,这......
张江教授在《公共阐释论纲》中提出公共阐释概念,并将公共阐释界定为一种澄明性阐释。澄明的阐释是否就是唯一明确的阐释?澄明性与......
阐释的公共性何以可能?由于人的社会性而形成的共同生活、生产共同体,享有公共领域、共同文化和时代性类同经验,它们一起形成了理......
文学批评是一种生产劳动,文学批评的意图就是寻找"公共性"。公共性是人的一个基本属性,也是文学批评活动的属性之一。讨论文学批评......
公共阐释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领域,这一领域的开拓是完善阐释学研究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学人试图建构中国阐释学的努力。阐释本身就是......
在解释学领域引入“公共阐释”的概念很有必要,公共阐释的要义在于突出解释的公共性而非私人性的一面,它牵涉到公共理性,要解决理解的......
张江教授通过提出“公共阐释”,试图明确阐释的公共性,提倡生产并应用公共话语对文本进行合乎“公共理性”的阐释,对构建中国话语......
阐释共同体作为公共阐释形成与实施的基本要件,在公共阐释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共同体理论的发展来看,当下流行的共通体理论......
公共性在公共阐释论中是元理论问题。阐释学意义上的公共性主要涉及阐释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阐释主体的人的"类本质"和合作型人格......
张江在《公共阐释论纲》中提出,文本阐释是一种公共行为。作为对该论点的回应,本文围绕文学批评实践活动,勾勒了从文学生产到文本......
以“强制阐释论”和“公共阐释论”为新锐样态的当代本土阐释学,既整合了中国古代的经典资源,又反思了西方文论的现代经验。其中,......
20世纪中期以来,"阐释"已经成为西方哲学、文学、历史学和法学及其他诸多学科的核心话题。"阐释"行为受人们的公共理性所影响。"阐......
公共阐释论是在西方阐释学和中国古代阐释学的理论资源上提出的一种哲学阐释学。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本体论阐释学的“公共性”特......
《作者能不能死》一书回应了当前文艺理论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是提出"强制阐释论",指出西方文论在阐释学上的错误的认识路径和功......
列维纳斯哲学的公共阐释意义的达成,在于由所说到言说再复归所说的正义性的达成。所说,作为独断的非公共性阐释语言,是导致我们囿......
"作者已死"和"作者不死"就其各自的观点来说,在不同层面都有可取之处,在它们自身所处的语境中均有其积极意义,但若将两种立场推向......
儒家经典与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家国一体"的社会形态、"礼有别异"的宗法信条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故后世对其"诠释",往往凝聚了诸......
强制阐释论和公共阐释论的提出是新世纪文论界最重要的思想事件之一,是从文学出发并最终越出了文学领地,从而不再仅仅赋有文学意义......
"公共阐释论"致力于对阐释学的元理论做出理性的分析,找出阐释行为本身所包含的公共理性本质,在自我与他人之间开辟可共享的精神场域......
张江所致力建构的"中国阐释学"在时间上晚于海外华人学者的中国诠释学建构,但在理论建构的系统性、理论的说服力以及自我证成能力......
强制阐释与过度阐释是导致文本意义异化的两种主要形态。前者不顾文本的逻辑连贯性和历史文化语境,强制裁剪和阉割文学文本,以实现......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我国学者张江发表《公共阐释论纲》,力图解决统一性的阐释何以可能的问题。《公共阐释论纲》在阐释者的主体性、阐释的时间性、阐......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社会成员对于世界的普遍性认知、理解和阐释决定着社会的运行法则与道德秩序的建立和发展,这种普遍性认知......
文学意义的阐释是文学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从"阐释"的一般特点到"文学阐释"的独特内涵,不单单是在"阐释"中引入了文学视角,更是为......
公共阐释论从阐释的个体性到社会性以至公共性的逻辑行程,前提性地预设了关于人的公共性的理解,而阐释主体、阐释客体与意义接受环......
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当下娱乐至上的泛综艺中的一股"清流",随着媒介间的相互融合,逐步成为大众视野的焦点。这种由具体文化现象衍生......
张江教授在《公共阐释论纲》一文中提出要建立当代中国的"公共阐释"理论,他把"公共阐释"视为中国阐释学基本框架的一个核心范畴。......
传统中国是诗与歌的国度。这种国家特性的形成,最根本地奠基于《诗经》阐释和《诗经》教化在中国历史中获得的公共性。从中国经学......
公共阐释是张江教授提出的一个全新学术命题,对学界影响甚大,它与文化的结合是一个必然趋势。当代社会,君子文化呈现出显著的大众......